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①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内心和谐有助于个体人格的完善,是社会安全运行发展的保障,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个体内心失衡会导致:个体自杀、情绪障碍、官员会权力滥用,高校让学人浮躁,影响家庭,导至就业困难、贫困生心灵的扭曲。为此,构建和谐社会要关爱弱势群体、要善用人之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重视教师的内心和谐、要改善就业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健康人格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新时期人才培养宏伟工程的基础,那么幼儿健康人格具有哪些典型特征呢? 一、幼儿健康人格的典型特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人格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段晓先 《科学咨询》2008,(20):61-61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①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结合语文教材谈谈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园令人欣慰,但也常有不和谐的声音:老师叹孩子不思上进,孩子怨老师教学老套。其实现代教育技术已深入人心,其直观、形象的视听艺术已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如借用信息技术辅助口头教育,将理论化、抽象化的德育直观化、形象化,把苍白无力的文字化为感人肺腑的镜头,丰富德育形式,提升德育效果,定能为学生的人格塑造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6.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南开大学创建人张伯苓先生主张:"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两位教育家的话强调了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多年来,学校教育为了追求升学率,过分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培养,与素质教育差距甚远.语文教学在人格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从情感、意志、独立性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7.
侯飞 《决策与信息》2011,(8):121-122
和谐文化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张扬 《领导科学》2021,(1):127-127
德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鉴于此,重视并加强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成为众多高校的共识。由陈少平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高校德育创新与文化建设》一书,就是从新时期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以文化育人的视角,对高校德育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深入探究。该书采取的是论文合集的形式,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通过理论探索、实践育人、课堂教学、案例赏析、特色经验、创新发展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对进一步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孙子兵法》传世两千五百余年而不朽,不仅以缜密的逻辑体系揭示了战争的基本规律,也蕴含着对特定理想人格的追求。理想人格是个体崇尚的完美人格典范,孙子在训导将帅的同时,也反复尝试引导其自塑合理、理想、完美的人格。在现代社会,领导者人格的高下是群体或组织能否适应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孙子文化的本质是竞争文化,其理想人格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因而完全可以为现代领导者所取法。  相似文献   

10.
杨旭 《科学咨询》2007,(2):14-16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氖围影响、规范学生。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校以“兼善天下”办学理念为指导,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兼善教育文化特色,蕴德育于特色文化熏陶之中,学校先后荣获重庆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德育先进单位、国家“十五”课题(《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先进实验学校、(《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研究》获国家级课题一等奖等荣誉。在德育实践和科研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许棣泰 《管理与财富》2009,(9):149-149,148
本文以前文《论班主任促进后进生个体和谐发展的“情感德育”策略(上)》关于和谐德育对后进生个体和谐发展五大作用的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并初步论证了实施“情感德育”策略的五位一体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周敦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一生积极追求与自觉践行儒家价值理想和道德人格,体现出了高超的君子人格风范,为世人所景仰。他的传世名篇《爱莲说》中所体现出的"修身、廉洁、奉公、爱民"的"君子"思想,与我党所倡导的"为民、务实、清廉"的官德文化内涵异曲同工,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官德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周敦颐在他的文学名篇《爱莲说》中,托物言志,热情讴歌了莲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倒挂、脱节、简单重复、过频变动和脱离实际的问题,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提出,旨在解决德育纵向衔接的问题,解决教育内部各组成要素的不和谐因素。文章首先分析和谐德育构建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多元手段,构建和谐德育环境、通过学校与家庭横向联系,构建互动和谐德育体系两种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4.
峗毅 《科学咨询》2010,(10):16-17
在学校教育中强调文道结合,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要求。作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我们对科技教育的德育渗透问题十分重视。一是凭着德育的导向功能、动力功能、激励功能与人格培养功能,毫无疑问地确立了它在一切教育中的首要地位;二是社会发展趋势和现代教育要求已经表明了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建设和谐文化,对推进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积极探索拓展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领导力教育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影响他人的能力,且具有文化兼容性,可以成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在哲学上,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文史哲百科大词典》,第480页)。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当下,构建和谐社会己成共识。和谐不但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课堂的追求!“构建和谐课堂,创建和谐校园”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为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功、成才”的教育理念,全力构建“和谐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和谐的课堂,应该首先表现为言论自由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由于农村的小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多。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呵护与关怀。那么,如何增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境界。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促进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形成新的文化自觉。当前,我们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若干关系。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文化与科学…  相似文献   

20.
宗静 《科学咨询》2009,(17):14-14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建设和谐文化,对推进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