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成并传世的文化资源。这里主要指已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产资源,诸如人类早期石器时代的遗址、长城、石窟、岩画,西夏时期的各类文化遗存、伊斯兰文化建筑、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目前,宁夏文化遗产资源保存现状不一,一些资源已经消失,不少资源遭到毁坏。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应加大各类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要提升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要体现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十余年来,人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比较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研究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川东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濒临灭绝。文章分析了川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方案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三亚今存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及石碑刻、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五大类。通过专家把脉、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规划,三亚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但也存在着群众保护意识淡薄,一些资源保护措施没有及时有效地落实,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经验不足等问题。三亚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要坚持地方抢救挖掘和专家论证相结合,政府导向和民间参与相结合,提高全民保护意识,避免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有可能带来的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漠视甚至破坏;运用现代技术深入挖掘,科学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加大保护执法力度;注重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立了较为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初步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维护。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面临专业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理论研究薄弱;现代化保护模式欠缺;民众保护意识淡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明确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与经济性双重属性的基础上,概括了河北省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了河北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依据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程度的高低,提出了河北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对策,即以文物保护为前提与基础,实行差异化管理、促进保护性旅游发展、加大古遗址保护利用力度、整合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近年 ,宁夏旅游业发展较快 ,但旅游资源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宁夏旅游业必须在经营方式和管理措施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体系的特点: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的开放性;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的不平衡性;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供给立法层次较低,法律保护单一。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重庆是具有深厚巴文化底蕴和多民族的聚居地,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创造了大量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语、“啰儿调”、摆手舞、南溪号子、傩戏、梯玛神歌、薅草锣鼓、吊脚楼工艺、悬棺葬、“西兰卡普”织锦工艺等。然而面对这些灿若明星的民族文化,其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迅速行动起来,对其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相似文献   

9.
宁夏所处区位地理空间,是历代移民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自战国后期开始,历汉唐至明清两千多年间延续不断,伴随着宁夏整个历史进程。移民形式有军事性移民、政治性移民、商贸性移民等;移民与开发的过程,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功绩、汉民族形成的地域空间、黄河农业文明的推进、城镇化进程、文化的多元生成与繁荣;也从历史的角度为后人提供了移民开发的历史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首先是要将它“保”下来,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让它“活”下去,也就是在对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在理念与实践上有创新,形成了整体性、多元化的特色.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应做到: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整体长远规划;强化创意,促进文化遗产多元化开发;遵循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有机更新”;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社会公共形象,动员公众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为保护西藏民族文化遗产提供了新思路。文章结合国内外掌握的数字化保护技术,通过现有文献资料查阅及拉萨等地调研,对西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做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列入国家级和省级名录的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旅游业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等条件下社会转型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境遇为切入点,对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观念、经费、人员、机制特别是保护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等方面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树立科学的保护理念、实践青海"生态立省"和"四个跨越"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桂林抗战文化遗产,既是桂林人民的精神财富,又是桂林当今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宝库,更是桂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而且蕴藏着极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桂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一直存在很多争论,其本质是保护重要还是开发重要的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很多的观点,例如保护桎梏论,开发破坏论等。大多数观点都是把保护与开发看作是对立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打破保护与开发的对立性,建立同一性,二者是互为手段,互相促进的。保护与开发不能确定哪个更重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先有保护才会有开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几个层次,并在保护中做好开发与创新,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一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存续以及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向世界展示着独特的燕赵文化魅力,其未来也必将更加璀璨耀眼。梳理目前雄安及其周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结合国家及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措施,对该区域非遗发展及其保护的优劣势加以分析、总结与思考,为进一步阐述非遗动态保护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大量的物资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彭水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搜集,探究这些遗产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分析这些遗产在现实的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对这些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以使这些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赖泽栋  杨建州 《学术论坛》2012,35(4):171-175,179,177
如何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棘手问题。其中,保护与开发的行为主体是关键。文章从新的角度,即站在社会企业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行为主体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西征,足迹踏遍宁夏山川大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壮举,成为宁夏红色旅游资源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自然文化遗产、建筑文化遗产、各类红色文物遗存,包括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宁夏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广泛的时代意义。宁夏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应与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等有机衔接起来,与旅游文化融为一体,进行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20.
历代移民与宁夏开发(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所处区位地理空间,是历代移民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自战国后期开始,历汉唐至明清两千多年间延续不断,伴随着宁夏整个历史进程。移民形式有军事性移民、政治性移民、商贸性移民等;移民与开发的过程,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功绩、汉民族形成的地域空间、黄河农业文明的推进、城镇化进程、文化的多元生成与繁荣;也从历史的角度为后人提供了移民开发的历史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