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到底如何把握关于经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对政府领导、经济工作者和企业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出现较大分歧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成为热点是自然的,因为识势才能顺势,顺势才能造势,认识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有人说,宏观看好,微观很糟;有人不同意,认为微观也不错。到底怎么看?我总的认为:第一,地方、企业普遍感到日子不是很好过,这是客观事实;第二,企业日子普遍不好过从另一侧面证明了市场化改革的进展;第三,简单地把宏观与微观形势对立起来,并不科学。如果“微观”普遍形势不好,何来“宏观”看好?“…  相似文献   

2.
微观和宏观、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这样的概念在文学界普遍地使用着。那么,究竟什么是微观,什么是宏观呢?有一种理解是把“一个作家作品,或一种文学现象”看作微观,而把“文学总体”看作宏观。相应地,微观研究就是“孤立地就一个作品、一个作家或一个命题进行思考、分析”,而“所谓宏观研究,就是对我们通常所说的作家作品论的一种超越,或者说,是在作家作品论个体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研究和整体性研究”。然而,需要考虑的是下面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在宏观上是使公司发挥社会所期待的功能,从而使它成为社会性存在的工具;在微观上是解决谁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是为谁而存在、谁来监督管理者这三个"谁"的问题的公司内外机制.因此,公司治理具有兼顾微观的公司内部利害关系调整与更为宏观的社会持续性发展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可以在经济学中使用“宏观”、“微观”这样的词,但是,我也认为,从物理学移植到经济学中的“宏观”、“微观”不是严格的科学名词,它们不能用来说明需要被说明的东西。“宏观”就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观点来看问题,“微观”就是从一个经济组织或者一个基层地区本身来看问题。这就是对“宏观”和“微观”的一个说明。当然,是不是这么来说明,那是属于我们愿意给“宏观”和“微观”作怎样的说明的问题,在这里只有方便与否,没有绝对的是非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建英 《兰州学刊》2004,(3):255-255
经济报道的宏观思维,不是时空的概念,而是思辩的概念,是指观察和思考问题,不管是对宏观经济现象还是微观经济现象的报道,都要思路开阔,做到高屋建瓴,全局在胸,把握时代脉搏;尤其是对于微观经济题材,要有宏观思路,要从宏观上去认识、分析、报道微观经济现象,也就是把微观经济现象放到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考察,从微观现象中体现宏观问题,在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上做文章。在新闻工作中,如何运用宏观思维搞好市场新闻报道呢?1.抓住体制转换的时代特点抓住两种体制转换的时代特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重要前提,任何经济报道,要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6.
家庭代际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崇玉 《天府新论》2009,(1):108-112
家庭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受到宏观社会背景变迁的影响,又与微观的家庭结构、家庭规模等密切联系.随着婚姻家庭研究和代际关系研究的深入与扩展,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陆续出现不少有价值的成果,这一领域也越来越被研究者重视.总结和借鉴已往学术成果的经验与不足,必将推动今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发展三大形态的观点看,当今世界仍是处于商品经济时代。商品经济文化,不是仅指通常所说的那种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现象的“观念形态的文化”,而是指人类历史上一种大的文化系统或文化样态。把“商品经济文化”这个大的文化系统或文化样态确认下来,目的在于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研究当今时代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并由此出发去揭示商品经济文化的内在矛盾,商品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商品经济文化的不同类型等。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理论及其验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一个充满“次优问题”的世界中 ,宏观效率与微观效率并不一致。以往学界大都从新古典微观分析框架出发对国有企业做出非效率的判断 ,忽视了国有企业制度安排在宏观上的战略意义。然而从宏观上看 ,在实行后赶超战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国有企业可以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制度安排 ,可以成为“技术模仿、技术扩散和技术赶超”的中心 ,可以充当转型期“宏观经济的稳定者”、“社会福利和公共品的提供者 ,因而在宏观上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9.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06,27(4):16-17
有意识地开展并推动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重要活动。这对于探寻当代中国学术界的有价值的“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推动学术进步,进而推动全社会的进步,更有着不寻常的意义。但是,要建立并推动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这门学科,我们首先面临的是中国当代学术史自身的问题,即你凭什么去探寻(或许也能解决)中国当代学术活动中的“热点”、“脉络”或是有“价值”的“问题”。在这里,对象表现的“标靶”问题和主体要探寻(解决)的“手段”问题,虽有同一性,但是更有区别。我们的手段会具有或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或者说什么才是当…  相似文献   

10.
一、何谓语法的宏观研究1989年,笔者曾在《汉语学习》上撰文呼吁加强对汉语的宏观研究,并提出了亟待引起重视的五个宏观课题.本文将围绕汉语特有词类这一课题来探讨现代汉语语法宏观研究的有关问题.宏观研究跟微观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宏观研究需要展开一些更大课题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必须有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微观研究成果作基础.而微观研究也应该逐步建立起宏观的立足点,以突破课题本身的局限,使微观成为宏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提倡的宏观研究,更主要的是一种思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课题.  相似文献   

11.
创建有“我”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谁有兴趣去翻阅几十年来的国内哲学论著,便会不无惊讶地发现;除了针对某个人的某部著作或某篇文章的“书评”或“商榷”之外,所引证、阐述和批评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几乎不是中外古人的就是当代西方人的。由此不能不提出一个颇为尖刻的问题;在极力倡导“对话”的当代中国哲学界,何以同行之间却极少“对话”?这当然与国内学界尚未形成引证必予说明的风气有关,也与同行之间缺乏相互沟通有关,但实质问题显然在于:我们是否创建了必须与之“对方”的哲学?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哲学研究已经逐步地改变了以教科书模式为出发点的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逐步地改变了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逐步地改变了几条规律,数对范畴的话语方式,在哲学研究的提问方式、解释原则、概念框架、背景知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不同意用“贫困”或“困境”来概括当代中国哲学的现状。但是,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不就是必须与之“对话”的哲学。必须与之“对话”的哲学,是那种独创性地表达不同时代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也就是独创  相似文献   

12.
走向世界:中国近代史不可忽视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40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无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是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要想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再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确并非易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近代史研究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尽管40多年来的研究已涉及到近代史的方方面面,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已经有了经典式的和权威性的结论,但是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它比中国过去任何时代的历史更显得纷繁复杂和色彩斑斓,过去所作的研究不可能包罗万象,更不可能穷尽历史的本源,何况任何研究都摆脱不了时代的羁绊和研究者个性心理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用研究对象来进行学科界定,是社会学的传统做法。这种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宏观与微观的二难;学科史书写中“社会”的强势;以及将社会学理解为研究“社会”所带来的学科边界的模糊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本身在许多社会学家那里遭到了挑战。这些问题引发了对社会学学科定位的重新思考。社会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它独特的方法论——社会性地看待问题。比起从研究对象出发,从研究方法来界定社会学更具有可取之处。这种对社会学的再界定,必然要求用“社会性”(the social)替代“社会”(society),并将之作为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4.
(一 )  “哲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它的内容诚如恩格斯所说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但是如果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发生论意义上的谁决定谁的先后关系以及二者有无同一性 ,那么哲学认识的任务就是去探寻世界上一切存在的本原。在这种情况下 ,思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其它现象的区别就显得不重要了。”1 实际上 ,把哲学基本问题只理解为谁决定谁、二者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知 ,是把哲学基本问题的逻辑起点和前提看成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部。从理论角度看 ,虽说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对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的问题回答 ,是一…  相似文献   

15.
介观是物理学上的术语,特指波长处于微米以下的宏观与纳米以上的微观的中间状态。转用于经济学中,它是指徘徊于宏观与微观的中途的经济领域。从前,正如物理学上介观未被发现一样,人们把社会经济的更好运行只寄希望于微观的市场或宏观的政府,不自觉地强化一种“非彼即此、非此即彼”的盲从,从而跳跃在经济宏观与经济微观的终极。然  相似文献   

16.
关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的研究,过去我们侧重于黑格尔和列宁的一般辩证法。我们认为,列宁对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黑格尔逻辑学的概念论,在于扬弃黑格尔的认识和实践辩证法,这正是黑格尔和列宁的最有价值的哲学思想。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列宁在《摘要》中提到“黑格尔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萌牙”,黑格尔的这一“萌牙”和列宁对这一“萌牙”的扬弃,是较黑格尔和列宁的辩证法更基础的和更有价值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赵吉 《学术月刊》2023,(2):80-91
复杂性是现代公共行政面临的重要问题。复杂性理论对既有公共行政理论的分析概念和研究议题进行了重构,使其更能解释复杂公共事务的治理逻辑。复杂公共行政的研究既有助于重新理解复杂的行政环境,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组织的变革或政策过程。复杂公共行政的研究是对治理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它拓展了对多主体能动性特征、关系网络的形态、“微观-宏观”机制方面的理解,并为治理行为的发生寻找到了意义框架。复杂性理论在诸多立场上与后现代主义公共行政是一致的。建构一种复杂公共行政的分析范式,对于丰富和发展公共行政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当代科技革命提供了许多跨学科的方法,总称系统科学方法,其中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等等。上述方法的特征之一,在于着眼于对象的自动控制、自动催化、自动组织的内在发展机制,被称为“自组织理论”.本文注目于这些理论在客观效果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研究的贡献。(2)“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重心。按照马克思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界定①,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论述和毛泽东的《实践论》,“实践”可以在宏观上理解为社会生活或社会结构,在微观上理解为人类个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今人常以权利的语言来思考政治问题,其实这并非不证自明的天经地义,尤其在涉及儒学政治哲学的问题上,更要格外谨慎。此文挑选陈乔见、白彤东二先生的作品,作为讨论案例。他们进路不同,理念有别,同样预设权利观念是儒家古已有之的思想内容。但是,陈先生以为人应得什么,或做什么是对的,必然预设着权利的存在;这无论在文献解读上,抑或历史背景上,都是有问题的。至于白先生,为了确证先秦儒家的动物权利,不知不觉间混淆了“同情心”、“人对动物的义务”、“动物权观念”三者,其实这些都不是三位一体的共生关系。本文并非否定儒家学说,也不是抹煞权利的政治意义,而是质疑先秦儒学是否已有权利或权利的对应物,认为若要辩护这一见解,还需要更细致和更令人信服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统战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战工作十分重要,在紧急方面也不例外,由宏观上的“掌握政策、协调关系、了解情况、安排人士”到微观上的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实践都能证实这一点。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别的方面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