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这篇短文里,想就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分别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与消亡的几点看法。一生产资料现阶段我国生产资料的分配与交换有这样几种不同形式:全民所有制内部的产品调拨;集体所有制内部的产品调拨;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商品交换;各个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商品交换。在国营企业内部调拨的生产资料,产品在各企业之间转让时,也称“购销”,也利用价值形式计价、付款,因而具有一定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过去把全民所有制经济看作是一个大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似乎这样才能保持全民所有制的性质。体制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那么,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很多同志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不过,在研究问题的方法论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有些文章中存在循环论证,把论题当作论据,把现象当作本质,把具体的做法当作理论。这样,全民所有制企业独立性的根据问题就难以从本质上找到理论的回答。有的同志为了论证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必须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以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国营企业的产品还是商品为论据。其实,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为什么存在商品交换,本来就是应该论证的一个关系到企业自主权的基本理论问题。至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为什么存在商品交换,有的同志则认为其原因是企业是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企业具有相对独立性。这里,企业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成了论证的前提。这样。在结论与前提上兜了个圈子,并不能使认识深化,还是使人得不到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公私合营企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已经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了(即全民所有制)。在这些企业里的领导干部、支部书记、公方代表、工会主席等(私方除外)和工人群众,他们统属于我们国家的领导阶极——工人阶级,他们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他们之间根本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问题,只是在生产物质财富的劳动上有分工和负责轻重的不同而已。从这一根本性质来讲,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同志的关系。这样的生产关系是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讲是适合于群众积极性的发挥。从实际上来看,在合营工厂里,我们的领导干  相似文献   

4.
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关键,就在于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弄清二者各自所处的地位。我们认为,国家与企业在对国营经济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后三权一般称为经营管理权)的关系方面,国家对国营企业的生产资料与产品拥有最高或最终的所有权和总体经营决策权,企业对归其占有的生产资料和产品,不仅享有具体的经营管理权,而且也享有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一切经济关系都应以市场经济为准则,依据市场经济的机制进行运行。否则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不起来的。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是任何一个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要的三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缺一企业的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不再由政府部门之间调拨和供给,完全由市场来获取。如果其中生产资料、资金都成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开始拥有了自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这些资产属于什么性质,应当有什么新的改革措施,已经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问题.一我认为,目前国营企业的自有资产是属于企业集体所有的公有财产,而不是归国家  相似文献   

7.
钱津 《中州学刊》2001,(5):10-15
人类劳动的常态性表现在社会必要劳动中包含有剥削劳动和军事劳动.剥削劳动主体是不参与价值创造的,只是通过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而占有一部分价值创造成果,其占有的价值是被剥削劳动创造的.但对此必须承认生产资料作为劳动客体是参与价值创造的,剥削劳动主体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作用不同于生产资料作为劳动客体的价值创造作用.军事劳动则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军工生产以及非战斗军事人员的劳动均属于军事劳动,这种军事劳动价值不同于非军事劳动价值,它是由社会给予整体承认的.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的提高决定社会的进步,不能将复杂劳动只看作是简单劳动的倍数,社会的发展需要复杂劳动,而不是更多量的简单劳动.我国的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只能依靠发展教育而推动的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这一期我們发表了姜鐸、曉亮、苏杏元、兩田、徐日清、胡梯云等同志論述关于商品生产的文章,他們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商品的概念、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国营企业工人購买的消費品是否商品、以及商品的消亡等問题的看法,是有分歧的。关于我国当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姜鐸認为主要是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他認为在两种所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分工和按劳分配制度同样是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而生产力水平是通过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起作用,不是商品生产存在的直接原因。曉亮認为社会分工和不同的所有者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按劳分配則不是,胡梯云認为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而不能仅归結为两种所有制,他也反对把按劳分配和社会分工作为商品生产的原因。关于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否商品的問題,徐日清認为要解决这个問題,首先要看这些生产资料是否进入交換。他認为国营企业内部調撥的生产资料是一种計划性更高的交换、在交換过程中,这些生产资料没有改变所有权,仅是商品特性上局部的质变,而不是全都质变,因此就其整体来說,仍是商品。姜鐸則認为国营企业内部調撥的产品虽然要計价甚至撥款,但本质上已不是商品,仅仅是保持了商品的形式。蹺亮認为国营企业之間的“商品貨币关系”已不是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关系,国营企业之間的产品調撥,因为不改換所有权,只改变管理者和使用者,因而不是普通所指的商品了。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工人用貨币工資購买的消費品是否商品的問題,雨田提出了与駱耕漠(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价值問题》一書)不同的看法,認为工人用貨币工资購买消費品,是等量劳动的交換,消費品在交換中轉化为价值,因此仍是商品。曉亮認为不但国营企业的职工購买消費品不是真正的商品交换关系,而且国营企业、人民公社(合作社)通过社会主义商业机构和职工、社員之間所发生的商品貨币关系,都不是真正的商品交换关系。关于商品生产的消亡問题,姜鐸認为我国商品的縮小和消亡,是和人民公社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紧密結合着的,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的实現,将成为我国商品生产从发展到消亡的轉折点。同时,我国商品的縮小和消亡,也将与按劳分配的逐步缩小、按需分配的逐步扩大紧密地結合着。此外,他还認为在共产主义初期,一部分高級消費品和新产品保留商品形式是可以允許的。曉亮認为在实現全面的全民所有制以后,国营企业内部的产品調撥和消費品的分配这种不完全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会保留和发展一个时期;而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会随着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的形成而逐渐消亡。雨田則認为只有到了不仅生产資料完全公有,而且消費品也完全公有,不仅劳动是集体,而且消費也集体时,才能使个人劳动完全社会化,才能完全消除商品生产。我們認为,对于上述問题,既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就有展开討論的必要,以便取得正确的認識。我們欢迎对这些問题有兴趣的同志,积极参加爭論。关于价值規律問題,我們亦希望能同时展开討論。  相似文献   

9.
一商品不是与私有制共存亡骆耕漠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中不存在商品,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的交换已经不是商品交换。他的基本论据是:商品生产这一经济范畴只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联系,它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他说:  相似文献   

10.
在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今天,劳动力商品问题又形成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产生的必然性、劳动力商品化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关系以及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实质与发展方向等问题,谈谈我们不成熟的看法。 一、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买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要求 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生产社会化,一方面决定了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需要交换。另一方面,决定了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和组合。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一般社会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物质利益关系,则是物质产品和劳动力采取商品买卖形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对象范围本文所说的商品总价格和总价值,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入市场流通的、经过交换转移所有权的产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这就是说: 第一,不包括在全民所有制内部流通的生产资料。因为这些产品一般不加入市场流通,经过交换也不转移所有权。第二,不包括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各经济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理论上从各方面揭示和阐明社会主义国家与国营企业的经济关系,已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就是否存在“两个层次按劳分配”(即按劳分配是国家对国营企业,国营企业对劳动者两个层次的分配)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场讨论,涉及到在理论上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尤其涉及到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和把握按劳分配规律在现阶段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意义重大。在这里,本文准备对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客观存在着的按劳分配关系作一力所能及的粗浅说明。为了叙述的方便,文中所说的企业,专指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在全民所有制中实行资金有偿占用制,采用平均资金利润率和按生产价格定价等问题,归结起来,都可以集中到资金占用与生产收益分配有何联系的问题上,亦即集中到生产资料在生产收益分配中有何作用的问题上。我个人认为这种联系与作用是确实存在的,但又认为其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特殊性质,不赞成从社会生产力的性质上寻找依据,也不赞成简单套用资本主义经济中类似规律的概念。现提出这些看法,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一、私营经济中存在一点剥削并不可怕什么是剥削?从一般意义上讲,剥削就是对他人劳动的无偿占有。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剥削,是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相联系的,并相继形成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三种剥削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作为制度,由于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成为生产资料占有的主体形式而消亡,但剥削现象仍然存在。这种剥削现象可以分为两类: 1.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私营经济中的雇工剥削,即私营企业主利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雇工剩余劳动创造的一部分劳动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5.
至今为止,我国大多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科书仍保留着一个传统观点,就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因此,国有企业(全民企业或国营企业)的劳动产品归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国家所有”。在经济理论、尤其是所有制改革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中,不少经济学家和实际工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这一传统观点,避开产品所有权问题来谈如何进行所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正在少数地区进行的国营企业独立核算、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的试点,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国际上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相当大的发展。这项试点工作初步取得的成效,揭示了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尤其是关于国家所有制(习惯上又称全民所有制)的地位问题。不少人对此疑惑不解,惊呼:这岂不是改变了国家所有制吗?针对这一疑问,有些同志出来解释说:国营企业搞自负盈亏并没有改变国家所有制。这里不难看出,提问题的人和回答问题的人都认为有必要承认  相似文献   

17.
我在“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仍是商品”一文中(见本刊今年第二期),认为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仍属于商品性质,不过,在商品特性上有了局部的质变,这集中表现在它在有计划的交换中并不改变所有权。现在我想继续探讨一下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否具有价值和价值规律在这里起什么作用的问题。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具有价值国营企业所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否具有价值呢?依我看,它既是商品,就必然具有价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密切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对许多重大的经济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但是,在求索真理的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和主张。1979年第4期《江汉论坛》上发表的《国营企业的所有制应该改变》一文中所提出的否定全民所有制的主张,就是一例。持这种主张的同志认为,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不能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是产生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都需要坚持公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然而不同的经济体制对公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却存在不同的要求。当前我国公有经济主要采用的全民所有制即国有制的企业模式,基本上与传统的计划体制相适应。既属于国家所有又具体分属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所有的企业,其总体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地方、部门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越是按承包的原则强化地方、部门的局部经济利益,划清其与国家总体利益的界限,这种矛盾就越明显。当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地方、部门占有之间的矛盾突出时,国家就会收回一部分权力,包括企业隶属关系的上划;当地方、部门缺乏积极性时,国家又将企业和一部分经济管理职能下放到地方、部门。实践表明这种收收放放的管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地方、部门占有之间的矛盾。同时,既受政府保护又受政府  相似文献   

20.
一、产品所有权的理论思考 产品所有权或所有制问题,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的理论经济学未曾涉猎过的问题。长期以来,它都被当作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产品所有制被认为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占有产品。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条件下,产品也就是资本家私有制;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条件下,产品也就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