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继兴 《社区》2011,(35):6-7
中华文字多奇趣,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玩味其中以此为乐。如有一种文字游戏叫“拆字”,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如“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上联拆拼“张、骑”二字又合并“戟”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唐以来不少诗评家都不惜笔墨地指出李白诗歌具有奇的特点。如(李白)“以奇文取称”(元稹),皮日休也说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刘枣强碑文》)顾璘在《息园存稿》中更是把李白与庄子及书法家怀素相提并论,“文至庄,诗至太白,草书至怀素,皆兵法所谓奇也”。上述评语,无不突出“奇”字。用“奇”字以概括李白诗歌独特的审美风范,很有见地。本文拟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不妥之处,诚望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第二章中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句,是本章的中心论点,也是该书的灵魂,以后各章的论述都是围绕着“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这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展开的。在阅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句时,许多文本均断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均将“处”、“行”二字当做动词,这样理解不能算错,但断句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将“处”、“行”二字视为名词,强调了圣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言之教,更为妥当,更能体现老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佳联,而今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四川巫峡瑶台有一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万山山秀秀非常。”此联不但描写每月特别是八月的月色,勾画每个山和千万个山的景致,而且“月”字和“山”字重叠出现五次、“明”字和“秀”字也重叠三次,用此叠字描写景观,工整自然,别具特色。相传粤东才子宋湘,中秋之夜,仰望明月,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月到十五便团圆的特点。但他冥思苦想,拟不出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晚上,想到明天是新年,触动灵感,才写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结构严谨,浅显明快,堪称佳对。  相似文献   

5.
山东曲阜孔府是孔老二嫡系后裔的老巢,邹县孟府则是奴隶主阶级的“亚圣”孟轲的黑窝。自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反动统治者出于反革命的需要,就开始对孔丘、孟轲粉饰打扮,封官加爵,建庙祭祀。还特别优渥孔、孟的后代,以此作为推崇孔孟之道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孔孟偶像的飞升,孔、孟后代也就成为拥有种种特权的贵族地主,他们挂着“文章道德圣人家”的招牌,摇着“孔孟之  相似文献   

6.
泽川 《山西老年》2014,(5):42-42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尚未称帝时,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戏班子的练艺场门前,见两扇大门上贴了一副奇怪的对联。这对联只有两个字,上联写了个“行”字,下联写了个“盛”字。  相似文献   

7.
韩功应 《老友》2011,(6):47-47
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有一年端午节他回家,进厨房发现一锅粽子,刚要拿起来吃,却被他的三嫂拦住。三嫂深知五弟文思敏捷,就随口说了一句上联:“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她声称若对不出下联,就不能吃粽子。这上联连用3个“五”字,加之有个“讨”字含有贬意。  相似文献   

8.
在浏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公园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里的景名碑上,那个“鱼”字底部的4点少写了一点。原来,这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4个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  相似文献   

9.
榆次老城北大街明清时期的老商号林立,楹联甚多。一些出自名家之手的楹联,不仅笔力雄健,书艺精深,而且联意隽永,耐人寻味,谨举几联如下:“双庆号”之楹联:经济须识陶公术,贸易常怀管鲍心。上联的“陶公”,本名范蠡,字少白,春秋时楚国人,后任越国大夫。后居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改名“陶朱公”,因经营有术而致富,后称经商为“陶朱公事业”。下联的“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二人。管仲(?—前645),即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管、鲍二人相知最深,后常以管鲍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北谦亨”…  相似文献   

10.
“碑能强其骨,贴能养其气。”书法中历来就有碑学、贴学之分。习碑被认为是“壮筋强骨”的良方,受到广大书法工作者的重视。在习碑过程中,很多人又提出“还碑于贴”的观点,对此,我们有不同的认识。习碑时,许多人总是反复强调碑“下真迹一等”,学习碑贴时要“还碑于贴”。意思是讲碑总是不如贴,习碑时,要将碑上种种痕迹(刻痕、裂痕、  相似文献   

11.
百科瞭望     
孙中山创译“经济”一词“经济”这个词最早译者是孙中山先生。本来汉语中也有“经济”两字,比如,清末曾国藩曾撰“季子自命才高,与人意计时相左”一联,左宗棠对以“藩臣一心为国,问伊经济有何曾”。又如,20世纪初曾有“司马文章,诸葛经济”的对联。上述二联里皆有“经济”两字  相似文献   

12.
人名趣联     
中华文化中的对联,简洁明了,蕴味深长,所传的佳话很多,其中以人名人联者,趣味更佳。清朝“中兴名臣”“曾李左”的曾国藩、左宗棠,经常有政见不一、相互争吵的时候,但曾国藩巧妙地施用各种用人之法。网络了一大批人才在他的周围。有一次,曾国藩与左宗棠(字季高)又出现了意见分歧,这时,曾国藩忽然想,何不出一对联来试试他,于是他说出上联:  相似文献   

13.
《新少年》2003,(9)
坐落在山东曲阜市中心的孔庙、孔府和城北的孔林,1994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求》。在中国,孔子被尊为圣人。他开私人办学的先河,向平民传授文化知识。他的学说成为后世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正统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要求弟子终身奉行的  相似文献   

14.
释“■”     
甲骨文中有“■”字,是自组卜辞中屡见的一个奇字。对于此字,过去诸家皆无释,直至最近,仍有人把它当作自组卜辞中出现的一个无法隶定的人物名称看。其实,这个字并非什么难以解读的奇字,它就是卜辞中屡屡出现的“王”字,只不过它是自组卜辞中一种特殊的异体写法而已。  相似文献   

15.
阿穆尔考     
五、《崖刻》一文认为“大约天德元年(公元1149年)是汉字碑刊刻年代,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是女真字碑建立的年代”,并具体推测汉字摩崖是阿台“事后追忆往事”,“而推功于太祖,其实金太祖并未到此。及承安五年阿台之子为追念其父,又立女真字碑,具体叙述了他父亲作战升职立碑的经过”。这里边有两个问题,是无法得到解释的。其一是,照摩崖题字内容,不是一般地“推功于太祖”的颂词,而是非常具体的指明是“大金太祖大破辽军”的“息马”地,这岂不是与历史事实相矛盾吗!金太祖根本没到过这里,这段“推功”文字又从何谈起呢?其二是,既然汉字刻于天德元年(1149年),女真字刻于承安五年(1200年),汉字要较女真字早五十二年,为什么早刻的汉字要刻在摩崖的阴面,而后刻的女真字反要占据明显位置刻于摩崖的正面呢?是刻汉字时有意留待后来续刻女真字吗?这显然是不合于常理的!  相似文献   

16.
本次作文大赛的13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从本次作文要求来看,作文题目空出来的前半部分已被限定只能填写国名或国家联盟的名称,也就是“你”所指代的内容,是“我”所要倾诉的对象。文章写作重点就在“想”和“说”字上面,为什么“想”,“说”什么?这就是文章构思的重点,构思时要想清楚几个关键问题:“你”确认为哪个国家或国家联盟?为什么想对你说?既然想要说,肯定有一种情感和观点要交流,是什么样的情感和观点?  相似文献   

17.
周基 《南都学坛》1999,19(2):120
1998年6月,在邓州市文化馆院内先后发现程子的“视听言动”四箴言碑。“视箴”碑文中的字毁坏较多;“听箴”已成残碑断石,字迹模糊;“言箴”和“动箴”二碑文的字迹尚很清晰。后查知这些石碑原在邓州城区一小校内东廊房的墙内嵌着,70年代初拆房时运到文化馆内。一小校址原为孔庙,这些石碑是孔庙内的文物当无疑问。后经邓州市文化局领导同意,将碑已移回一小,并和省级文物金、元碑、汉华表、文庙牌坊一起形成邓州市第二个文物中心,展示邓州市这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关于箴言作者,“视箴”一碑左边有注释,第一句是:“…  相似文献   

18.
新事隐语     
水云 《老友》2012,(5):56+68-56
广东饶平县所在镇的东南两华里处.有一座文明塔。塔内有一块“谜碑”,上面写着“新事隐语”4个大字。谜面是一首诗,暗射当时一位清官的籍贯与业绩:天高一望空,水际青如许。悬看本无心,贪多贝应去。横目点离州,廓上开新宇。竿头竹已非.水草翻无羽。同船话相告,土草合为侣。健儿久失人,水测堪乔举。你能猜出是些什么字吗?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为他的书斋题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要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删繁就简”、“领异标新”是艺术创作的规律,对我们写作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中考作文要想“突出重围”,在立意上“领异标新”是首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请进     
宋朝时,有一位好客的富翁,他在自己家的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3个字":话不老",下联也是3个字:"镜中人",横批还是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