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班牙与敦煌均拥有丰富灿烂、数额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梳理了西班牙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经验及敦煌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西班牙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呈现文化旅游与非遗传承双向促进、享受国家政策支持、重视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等优点,而敦煌目前面临着文旅融合不到位、传承人保护体系不完善、非遗教育开展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吸取西班牙的发展经验,结合敦煌当地实际情况,本文对敦煌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应深挖非遗文化内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大财政支持,保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广各阶段非遗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传承,二是要发展,传承是基础,发展是方向。文章从敦煌非遗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近年来敦煌非遗保护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非遗保护中取得的成就,论证了非遗要融入生活才能在时代发展中永葆活力、不断发展,并提出非遗融入生活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是让非遗融入生活的最佳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非遗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及世代相承的高价值文化资源,作为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对维系国家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非遗保护传承展开阐述,分析非遗保护传承意义,提出人才培养传承与数字化技术保护等发展非遗措施,希望对拓宽非遗现代化发展途径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结合工作也在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非遗也是在群众中产生和发扬起来的,这与非遗的保护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广大群众中进行非遗文化宣传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等等。本文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策略展开了研究,并对在群众中开展非遗工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怎样才能更好地在群众中进行传承和保护,进而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新时代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路径,首先分析了非遗舞蹈概况及发展现状,之后阐述了新时代对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新时代对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新时代对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消极影响;最后探讨了新时代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重视与培养非遗舞蹈传承人、收藏与保护非遗舞蹈资料和打造非遗舞蹈传承发展平台。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阐述和探讨,希望能够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李亚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121-123
地方文化馆肩负着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使命,因而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全面的开拓思维,灵活变通的促进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以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实践助力非遗音乐的持续传承。在本文的研究中,以济宁市文化馆非遗音乐传承工作开展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的群众文化活动总结了群众非遗音乐传承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推进和强化地方文化馆非遗文化传承进程和职能,为济宁群众非遗音乐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传统音乐类非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传统音乐类非遗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在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上均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音乐类非遗囿于自身条件限制,其保护传承的诸多困难。文章分析了传统音乐类非遗的特点和当前的困境,并对其传承和保护进行了实践策略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始终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经验。作为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非遗保护与传承经历了由萌芽到发展、从成型到深化的系统化发展历程,贯穿于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历史飞跃。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探索建立多元立体的非遗保护空间模式,建立健全体系完整的非遗保护法律机制,打造数字非遗治理共同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引领下,非遗保护与传承必将以崭新的面貌推动世界非遗保护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进一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遗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及世代相承的高价值文化资源,作为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对维系国家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非遗保护传承展开阐述,分析非遗保护传承意义,提出人才培养传承与数字化技术保护等发展非遗措施,希望对拓宽非遗现代化发展途径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3月30日至31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一行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专题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许又声一行先后来到泸溪县和凤凰县的非遗项目传习所、培训基地等地调研,详细了解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湘西州政府汇报情况,以及传承人、民族企业家等对做好非遗保护传承的相关建议。许又声指出,湘西非遗资源丰富,但存在代表性传承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化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艺术结晶,是我们一直仰护的传统文化之魂与中华民族之根。针对后疫情时代下敦煌文化艺术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问题,本文采用桌面研究的方法,以敦煌壁画为例,将敦煌壁画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商业,从经济角度对敦煌壁画的文创产品反哺敦煌壁画的保护传承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经济效益反哺文化艺术(敦煌壁画)的构思。并探索在不影响艺术纯粹性的前提下如何使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表明,文化艺术与经济效益是互相成就、彼此包容、互惠互利的关系,经济效益是促进文化艺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贵州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发现,以发放补贴为主的非遗传承人整体保护方案,忽视了传承人在境遇以及保护诉求方面的较大差异,使保护效果大打折扣,并且可能造成“保护性破坏”.应当从非遗项目对传承人“效用”的角度,细分出传承人传承民族文化的不同动力,推行针对性的传承人分类保护方案,对不同的传承人分别采取市场化保护、扶持性保护和半体制化保护等策略,用相对较小的成本,达成各类非遗文化的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占据了极其重要地位。我国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日渐加强。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两旗作为"非遗"丰富且独特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被新的元素所替代,日益处于边缘化位置。面对蒙古族乌珠穆沁服饰"非遗"式微现状,探究出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服饰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模式,可归纳为:文物保护模式、创业基地模式和专业教育模式。这三个模式构建了蒙古族乌珠穆沁"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运河非遗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依靠沿线经济、文化、政治发展起来的衡水段运河文化,更是有着文化遗产类型众多,文化影响力较大的特点。为在全新发展阶段,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以数字化创作为手段,提出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工作方法,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为更好的保护和发展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常州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和途径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旨在对常州非遗保护与传承研究工作做出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吴静文 《民族论坛》2013,(5X):55-59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本文从湖南瑶族的文化生态入手,整理省内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非遗保护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的困难,探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本文从湖南瑶族的文化生态入手,整理省内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非遗保护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的困难,探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鼓舞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追捧.其中"翼城花鼓"是山西省翼城地区的传统鼓舞艺术,也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以"翼城花鼓"为例子,介绍了"翼城花鼓"的概况,并探索了如何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非遗"舞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从高校艺术教育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保护、继承和发展,才能促使鼓舞艺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才能把保护和传承"非遗"做得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活跃在艺术市场的基本上是民间美术人才,科班美术人才绝大部分在中小学任教;在民族美术作品生产的数量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力度上,民间美术人才的贡献大于科班美术人才。这种就业局面对包括西藏在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挑战:在非遗保护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地方特色的美术人才,以担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尽行业之力。因此,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美育为基础,以文化传承和发展为使命,以非遗保护和文化产业为导向,以民族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创新为核心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是科学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事业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20.
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国重点开展的工作,其中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可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发展的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非遗保护的伦理原则与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进行研究,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