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湖南方言的考辨,论证《红楼梦》的原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一位有在湖南长期生活经历的人士。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有许多吴方言,已为大家承认,这是《红楼梦》语言研究的一个新成就,对于《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红楼梦》作者的研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但《红楼梦》中的吴方言研究还不够,这里我就《红楼梦》中的吴方言词语作一些补充,以助大家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近几年的《红楼梦》校勘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单向思维与孤立印证,二是"存在就是合理的"与以讹证讹,所以,研究《红楼梦》中的方言构成,首先要把这部小说的诞生放在18世纪中叶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并在空间上把当时北京的语言文化发展大背景纳入到我们考察的视野之内;其次是要把《红楼梦》作者家世环境和个人经历考虑在其中;再次,在考虑到方言形成的地域性同时,必须注意到方言也有"流动"性的事实,这其中包括移民在方言的传播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红楼梦》校订注释上更臻完善,超越过去,为加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为《红楼梦》在世界的传播,为国际汉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4,24(3):49-50
曹雪芹原有《风月宝鉴》一书,后在其基础上改写成《红楼梦》。从《风月宝鉴》到《红楼梦》,作者有一个思想认识的提高过程,在这一改变过程中,作者并非完全抹去所有的痕迹,以至形成秦可卿形象的分裂。《红楼梦》有抄本和印本之分。抄本中的尤三姐更接近曹雪芹塑造的原始形象,这是因为抄本更接近原本,也更能确切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5.
《释名》中有 4 0条方言研究材料。《释名》是一部以东汉通语为研究对象的著作 ,它不代表青徐方音。《释名》的方言研究材料反映了青徐、冀兖、荆豫等地区的若干方音特征 ,并客观表现了方言词语的构词特点。《释名》在方言史、方言学史以及词汇史、词汇学史和词源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临川方言与《金瓶梅》部分词语对应拾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临川方言受其它方言影响的原因,进而择取明代小说《金瓶梅》中的部分词语与当今临川方言词汇相对应的语言事实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武汉方言词典》中发掘总结出其释义方法上的四个特色 :一、联系文化 ,揭示词语深层的文化意蕴 ;二、联系历史 ,注重方言口语在古代文献中的印证 ;三、区分层次 ,兼顾新老词汇 ;四、多角考察 ,全方位揭示词语内涵。《武汉方言词典》释义方法上的这些特色对于进一步提高方言词典释义的科学性、发挥方言词典更大的应用价值具有启示意义 ,在方言词典编纂上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史记》与汉代语言及关中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作者运用经过加工,提炼的当代《即西汉》活的语言进行创作,主要表一现在司马迁对口语、谚语、歌谣和各地方言词语的采用上。本文主要对《史记》里的汉代关中方言词作了较详细的考究,揭示了它的演变情形。  相似文献   

9.
《方言》中某一个方言词,作为被释词,多数情况下不重复注释。但是,也有同一个方言词重复注释的情况。这种重复注释的情况,透露出《方言》某处说某方言用了某词并不排斥其他方言也用该词的信息。如果一个方言词仅见于它后面所列的具体的方言区域,不见于别的方言,那么几处重复注释所列的方言区域应该是一样的。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这就有力地证明:《方言》中说表达某一个概念,某地用某词,并不是说只有某地用某词,其他的地域不用该词。扬雄只是据实记录他的见闻,不是在作出全面调查,不是在知道了某词只有某地用而别的地方不用之后,才写上某词见于某地。换句话说,《方言》中某词见于某地,并没有暗含不见于其他地域的意思;《方言》中的很多方言词不能作为某一个地域独有而为其他地域所无的用词。将《方言》这一特点揭示出来非常重要,因为它牵涉到如何利用《方言》研究秦汉时期的方言区划、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以及汉语词汇史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红楼梦》春草堂藏本的抄写款式等外部特征出发,发现春草堂藏抄本特征契合于嘉庆十六年东观阁本,并通过考辨两者之间存在三十几例"异文"完全重合的事实,论证春草堂藏抄本当系东观阁本刻本一系;廓清春草堂藏本并非源于某一种脂本,也不属于程甲、乙本。同时,通过异文比勘发现庚辰等脂本并非近于程高本,而是更近于东观阁本。即东观阁本系列与脂本有着更亲缘的嬗递关系。否证了所谓春草堂藏本"这个本子的底本也有可能是程甲、乙本和脂本系统之外的本子,很有可能是一个在程甲本、程乙本之前就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抄本"之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仙游话、福州话和厦门话词语进行全面考察,提出仙游话有别于福州话和厦门话的三类特色词概况:一、反映仙游特有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词语;二、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形同义异"的特色词;三、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义同形异"的特色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认为古闽越语词语的遗留是未能考本字和来源特色词存在的可能原因,宋代以来自成一体的政治经济生活是多数特色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整理大冶陈贵镇方言口语中的合音词来展示大冶方言语貌.大冶陈贵方言的合音词数量较多、类型较丰富、合音方式较灵活.有二次合音词、局部合音词、叠音词合音.有部分合音词与原词比较语义发生变化.大冶方言中的合音词是由急呼而形成的历史音变.这些合音词和大冶话中的情意变调一起,体现了大冶话作为方言口语的实用性、简洁性.  相似文献   

13.
江津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方言的一种 ,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北方官话大同小异 ,但其语音、一般词汇与普通话相差较大 ,与重庆市其他县区相比 ,独具特点。尤其是保持了入声 ,在重庆较为少见 ,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境内藏语分为卫藏方言、康方言、安多方言三大方言,安多方言与其他两大方言比较,显著的区别是在音韵方面。藏文是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一些古语词,在卫藏和康方言中基本消失,桓尚保留在安多方言的语词中。  相似文献   

15.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表现为如下不同层次直接选用方言词语和语法格式,这是多数情况;方言成分与相应的共同语成分在语篇中前后出现,形成语义复现;方言成分"升格"为作品的描写或议论对象.上述方式与作家的创作意图、对方言的敏感和判断力、语言规范化意识等相关;泛地域的方言成分,不利于作品语言风格的统一和地方特征的突出;方言成分的有效运用,可补充共同语的表现力,可提升方言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某些语言成分,正是昨天古代汉语中所固有的成分;利用方言材料印证古语词是训释古代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古代汉语词语的训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考释涟源方言(白马片)中的部分动词古语词,希望能对古汉语的训释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方言词进入通用领域的语言现象,从地域方言词的个案入手,采用调查、统计等方法,考察方言词在通用领域流行的变异情况,证明通用领域中方言词的变异主要表现在语义和功能上。其中语义变异是基础,往往引起功能变异,并在结构、表达、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来。方言词流行的根本动因是语义功能变化,内涵语义紧缩、外延语义使用域扩大、用法灵活化、表达新颖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数千条方言词语,其中不少词语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读音,这就将有些本可以统读的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方言异读词的存在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成为人们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绊脚石;中国语文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到不仅要“书同文”,而且要“语同音”。《现代汉语词典》对方言词语的收录和注音要遵循广泛性、高频率和可补充的三原则,尽量发挥规范型词典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泰语中潮州话借词及其词义嬗变说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潮州人移居泰国 ,促使彼此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泰语从潮州话借入许多词语 ,这些借词绝大多数仍在使用 ,少部分因社会环境改变而消失 ,还有部分因不同原因词义发生嬗变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方言与周边方言的关系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一个关于客家话与周边方言的关系词比较研究的初步成果。通过查询相关的方言词典加上本人的本字考证,我们初步得出客赣关系词184个,客闽关系词215个,客粤关系词22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