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社会化是个体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经过程。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政治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核心。青年政治社会化是在自身的内化机制和外在教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内在的心理机制是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关键。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机制由认知的三个层次和四个过程体现。激发青年政治社会化内在心理机制要重视"注意"心理因素、政治认知能力、政治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坚持外部教育因素传播的政治信息内容的前后一致性和刺激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内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内化作为道德社会化的途径之一,是指道德社会化的主体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道德教化,将社会道德目标、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模式等转化为自身稳定的道德人格特质和道德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道德内化具有内容选择性、模式可变性、过程发展性等特点。作为个体道德产生和发展过程的道德内化,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认同自居、自我强化等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以往大学生社会化研究存在理论探讨方面重教化而轻内化、外化的问题及内化、外化方面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化主要内化途径有主动内化和被动内化两种;主要外化途径有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网络参与、求职和就业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化的缘起及其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化是与道德教育、教养紧密相关的概念,突出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和感化。中国自西周起就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但那时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朴素的教育。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荀子提出了教化的概念,到了西汉时期教化付诸社会政治生活实践,获得了教化的完整含义。教化是一个政治概念,是出于政治目的提出使用的概念;是德治概念,是德治的同意语,治理国家要靠或者主要靠道德教育和统治者的以身作则来实现;是社会化概念,教化是社会化的手段,是面向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是社会系统进行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对社会化基本途径理论的再认识人的社会化尤其对于社会化实现的过程与途径,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人格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共同感兴趣的重要理论问题,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个体的社会化经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两种基本途径。前者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后者则是个体接受社会影响,把现实世界内部化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我却认为,“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之间的统一必然存在着中介,这就是个体的活动。当我们研究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通过“育君子”与“化小民”的双重路径达到“至忠孝、明人伦、成君子”终极目标的思想教化模式.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目标导向和教化方式对于弥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工具性”轻“目的性”、重“灌输”轻“内化”等偏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儿童社会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试图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儿童社会化进行探讨和解读。儿童的社会化是社会教化与儿童本身自主内化的结果,是从自然人转化为文化人和社会人的过程;儿童的社会化受多元的文化的影响,儿童社会化进程即是文化认同的过程。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儿童既是社会化的主体,也是社会化的客体。  相似文献   

8.
国际政治关系中的"第二轨道"析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轨道"是介于官方外交("第一轨道")与纯民间交流("第三轨道")之间的一种特殊渠道,其突出特征是非官方性和有意识地影响官方决策。它凭借非官方的身份及与官方决策的特殊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第二轨道"的兴起是当代国际政治演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国际政治关系的新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也有着优化国际政治关系、增加信任、缓解危机、推动国际政治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清同光时期,内忧外患使得清王朝传统统治秩序濒临崩溃,民众信仰体系受到极大冲击。各级地方官员为尽快恢复统治秩序,采取各种措施教化民众,为“同治中兴”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内陆晋南地区地方官员马丕瑶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教化组织,积极投身于教化民众的实践中去,这对挽救世风、端正士习以及恢复晋南教育教化基础,重振传统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正> 政治社会化就是一定的社会政治规范在个人心中的内化而形成稳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在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阶段是青少年时期,而学校又是促成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施教机构之一。作为社会主义的高等院校,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促成青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职责。从高校培养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政治社会化途径及其现代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政治社会化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其所要达到的功能。传统政治社会化的三种主要途径是家庭教化 ,表彰和政治录用。每一种途径的合理内核都对我们当前政治社会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充分汲取传统政治社会化的合理成分 ,以推进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社会化过程是青年与社会双向作用的互协过程。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对青年的教化和青年自身内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平时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作为青年工作者,必须针对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双重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运行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大学生入学与就业方式等的变化,大学生社会化开始从单一的国家教化转变为国家教化、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三结合。顺应这种趋势和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高校学生管理开始向民主型、法制型管理转变。现行《管理规定》客观上促进了大学生对主客体的认识,并从管理、被管理、权益和办学自主权等角度丰富了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基础角色意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化都是合理的、积极的,过度社会化也对学生成长不利。  相似文献   

14.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必须经过一个审美社会化的过程才能逐渐形成.审美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唤起审美需要、培养审美能力、学习审美规范.审美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是审美的社会教化及个体审美内化.审美社会使审美个体得以存在,杰出的审美个体又反过来促进了审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因大学生为道德社会化的主角而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社会化;其主体除了大学生外,还包括了学校范围内的教师和其他职工;其过程是教化、内化、外化相统一的三个阶段;其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环境、虚拟环境、人际关系环境.  相似文献   

16.
角色社会化是角色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青年编辑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编辑角色社会化有利于解决角色冲突问题,有利于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青年编辑角色社会化的可行性途径主要有两条社会教化社会及编辑角色群体为青年编辑角色社会化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个体内化-青年编辑角色个体自觉地接受社会及编辑角色群体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社会化新模式的突现,不仅冲击和消解着传统的青年政治社会化模式,也重塑着现实的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使其从"真实社会化"向"虚拟社会化"转变.面对"真实"与"虚拟"两种社会化问的断裂而导致的青年政治角色的认同危机.建构一种功能完整与体系规范的新型社会化整合机制,是实现两种社会化相互协调和有效对接,促进青年政治社会化在自身与社会和网络良性互动基础上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关系着一个国家当下的政治稳定和未来的政治发展。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是青少年对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介体传播的政治信息进行认知、选择和内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并随着政治实践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激发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内在机制需要国家和社会从坚持政治方向、改善政治环境、拓展政治社会化平台和途径等方面努力,促进青少年形成社会主流政治态度,坚定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9.
政治社会化对于一个政治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受制于其内容和形式、政治环境、社会教化、个体学习等诸种因素。晚清时期,社会剧变,被卷入世界现代化大潮的中国,面临着阵痛与抉择,然而当朝政府消极应变,极力维护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封建专制统治及其政治文化,导致了政治社会化的危机,并同时造成了政治上的衰败,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德育方法对加强师生德育实践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仅从社会教化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教化必须有利于促进个体内化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教化的目标。具有理性特点和高超的智慧、强调自我教育和德育实践的老子德育方法,对构建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