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孪生兄弟》一文,将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理解为是“自然人”的劳动力,认为劳动力应是“自然人和工具”构成的“经济人”的劳动力。人和工具共创价值。价值共创决定价值共分。我们认为,马克思在论述劳动创造价值时所说的人是社会性的人,而不是自然人,价值是社会劳动创造的,不是工具和人共同创造的;个人收入分配是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决定的,而不是价值创造决定的。所以《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孪生兄弟》一文,曲解了马克思的劳动力概念,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也混淆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背离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的观点也是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相悖的。  相似文献   

2.
<正>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多种形式的并存,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社会按照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消费品.非按劳动分配是指按非“劳”因素进行的分配,它包括按资分配(即按资产、资金或资本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按自然条件分配以及按机遇分配等方面。在所有制和分配上,当前非按劳分配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正> 自重新展开“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问题讨论以来,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再生产的实际情况表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并不总是快于消费资料生产,根本否定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这两种观点都值得研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马克思关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否定它是不对的。但是,那种将这个规律表述为生产资料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  相似文献   

4.
个人收益分配中包含按生产要素分配或按“资”分配的内容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物化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资”所内含的两大主要和本质构成要素。社会财富分配方式中引入按“资”分配因素对我国现阶段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资源 ,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效用。在重新审视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含义的同时 ,应关注按“资”分配的消极成分并进行制度化的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劳动力的再生产,社会再生产也就无法进行。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资本论》第二卷,第44页)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既是生产资料按一定比例的分配过程,也是劳动力按一定比例的分配过程。它们之间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正> 一、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分配?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费品分配并不是由其他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即由一定的生产资料的分配决定的。关于这个问题,仅看马克思的两处论述便可得到明晰的认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只是生产工具分配的“进一步规定”。“有了这种本来构成生产的一个要素的分配,产品的分配自然也就确定了。”(《马恩选集》第2卷,第98、99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随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企业之间必然寻求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化组合。同时一些企业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直接向社会、向职工招股集资。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股份制应运而生是必然的;与此相匹配的按资分配也不可避免。那么,怎样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按资分配,它与按劳分配和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它的社会地位如何?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条件下按资分配的命运的重大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是由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决定的。在居民的总收入中,劳动收入是由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共同决定的;资本收入由按资分配决定,按资分配的存在使资本所有者有动力进行资本积累从而使下岗和失业问题得以解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经营收入由按企业家才能分配决定,这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使企业家有动力更多更有效地组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从而促进其他分配方式作用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从1660年查理二世登上英国王位到1688年“光荣革命”这近30年的历史,习惯上被称为“复辟时期”(Restoration)。那么,复辟时期的政权到底是什么性质呢?长期以来,比较普遍的提法是:“一方面,它是对以往革命历史的反动,……另一方面,它又不是旧制度、旧秩序的原样照搬”。复辟政权从本质上看到底是封建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呢?本文试图对此谈点拙见,愿能引出公论。  相似文献   

10.
产权是资本要素所有权。资本要素包含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按资本要素分配,就是物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共同分配劳动成果,“按劳分配”是按资本要素所有权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工资是劳动力价值补偿,不属于“分配”范围;明晰产权关系,就是要明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的关系;明晰劳动力价值补偿和“按劳分配”的关系;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资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着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性质,即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我们区别各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不是改变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个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不是商品,理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直接结合。“主人”怎么能成为商品?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才能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给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是商品,理由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规律和原则,它既反映了劳动者之间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生产关系,又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产.但怎样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贯彻好按劳分配原则,尚有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急待解决. 近些年来,对按劳分配中的“劳”的理解,经济学界开展了热烈讨论,究竟是指过去的物化了的劳动,潜在形态的劳动,还是  相似文献   

14.
考察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需要区分物象化一般与生产关系的物象化、物化一般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需要区分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与竖立其上的拜物教观念。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是指生产关系表现为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是指物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它作为物就具有的属性。资本的拜物教性质非常复杂,远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和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能够透彻地说明的。拜物教观念指的是一种把物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获得的规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属性的错认,它直接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而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有关。在拜物教观念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混淆了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抽象化、永恒化了。  相似文献   

15.
论消费需要     
(一)消费需要的内容 马克思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消费需要是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要根据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首先须弄清什么是消费需要?社会需要与消费需要的内容是什么? 消费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把它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从消费需要满足的途径来说,可以分为个人消费需要和社会公共消费需要。个人消费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按劳分配所得到的收入而实现的需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但事实上它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是难以实行的。它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分配原则或基本特征。我认为,它基本上属于“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具有空想性质。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按劳动力价格分配个人消费品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客观必然性。什么是按劳分配呢?按劳分配的实质和基本规定性就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这里的难点在于如何计量劳动的量。众所周知,马克思设想的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种产品经济模式。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各劳动者的劳动直接就是社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和贯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是深化和完善改革的关键问题.”①这里,首先要了解计划经济的内涵;它不是一般计划,更非同资本主义所谓的“有计划的资本主义”;进而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方式.一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要求.马克思曾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一封信中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那么,这种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按比例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实现形式是什么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说明按比例规律的实现形式,是由什么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对此,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是由社会劳动的联系状况和对社会劳动的支配状况所决定的。因为:首先,马克思是根据这两个经济条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来  相似文献   

19.
经典意义的“按劳分配” ,即马克思当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指出的 ,在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 ,“除了自己的劳动 ,谁都不能提供任何其他东西 ,另一方面 ,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因此 ,每个生产者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 ,取得与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部分消费资料。但这种分配方式不适应我国当前的商品市场经济 ,必须走向“按要素分配”的新形式才能开拓新局面 ,所谓“按要素分配” ,其中的要素即是 :劳动 /资本 /土地 /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一旦实现“按要素分配” ,即意味着各要素同时投入市场 ,由市场决定各要素的价值及价值量。因此 ,按要素分配的实质就是强调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生产作出了贡献 ,有权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 ,尤其是突出了市场竞争中企业家管理才能的特殊意义。这对推进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时间     
通常认为,运动可以用地点和时间来确定。例如罗素说:“我们必须彻底抛弃运动状态的观点。运动仅仅是以连续性为条件,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地点的占有”。 (《哲学原理”第447节)。在这种观点看来,时间和地点是比运动更为重要的概念。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如果运动就是物体在不同的时间、位于不同的地点,那么地点和时间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地点是指空间,时间就是时间,那么空间和时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