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结合《庄子》关于天地之美的论述,指出“道”是美的最高范畴。欣赏这种最高最大的美,共有四种方式,侧重于主体认识的是“坐忘”和“心斋”,侧重于主客体关系的是“以天合天”和“物化”。最后,文章还指出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说与庄子审美观相为补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人类自由”的总体把握,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的自由、“个人的自主活动”、“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等多个维度。这些不同的维度可以总结为两个层面:哲学人类学视域的人类自由和作为历史范畴的人类自由。马克思在评价历史进程时所采用的自由概念,不同于他在哲学人类学中所阐述的自由概念,哲学人类学的维度侧重于自我实现,历史范畴的维度侧重力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3.
需要·价值·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价值与利益三个范畴,是人类生活中三种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现象在观念上的反映,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三个基础性范畴。需要、价值与利益都是反映主客体关系的范畴,需要侧重的是主体对客体存在着某种要求的矛盾关系,价值侧重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存在的客观上的一致关系,利益侧重的是客体属性对整个主体生存与发展的积极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丁·布伯的“关系本体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论述本世纪著名的犹太思想家马丁·布伯思想的独到之处。马丁·布伯从犹太思想传统出发,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传统的本体论思想倚重实体概念,而布伯认为关系才是本体,他强调“我-你”关系的直接性、相互性、相遇性,并通过这种真正的关系,重新界定语言、时间、自由等传统概念。布伯的“关系本体论”是要在西方哲学中重建“永恒之你”这一维度。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存在意义之源泉,才能抑制膨胀了的自我,才能正确对待世界。  相似文献   

5.
产权主体与会计主体之间是一个相交的逻辑关系.二者共同相交于企业这一经济实体的组织范畴上,但在规范的侧重上有所不同,即产权主体侧重于规范该实体的社会经济关系方面,而会计主体侧重于规范该实体的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及其价值核算方面.它们只能相互结合、互为补充,而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经济基础”的经典定义重在提示其本质是生产关系,即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经典定义是“经济基础”最普遍和最一般。这是建立唯物史观,反对各种唯心史观的需要。后人的阐发定义侧重于说明人类社会以往历史形态的经济基础的本质,只能是该社会诸多生产关系中“占统治”(或“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这是经济基础普遍和一般。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是特殊和个别,对这一范畴界定应从“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状况以及诸多生产关系,特别是非“主体”地位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出发。界定这一范畴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切普世性的宗教,都把“爱”作为重要的伦理道德范畴。本文力图通过对儒家、基督教和佛教的爱的范畴的分析,揭示出宗教之爱的深层意义,并联系马丁·布伯的“关系哲学”,试图将宗教之爱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爱进行贯通,建立一种“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现代之爱。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宗教家、哲学家布伯在《我与你》一书中认为人生与世界具有两重性 :一是“为我们所用的世界” ,一是“我们与之相遇的世界” ,可以用“我—它”公式称谓前者 ,用“我—你”公式称谓后者。布伯的思想蕴涵着很深刻的意义 ,即以万物为认识对象和征服对象的活动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 ,人生的最高意义不在于人己分立、物我隔离的“主客关系”式 ,而在于对民胞物与、万物一体关系的领悟。布伯的见解对于片面地陶醉于主体认识客体和征服客体的我国思想文化界来说 ,应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那里,劳动、社会关系、联合体(共同体)等基本范畴构筑起一种面向世界历史的承认叙事。首先,劳动范畴是马克思承认叙事的主要载体,通过交互劳动的描绘,马克思阐释了真正的承认的内涵,并通过劳动与承认的关联建立起整个承认构架的一条线索。其次,社会关系范畴展示了马克思承认叙事的宏观视界。关系态的构图,凸现了马克思区别于一切旧哲学家的立脚点,关系的演绎已经成为马克思承认叙事的一种观察方式或叙事方法。第三,联合体范畴则指明了马克思承认叙事的历史走向。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体与共同体(集体)通过彼此联合、相互承认的方式来彻底消解两者间内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比传统存在论的关系范畴和马克思文本对于关系的分析中得出:关系作为范畴并以实体为必然承载体,这样的判断仅仅在实体存在论(the substance ontology)内部有效,而马克思的关系范畴以社会性历史性的感性活动根基而区别于实体存在论。马克思哲学认为诸关系的存在论根基不应当在理论自身内部寻找并以之为实体附属物,而应该在物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关系的秘密。现实关系以实体物(商品、货币、资本)的形式而存在,各种日常意识的物象化误认得以确立。比照不同语境下的关系范畴,我们可以领会马克思针对现实中的异化关系的批判和不断社会革命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为背景,对初中课堂中的师生对话进行质性分析,以增进当前的师生关系。在分析中,一种亲和的、对话式(布伯称之为“我—你”关系)的师生关系呈现出来。结果显示,互惠的对话是建立亲和型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对材料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后发现,欲实现“我—你”的师生关系,教师须在其精神层面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和存在意识。研究对象———教师L,其作为学者和教师的精神追求促使其实现与学生之间真正的对话关系,同时也帮助学生提升了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2.
马丁·布伯认为人在世存在的本质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艺术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对话关系的本质体现,艺术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间的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马丁·布伯的宗教对话美学思想对巴赫金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但实效性还不尽如人意。高校要更加有效、深入、持久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以小见大——正确处理好"小众化"与"大众化"的关系,做好马克思主义"分众"教育;化虚为实——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教育、理论学习和理论运用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正确处理好学理化与通俗化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基础上,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广大师生易于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由近及远——正确处理好短期性与长效性的关系,立足长远规划和系统布局,构建一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交往形式范畴并非是生产关系范畴的雏形,而是生产关系的衍生形式。以生产关系取代交往形式来阐述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真正的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总体性"范畴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具有核心地位的范畴。卢卡奇把这个范畴贯穿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当中,认为它是马克思方法的本质。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主要具有整体性、现实性、具体性以及历史性等特点。卢卡奇的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恢复了"总体性"的重要地位,重新引起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矫枉过正的问题,背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6.
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马丁·布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的观点,是其哲学观的形象化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洪堡的"我一它"人生观和西特林"我一你"人生观与其各自的命运都符合马丁·布伯对人性的看法.通过在两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中融入相遇哲学的因素,作家贝娄表达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7.
典型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一个核心的命题,也是社会主义文艺学体系的重要范畴。但是,这一理论却经历了从恩格斯到俄苏再到中国的时空演变。在演变过程中,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导致政治意识形态不断对这一范畴的内涵进行规约乃至改写,使得典型从一个带有批判性肯定的文学术语逐渐演变为具有强烈意识形态指向的权力话语。“典型”范畴的意识形态化进程,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命题的普遍遭遇。在当今日渐多元的文化语境中,有必要重新厘清经典命题的原初意涵。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全球化对区域文化发展模式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每一个生长于某一文化传统的人去思考如何权衡文化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问题。马丁·布伯在《我和你》一书中对主体存在方式的讨论对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区域文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与近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既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汲取与继承,又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与超越,因此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要求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以哲学中的主体性范畴为视角来对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以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20.
资本是现代市场经济与简单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之一,资本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可是,对资本范畴的理解我们过去由于深受“左”的观点影响,至今仍主要局限于西方经济学的水平。因此,从经济哲学视域来探讨资本范畴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是很重要的。资本范畴是解读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范畴兼具哲学与经济学的双重品格,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就是资本理论的现代性,具体说来是人的理性与能动性也即是人性的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