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奇特新颖的叙事谋略是《庄子》寓言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时空错乱、超越生死界限、客观物象生命化三个方面,对《庄子》寓言叙事谋略所表现出的自觉虚构叙事观念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以徐、苏青、张爱玲、无名氏为代表的海派市民小说作家,为我们铺陈的是一幅幅充满欲望与理性冲突、现实与理想对立的世俗生活图景。情爱是他们的文学世界、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沟通的最重要的桥梁,但是情爱并没有成为最终的理想和信仰,反而作为构成伦理困境的关键因素,贯穿在他们的思考与寻找之中。其中包括爱与超越的可能;爱作为超越的困境;爱与信仰的难以达成。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有关<列子>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至今尚无定论.据统计,当代有关<列子>问题研究的成果,考辨其宾伪的在60%以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列子>寓言的特征,无疑是一种开阔思路、灵活拓宽<列子>研究方法的途径.本文即从叙事内容、叙事特征、叙事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列子>中的寓言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叙事性片断在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中占据很大篇幅,这种服务于说理的叙事,具有寓言性。与着眼于文本细部处理的“春秋笔法”不同,寓言性叙事着眼于事件自身的离奇性与文本结构的营造,以譬喻或象征的方式传达故事背后的寓意,属于“宏观修辞”。这种修辞方式与来源于历史叙事的“春秋笔法”都对后来的汉语叙事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小说文本普遍具有“藉外论之”、“譬喻取义”的寓言性修辞指向;另一方面,诸子散文叙事中“故事+议论”的模式,深刻地影响到后来汉语叙事文学的文本结构。宋明话本小说头尾呼应的议论性诗词,把夹在中间的叙事变成了显示某种意义的“事象”;章回小说游离于主体叙事的“楔子”与“结尾”也具有同样的功能。《韩非子》的《储说》、《说林》两章,更是与后世文人笔记小说有太多“家族相似”的特征。对故事的寓意性解读,是破解汉语文学叙事文本意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而寓言是最能体现<庄子>文学特性的一种样式.<庄子>寓言既包含主角、细节描写、情节等文学因素,也涵客逍遥、物化、无为等哲理玄思,两者难分彼此,圆融统一.深入剖析<庄子>寓言中这种文学非文学的现象,并试图以"文学他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庄子>的历史语境,也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庄子>寓言的完整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寓言文学历史悠久 ,但直到柳宗元才使它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柳宗元的寓言文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 ,强烈的主体意识 ,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其许多地方与西方寓言不一样 ,对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7.
8.
罗良清 《齐鲁学刊》2006,(4):103-107
寓言是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通过对西方寓言发展轨迹的描述,说明西方寓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意义内涵,对文学阅读、社会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寓言从古希腊发展至今,经历了多种形态。黑格尔、本雅明和詹姆逊分属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现代时期和后现代时期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他们对于寓言有着不同的评价。他们对于寓言的理解,既具有个人的独特性,又具有时代的代表性,这源于他们不同的美学观、对隐喻和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及不同的时代观念。  相似文献   

10.
视点在叙事研究中的凸显,是现代性语境中文学自律化的一个表征,但自律的追求并未消除视点的伦理他律性质.不同的视点安排具有各自的叙事伦理意义,体现在:一方面视点含蕴着作者或叙述人对人物、事件和社会的基本伦理态度、价值判断和道德理想追求;另一方面视点也使得叙事过程滋生出诸多出人意料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薪酬在公民社会具有高度敏感性,其中有经济性关注,亦有社会性、政治性关注,更可能蕴含强烈的伦理期待.本文以西方经典伦理学分析框架,系统梳理我国当下公务员薪酬制度设计、政策施行、个人行为等方面的伦理困境(权益失均、差别失据、信息失真、主体失衡、消费失度),并据此提出了若干伦理准则及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12.
鸦片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社会及文化现象之一,因而近代小说对此多有反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近代小说的鸦片叙事呈现出一条明晰的由滥觞到发展、勃兴最终走向式微的弧形轨迹.近代小说的鸦片叙事存在着三个显著特征,展现了不同时期作家对鸦片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书写鸦片时的心理嬗变.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鸦片叙事在近代社会乃至毒品走私与消费依旧猖獗的当下中国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化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带有浓厚市井意识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池莉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市井风情小说的传统,站在市民的立场上来表现市井细民的日常生活,这构成了她小说中独有的叙述姿态、价值取向,谱写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市井风情画,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中韩文学史上,《金鳌新话》和《剪灯新话》两部小说集都具有重要价值,但又有不同的传承,享有不同地位.二者相比,《金鳌新话》对《剪灯新话》既有借鉴又有创新.《金鳌新话》在描写爱情、书写社会政治以及追忆历史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剪灯新话》的不同意趣,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反映了朝鲜李朝前期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超越态度表现在超越名声、超越感情和超越痛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张彧 《阴山学刊》2006,19(6):24-27
圣母圣心会在呼和浩特传教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传教士把传教的重点放在乡村,在呼和浩特无所作为。进入民国后,调整传教手段,迁址主教府,兴办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潘孝泉 《学术探索》2012,(2):132-135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现代消费时代,文学不仅反映审美方式和独特的人文价值,更蕴涵了当下视觉文化特质的内涵意义能指。在现代语境以及媒介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下,文学作品体现了视觉化的叙事倾向。从视觉文化视角阐释,现代语境下文学的视觉化叙事体现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包含了叙事中的奇观效应与心理狂欢以及身体的景观。  相似文献   

18.
邓晓成 《学术研究》2006,(1):134-137
新诗中的身体叙述经历了三起一落。第一起是在新诗创立初期,它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体现出“身心合一”的特点。而稍后由于时代环境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制约,思想与精神至上,身体隐退,又重回“身心分离”,是为一落。第二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以改革开放和思想意识松绑为背景,主要以“人”的回归和女权主义为依托。第三起是在90年代,它形成于身体消费时代,以当代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为背景,强调身体大解放,思想和精神等被驱逐,形成新的“身心二无对立”。应以生命与灵魂叙述提升身体叙述的格调。  相似文献   

19.
贫富矛盾是当前社会一个无法回避、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对待贫富矛盾的问题上,持激进观点的人以底层群体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他们的观点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辩证地对待。立足于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贫富矛盾问题上的激进观点加以评析,有利于对问题的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资本现代性叙述主要包括资本来到世间开启了现代文明、资本人格化、现代日常生活戴着神秘的纱幕、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和现代性历史使命等方面,它开启了历史方位意识.从后现代主义语境中凸显出来的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及西方主流派的全球化理论制造出现代性的非历史幻觉,遮蔽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逻辑线索和历史方位意识,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在今天,确立教育的历史方位意识,要站在马克思资本现代性叙述的历史高度进行历史定位和时代规划、将资本批判引入生活世界研究、通过总体性视域洞察现代性历史使命、建构和培植自为主体性、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气魄和特色的当代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