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在今年第三期《世界经济》月刊上曾对印度当前农村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作过一个概括的介绍。现在,谨就六十年代中期以来旁遮普邦农业发展的情况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并以该邦自然环境、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状况为背景,试图说明该邦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程度和性质,以及它在印度农业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描绘瀑布时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著名诗句,他把瀑布比作银河泻落到人间,他所描述的那种雄伟壮观的景色令人赞叹不止。同样,在印度则流传有银河下凡到人间的优美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也十分令人神往。根据印度的神话,印度的第一大河恒河就是天上银河的化身,并且还是一个美丽的女神。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斯格罗的国王,他有两个妻子,可是没有儿子,这使他很着急,担心他的王位后继无人。于是,他带着他的两个妻子到喜马拉雅山的冈底斯山去修苦行。  相似文献   

3.
天台宗,创立于隋,兴盛于唐,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在于它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佛教宗派,亦是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历经几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佛教思想体系。随着天台宗的发展,其思想远传至日本和朝鲜,对日本与朝鲜的佛教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至今日,日本佛教天台宗和日莲宗仍极为推崇中国天台思  相似文献   

4.
关于印度封建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所在将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这种作法尚未被学者们全面接受。山西方历史学家尤其是社会史及经济史学家所提出的这种关于发展阶段的假说,实际上主要是以西方社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的。在他们看来,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因此在他们提出这种假说时,没有把对东方社会实际考察的结果考虑在内。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古代东方知识和忽视东方社会造成的。对于东方社会的发展,他们往往给戴上一大堆“停滞性”、“落后性”之类的  相似文献   

5.
罗米拉·塔帕(Romila Thapar)(1931—)是当代国际上素负盛名的印度古代史历史学家,现任新德里尼赫鲁大学教授。曾两次访问我国。一次在1957年漫游敦煌,最近一次是1981年应南亚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邀请来华讲学。她的主要著作有:《阿育王和孔雀王朝的衰落》(1961)、《印度史》(1966)、《历史与偏见》(1972年广播讲话,1975年单行本)、《印度大陆史》古代部分(《英国大百科全书》,1977年版)、《意识形态和古代史的解释》(辑入《社会和变化》论文集,1977)、《教派主义与印度史的撰写》(1977)等。她继承马克思主义历史家高善必的研究工作,从事语言(梵语、巴利浯、德拉维达语)考证,运用社会经济史实解释历史,批判殖民主义和教派主义的历史观。近几年来,印度史学界开展史学思想论战。1979年,《印度教徒报》聘请阿特勒亚博士提出18个问题,向印度五位著名历史家征求答案。塔帕是其中之一。她针对13个问题畅抒已见。问答纪录发表于1979年12月29日《印度教徒报》。塔帕的对话坦率纯朴,是史学界的可贵文献,现在摘译原文中我国学者特别关心的部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德星 《南亚研究》2006,12(2):9-15
印度的外交政策不仅基于国家利益,同时也坚定地基于一种哲学指导。独立以来印度的国际政治思想既体现出了印度战略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现实的重大影响。可以说,在印度战略文化包装下的基本对外态度和信条,其核心就是“曼荼罗”地缘政治思想、考底利耶现实主义传统、“印度第一”的国家利益观和多中心国际体系构想。为此,均势加搭车成为印度追求世界一流大国地位的基本战略选择,同时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印度只是国际体系中的一个“有限的挑战者”。  相似文献   

7.
(一) 古代印度法是指公元10世纪以前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奴隶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的法。古代印度法在古代印度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东南亚诸国如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暹罗(今泰国)、菲律宾和东亚日本有着广泛的影响,因而形成印度法系,成为古代世界五大法系之一。时至今日,印度法在印度本土和东南亚地区仍有影响。印度法系并没有消亡,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易有禄  杨德敏 《社科纵横》2005,20(2):105-106
中国古代法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以成文法为主体、习惯法和判例法为补充的法源传统。在以清末法制变革为发端的法律近代化的影响下,这一法源传统也实现了其近代转型。中国古代法渊源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及其近代转型对当代中国法源体系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印度人口众多,人们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经济作物。印度地处亚热带,天气炎热,雨水充沛,土壤肥沃,适宜于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独立以来,印度政府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也注意发展经济作物生产。各种经济作物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的基本需要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出口,赚取大笔外汇,因此,经济作物构成农业的重要部分,在整个经济中也占一定地位。不过,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发展加以比较,不难看出后者的发展赶不上前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对这些年来经济作物发展状况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也许从中会获得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兵 《南亚研究》2006,(2):16-20
印度把控制印度洋,扼守相关海上运输通道,作为追求大国地位的必要环节和步骤,转变了“大陆防御观”,重视海军的地位与作用。海军战略也相应地由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转变。印度还凭借地理上的有利位置,介入马六甲海峡防务,将影响范围扩展至南海。印度的海上通道战略思想将对中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对此,中国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一、正理论的演变梵语“尼也耶”(Nyaya),汉译“正理”“理论”。“尼也耶”原有“引导到一结论的标准”的意思,后来被引申为逻辑学研究的一般称呼。正理论也被称为“辩论的科学”(Tarkavidya,旧译“思择明”)或者“论究的科学”(Anv  相似文献   

12.
阶级的对立孔雀王朝的政治组织中,由于考底利耶主张拔擢使用有为之材,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就无视原来身分的区别,但阶级的或身分的对立并非全然没有。甚至连信奉佛教的阿育王,也称身分高的人为“高大者”,身分低的人为“微小者”,身分低的人又被称为“低下者”。进而在他的诏勅中,称当时统治阶级为雅利安,称主人为司瓦米迦(sv(?)mika),佣使之人为达莎(d(?)sa),帕里特迦(bhrtaka)和帕里特耶(bhrtya)。考虑到印度人从极  相似文献   

13.
14.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目前共有二十四个邦和九个中央直辖区。1950年印度宪法规定,教育原则上由各邦管理,即实行地方分权管理,但是联邦教育部通过对邦政府的财政援助,在促进教育发展,消灭各个邦的差别等方面发挥了指导作用。在这种中央政府和邦政府两级控制的教育行政体制下,国家的预算支出和邦与中央直辖区的财政拨款就成了印度教育经费的主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看看究竟收到了什么效果,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直至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一反复的过程,从控制论的角度看,就是信息反馈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受着这条规律的制约. 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运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即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教育学生,启发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使之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符合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世界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季末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教育目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从自己的教育对象中取得反馈信息,从而了解教育对象的情况,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相应地主;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方式,又给予教育对  相似文献   

16.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产品约占35%。因此,印度农产品的销售、分配、价格、储存和出口等问题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只是就这些问题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印度农产销售农产品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1)最通常的做法是把农产品卖给本村的放债人兼商人。这种商人有时是自己购买,有时为大商人或临近市镇的商号代购。据1951年印度农村信贷调查委员会报告,在全印度约有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包括近几年大学思想教育课的开设),却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思想教育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面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形势,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思想教育学,并重视和加强对它的研究,便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了。研究高校思想教育课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其本质、内容和对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增强其效用,也属于这一范围。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59年汤用彤先生就告诉我们:“中国佛教汉文翻译和著作中保存了不少印度哲学的资料,过去中、外人士已多有发掘。现在为着促进对印度哲学方面的研究,我正在编一汉文中的印度哲学资料汇编。——在大藏经中广泛抄集,……目的为今后研究印度哲学者之用,……。”汤先生已去世多年,而此汇编迄未问世。最近,我整编了汤先生的遗稿,从中得到不少教益,现就以下几个方面略述汉文佛经中关于佛教哲学以外的印度其他各派哲学的记载和论述,并谈谈印度哲学对中国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于印度初期佛教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初期佛教,是全部佛教发展史的根,因此,初期佛教在佛教研究中地位之重要,不言自明。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在印度初期佛教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过,仍有不少领域需要开拓;已经开拓的领域,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此前,笔者曾经对初期佛教起源问题提出过自己的一些观点,本文则拟对初期佛教研究中的其它若干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以求教于先进与同好。  相似文献   

20.
前言笔者曾在本志一九六九年六、七月号(第一百号)上,论述了日本截至那时为止的对印度的研究。本文是它的续编,论述前稿发表以后的研究状况。前稿论述了对(印发)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情况的研究;本文由于篇幅关系,只好主要限于二十世纪以来情况的研究,而且不能过多地涉及政治、经济以外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