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生态批评中,城市生活由于其流动性、物质性及异化等反生态特征,往往受到生态作家们的疏远。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城镇化进程中,现代都市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似乎并未引起文学批评界应有的重视。威尔斯的《托诺-邦盖》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20世纪初期工业化伦敦脏乱不堪的城市生态面貌,再现了以庞德莱沃家族为代表的人性扭曲与道德堕落的城市精神生态。从城市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这部作品,探讨城市空间中自然环境变化所产生的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辨析这些危机背后的社会生态根源具有多维度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谦 《社区》2014,(21):1-1
帕提·沃德米尔是英国《金融时报》驻上海记者。他写了很多关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文章,从消费方式、餐饮偏好,到学习态度、家庭观念……中国社会的点点滴滴都是他关注的内容。最近他谈到了中国的社区居委会,文章刊登在6月20日的《金融时报》上,题目叫《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居委会》。  相似文献   

3.
“后商业时代”是一种属于过度丰裕的商品和多元消费方式的社会生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的商业时代开始裂变为前后商业时代,西欧、东北亚、北美进入后商业时代,而中国在2000年后商业时代己经成型。目前也进入后商业时代。  相似文献   

4.
《海边的卡夫卡》的流行既是作家自身的品牌效应使然,也是作品本身的一些"市场和时代因素"的推动,是一部极具商品特色的作品。它的流行离不开市场经济大环境,也逃不开大众文化这一范畴。《海》的成功表明了:这是一部消费时代下作家彻底的个人主义和社会的集体无意识的碰撞的具有价值误导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生态视野下消费时代的文学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消费时代的产生对物质环境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对当前社会下文学消费和商品消费的比较,指出解决精神上的污染问题比治理环境污染更为迫切。开发精神资源、提倡文学消费以代替过度的商品消费,将是帮助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一条要道。  相似文献   

6.
奥康纳在《慧血》中塑造了主人公黑兹尔·莫茨,通过他的语言和行为讽刺新教社会,她认为现代社会把资本和商品奉若神明,人们不是对上帝虔诚而是对消费和利润敬畏。奥康纳采用极端写作手法批评虚假信仰,这种虚假信仰对奥康纳认可的宗教信仰形式是一个现存的威胁。商品和资本被奉为神圣,基督教和上帝被无情地利用和商品化。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重要的宣传媒介,也是社会生活嬗变的记录者和影响者。报纸是近代社会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其中的广告承载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反映了商品营销模式及市场变化。从广告营销策略的视阈看,《苏州明报》上的香烟广告,在反映当时苏州社会生活与消费风尚及其时代变迁的同时,出于推销香烟的需要,亦极力迎合顾客的消费心理,刺激其购买、消费欲望,扩大香烟的符号价值,传达超越香烟本身之文化信息,并由此呈现出一些具有时代风格和历史经验意义的广告宣传特征;而洋货和国货香烟广告,除了具有近代中国报纸广告宣传策略的共同特点外,还因双方的竞争关系而呈现出本土化运作和强化民族主义诉求的宣传策略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商品已经不仅仅是商品,而是成为了某种形象的象征,当你买进一个商品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买进了一种观念、一种形象。在商品消费时代,受众侧重的是经济成本,而在形象消费时代,人们的消费心理则从侧重经济成本转向侧重心理成本。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广告形象与受众心理接受状况,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在这一点上又有殊途同归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间谍》是一部反映爱德华时代英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小说.F.R.利维斯认为:《间谍》是康拉德“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笔者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试图为理解这部作品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符号赋予的意义。对消费的过度追求导致人们失去理性,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人们的心灵受到商品的异化。乔治·爱略特在其作品《米德尔马契》中展现了广阔的消费文化图景,反映了消费主义泛滥的文化现象和她对消费文化的担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抨击,把消费文化诊断为一种现代社会疾病,并提出了医治此疾病的药方。  相似文献   

11.
《女人世界》2009,(3):18-23
这是一个提倡消费的经济时代,作为社会生活“半边天”的现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可支配的消费资金也越来越多。她们不仅在化妆品、珠宝首饰、食品、保健品等消费领域支撑着消费市场,成为消费的主导力量,在汽车、商品住房等消费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支配家庭经济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出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谨防落入7类打折圈套。一言无诺夸大其辞有的商家在广告牌上大大地写上“2折”,紧跟着一个小小的“起”字。有的商场宣传全场5折到7折,但商场又有一半商品标签上写着8折。等你再回头看广告牌,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写着“特例商品除外”,原来一半的商品属于特例商品。一些商家在出售打折商品时向消费者声称,打折商品不退不换,甚至不出具发票,部分商场还标出“售出商品,概不退换”。这些做法明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打折是假明降暗升一些商家的打折销售名为打折,但标价…  相似文献   

13.
菲茨杰拉德小说中消费主人公和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物的价值已不再取决于其本身能否满足人的需求或具有使用价值,而是取决于作为交换体系中消费者的身份符号的价值。而《夜色温柔》的消费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社会低阶层成员被“物化”,成为高一阶层消费者购买、甚至浪费的商品;另一方面,社会高阶层成员的消费选择往往成为努力获得“晋升符号”以向高级阶层靠拢的社会低阶层成员效仿的对象。总而言之,《夜色温柔》中的主要人物都陷于消费陷阱中,陷入对物的符号价值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中,而丧失了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展现的是现代消费社会的主要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部畅销作品,中国当代作家郭敬明的《小时代》属于消费时代的产物,对文学的批评不能仅以一种想象的标准衡量,而应结合时代特征,《小时代》反映了消费时代的一种真实生存状态。我们在阐述消费文化理论的基础上,论述消费文化对郭敬明小说《小时代》创作的影响,具体探讨了作品中的青年亚文化、青年男女爱情和时尚化倾向在消费时代的独特呈现。  相似文献   

15.
元人创造了浪子-隐逸-斗士文化。浪子风流、隐逸情调与斗士襟怀融会而成的反抗意识和审美人生构建了元曲的人文精神。柳永和陶渊明作为浪子和隐逸的文化代表成了元代社会的偶像。魏晋六朝是人开始觉醒、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元朝则是普通人开始觉醒、通俗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这是一个应该郑重提出的文化大命题。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和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分别是“浪子风流”、“隐逸情调”和“斗士襟怀”的文学写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研究的社会生产提及到艺术品可以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段时间内作为商品而存在,这实际上已经预见到了文化作为产业来运作的可能性。20世纪新技术的出现,艺术品批量生产已把文化带进千家万户,惊人地扩展了人们文化消费的视野,文化产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行业。这个行业的兴起将不断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著名的美籍俄裔作家、哲学家安·兰德的短篇小说《颂歌》,是其成熟期之前重要的准备之作。小说既带有作者自身遭际的影子,又是由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推导演绎而出的。《颂歌》对集体主义极权式鸟托邦社会的黑暗、专制图景的描绘,体现出了兰德尊崇个人、抗拒集体主义鸟托邦的思想倾向,由此亦汇入了20世纪反乌托邦文学的大潮。  相似文献   

18.
近世以来,戏曲史事颇多讹错。经考辨,“孟子书”非宣讲圣贤之言的说部,而是一位管理京瓦伎艺的乐官;《冯玉兰》非元杂剧,而是明人作品,明永乐、宣德后作者被托名为元人;据明代曲家陈铎《滑稽余韵》和《秋碧乐府》,川剧形成于明中叶,非一般所谓的明末清初;清代名剧《桃花扇·哀江南》非孔尚任独创,而由孔氏对其好友徐旭旦《旧院有感》略作修改而来,《桃花扇·小引》亦源自徐旭旦《桃花扇题辞》。  相似文献   

19.
《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是豪威尔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不难找到《圣经》中的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这个圣经原型,它体现了豪威尔斯"博爱"的基督教思想和作为一个作家的"以道德诲人"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试论传统哲学观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体现王新勇《三国演义》作为特定时代文化的产物.正是在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三国演义》展示的是军事斗争的方方面面,而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因此它是最集中最典型的政治社会的形象写照.那么在展示这一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