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锋杰 《江淮论坛》2023,(3):159-167
徐幹提出“美育群材”一语,指的是用学“艺”的方式来审美地培育人才,通过对技艺、容貌、言辞等的培养,达到对心志、仁义、德行的养成。就讨论“艺”的语境而言,“美育”一词含义近似现代“美育”概念。徐幹与席勒都主张通过审美方式改造自然性格或世俗人心,以达到培养伦理性格或德性品质的目标。但席勒强调艺术教育,徐幹在此之外还强调技艺实践能力的教育,将美育的精神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这是一种“大美育”思想,更切合当代美育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林靖 《兰州学刊》2008,(Z1):222-223
音乐教育在美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调动人的情感,启动人的创造力,通过音乐美的陶冶,逐步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当前,要摈弃导致实践的盲目从而影响音乐美育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认识误区,在儿童音乐美育中应力求让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美、从教学中孕育美、从活动中体验美、从实践中表现美,不断提升审美素养,为完善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进行音乐审美教学的先决条件。在音乐教学中,注重体现审美意识,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一、把美育贯彻并实施于教学领域中古希腊美育家柏拉图认为,要培养理想的人才,就要从幼儿的早期教育入手,因为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最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和教育,又由于他们爱好玩耍和游戏,也容易接受艺术和美育。  相似文献   

4.
试论美育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美育,即审美教育,任务是培养起广大人民的审美能力,其内容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手段给人们以情感的熏陶,根本目的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美好心灵,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美育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指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入手进行语文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为审美教育的广阔天地。语文美育属于交叉学科,其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任何美质都是通过语言得以传达和表现的,任何审美能力都是借助语言的感知、理解培养起来的,应从语言入手进行语文美育。要从文字的形象美、语音的音乐美、词语的丰富美、句式的变化美和语言的总体风格美五个方面进行。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要求语文教师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艺术育人。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美育是一种特殊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发挥着重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而艺术美育的有效途径,一是在艺术欣赏实践中实施美育,二是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实施美育。艺术美育实践中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艺术教育要与美育真正融合,二是美、审美、美感在美育和艺术教育中应该互为表里,三是艺术美育要依托美的教师、美的教材、美的教学法,四是艺术美育重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处于活跃的成长期,美的事物对他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因此,将美育引入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会收到更好的实效。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以美为媒介和手段,通过人们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获得充分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启迪和教育,从而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高尚的人格品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一、美育增强了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无疑应十分重视革命理论学习,认真组织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审美教育与理论学习决不是互…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全面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有意识有计划地让人们受着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熏陶,并培养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在推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在培养完善人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无关的。”各种教学均“含有美育元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之兴趣。”翻开语文课本,文质兼美的课文比比皆是,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审美对象,令人如行走于山荫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薰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平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谈高等学校的美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理论界》2000,(4):49-50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是高等学校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 ,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 ,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 ,但在素质教育中却往往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教育。实际上 ,加强美育教育 ,对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即审美教育 ,或美感教育。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是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教育 ;是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 ,美化人们…  相似文献   

11.
由于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情感以及审美认识能力从而培养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表现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感知、想象、情感和理智诸心理功能要素的交融综合,是以一种形象的、整体性和跳跃式的方式,直接而迅速地产生思维成果,这就和审美教育的内容有了相通之处,也反映了美育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中的形体美、动作美、造型美和协调美 ,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灵魂 ,可谓魅力无限。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美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审美因素丰富着学生的审美想象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表现和创造美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能力。体育课是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体育教师也应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让美育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成人中专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一、教与学双方共同劳动,把美育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二、文学作品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教材;三、生动丰富的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广阔天地。总之,只有引导学生鉴赏美和感知美,不断提高其审美修养,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地表现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的任务旨在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艺作品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陶冶人们的情操。语文课实施美育 ,可以说是一切美育的基础与综合。同时 ,它作为基础课也就不仅限于为语言文学打基础 ,还必须为道德行为打基础 ,为文学艺术以及美的教育打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美育     
公民美育是指通过欣赏、营造与保护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与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来培养社会公众的公民审美素养的教育形式。作为公民品质与审美素养的融合,公民审美素养包括公共审美情感、审美批判能力、审美参与能力这三个要素。与生态教育、环境审美教育、生活美育等相关教育形式相比,公民美育具有实践性、文化性、公共性的特征。公民美育源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教育要求,致力于培养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意识能力和公共精神。公民美育是建构审美共同体,主要包括建构审美情感共同体的审美情感教育、建构审美正义共同体的审美批判教育、建构审美实践共同体的审美参与实践等三重教育。  相似文献   

16.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语文教学也担负着审美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美、形式美,激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美育在教育事业中的功能作用黄清贵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思想意识,在当今的教育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7条第35节中,对美育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的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和身体健康,却很少想过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有些父母甚至还会感到奇怪,家庭中有什么美育呢?其实,家庭美育就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审美教育,培养孩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教会孩子区别美与丑、善与恶、诚实和虚伪,把孩子引入崇高的精神境界。孩子的美育,需要家长耐心地渗透。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言谈、举止和习惯要有一  相似文献   

19.
廖敏晴 《南方论刊》2022,(11):95-96+99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趣的重要内容,将美育和学科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举措。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语文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实践、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发挥着其它学科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课本的美育潜力,陶冶学生的语言审美情操,学会运用语文表达自己“美”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美育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知识、审美技能、审美情趣和审美精神四者当是当代美育之基本内涵 ,四者应均衡发展。当代美育应走出只重门类艺术知识和技能教育 ,忽视审美情味和审美精神培养的误区。同时 ,面临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美育又不能只限于学校 ,美育的对象与范围不能只限于青少年学生。当由传统的学校学生素质教育走向社会 ,面向全民 ,使美育成为当代社会公众素质教育之一部分 ,当服务于大众健康文化生活与精神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