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中国文学观念嬗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07年,鲁迅发表了《摩罗诗力说》,它既是系统阐述自己文学观的论文,也是在西方近代文学思想影响和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前奏曲的背景下出现的第一篇新文学论文。必须承认,它的观念已经标志中国文学开始真正步入了近代世界文学的思想堂奥。鲁迅之前,对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有过巨大影响的是梁启超。他不仅是晚清“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新文体”运动的积极鼓吹者和理论中坚,而且揉杂了一些东西方的文学观点,在近代中国提出了颇有吸引力的“纯功利”文学观。他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说 ,五四文学是一种启蒙文学。显示了五四文学实绩的鲁迅即使在后期谈起自己为什么做小说 ,也仍说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而鲁迅的先驱意义在于 ,早在留学日本的时候 ,他就怀抱着启蒙的思想 ,以文学改造国民的精神。这不但是他弃医从文的直接动因 ,而且也是他翻译外国小说、写作《摩罗诗力说》等论文的原动力。《摩罗诗力说》建立了这样一个启蒙结构 :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的恶魔 ,对于“天帝”——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的权威以及维护这种权威的统治者 ,要敢于破坏反抗 ,对民众要进行彻底的启蒙。鲁迅五四时期的小说《呐喊》《彷徨》…  相似文献   

3.
苏曼殊与外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对苏曼殊 (1884—1918)在文艺方面的成就作过这样的评价 :“拢统讲起来 ,他的译诗 ,比他自作的诗好 ,他的诗比他的画好 ,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1。这种说法虽有可议之处 ,但至少肯定了一个事实 :翻译在苏曼殊的文学活动中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 ,苏曼殊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也就成了苏曼殊研究中的一个诱人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以就教于方家。一、以翻译开始文学生涯苏曼殊最早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 ,是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190 3年 ,从日本留学回国不久…  相似文献   

4.
雪莱的诗歌,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上社会、自然、人生.雪莱的政治诗歌使他成为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而他的关于自然的诗歌,又使他成为英国浪漫之歌中最响亮的一个音符.在以人为主题的诗歌中,他赞颂了纯洁的爱情,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奥秘.雪莱诗的这三个主题,使他成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个过去为文学评论界公认的结论,无论从鲁迅毕生对现实的执着或从他全部创作对旧社会分析解剖的深刻来看都不容否定。但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个作家对现实社会观察得愈深,理解得愈透,他就愈能站得高看得远,他的思想必然不满于现状,强烈地向往美好的未来;在他创作时,必然会以他全部热情去爱其所爱,恶其所恶,而且透过现实生活去照亮明天,也就是说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杰出的作家、艺术家……总是常常在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莉 《江西社会科学》2006,(12):150-155
从投身文学到生命的终点,鲁迅的翻译工作从来就不曾间断过,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个性之突出,都应该在中国翻译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与其他译者相比,鲁迅的翻译特色是明显的,其翻译模式对后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从翻译的意图、翻译对象的选择、翻译方法等几个角度出发,对鲁迅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正> 鲁迅的诗,参照他思想发展的进程,大体可以一九二七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鲁诗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前期在艺术风格上属于浪漫主义,后期则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关于后一点,我想大家不会有多大异议。这里我侧重谈谈鲁迅前期诗歌中浪漫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竹内好的《鲁迅》是日本鲁迅研究界的奠基之作。他认为启蒙者鲁迅只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从外部被解释的鲁迅,生成启蒙者鲁迅的是文学者鲁迅这个终极之场。竹内好追问文学者鲁迅形成的回心时刻,认为鲁迅在写作《狂人日记》之前的十年沉默期间,有一个获得文学自觉的时刻,这以后鲁迅坚持了文学者的基本立场,以此去直面各种话语环境。竹内好《鲁迅》开创了一种鲁迅研究范式,即不是单单注重鲁迅的思想文化意义,而更注重鲁迅本人的生命体验如何在他的文学活动中如熔岩得以赋型的研究。这对过于强调鲁迅的思想文化价值而忽视鲁迅的文学体验的中国学界,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迅早期曾在日本思索中国文学问题,日本文学作为一种氛围、一种场地背景引起过他的关注.在其文学生涯中,厨川白村、芥川龙之介、菊池宽和有岛武郎等人的观念曾激起他的共鸣,支持了他对于文学同现实、历史、未来以及创作主体等关系的思考.然而,他与日本文学之间不是简单的"被影响"关系,而是跨文化语境中的潜对话.日本文学在鲁迅那里作为一种知识已失去了原有的语法地位,转化成了新的言语单位,参与鲁迅的话语活动,承载着新的结构性使命,佐证、强化或推动了鲁迅的某种认识.  相似文献   

10.
郭大雨 《理论界》2007,(8):205-205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文学家,他的小说创作,每篇都堪称现实主义的不朽之作,但其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本文针对鲁迅小说中的浪漫主义特色进行简单地论述。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的文学丰碑———鲁迅与果戈理文艺美学思想的历史特征●刘珙果戈理是19世纪初叶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他扬起俄国现实主义的创作狂飙,荡涤了俄国文坛那种虚无缥渺的理想主义及矫柔造作的消极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果戈理时代”。鲁迅是站在...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王统照的早期创作方法,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我认为,作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是同意"写实主义"的主张的.但他的早期作品,却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后来,随着时代的变革,作家渐渐面向现实,浪漫主义色彩渐弱,以至消失,终于在1932年写出了可与《子夜》齐名的现实主义杰作《山雨》.从浪漫主义的"诗的境界"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就是王统照创作方法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第一个全面深入阐述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学家。基于对中外古今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广泛了解和丰富的实际创作经验,鲁迅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理论总结既精到又富有实践性。鲁迅早期倡导浪漫主义,后来变成坚持现实主义,但仍保留了浪漫主义的积极进取精神。鲁迅提出了作家的现实主义自觉写实论,很强调以现实社会为描写对象,通过对现实关系的如实描写表现生活的客观本质真实,这是鲁迅主张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基本特点。他的现实主义真实观,要求把实事的描写提高到典型概括的境地;他的现实主义典型论,把深入揭示人物内在精神的主张,看作是高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鲁迅的现实主义原则是发展的开放的,在他看来,现实主义创作可以吸收其他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一茅盾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一个主要成员,他早期(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四年)对文学的基本主张是与这个文学团体所揭示的“为人生”的宗旨相一致的。他认为,文学的根本目的不仅要“表现人生”,而且还要进一步“指导人生”。由此出发,他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以直面社会人生,“对现实抱批判的态度”的写实主义(也即批判现实主义)为主。但是,他在同一时期内(主要是一九二○年),也就是他尚未接触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深入了解无产阶级文学以前,又曾一度提倡新浪漫主义。茅盾早期所提倡的新浪漫主义,以罗曼·罗兰、法朗士、巴比塞等法国作家为作表,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色彩的新理想主义文学为重点。但他也按一般的说法,将十九世纪末戏剧中出现的反抗自然主义的象征主义运动称之为新浪漫主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代初,活跃于中国文坛的文学研究会中,有两位影响极大的散文作家,一个是以《寄小读者》闻名于世的冰心,一个就是以《踪迹》、《背影》脍炙人口的朱自清.朱自清本是诗人,早年从事诗创作,“五四”时期即写新诗,他的第一首诗《光明》就是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代写的.一九二二年创作,二三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诗坛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九二四年出版了诗文集《踪迹》.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一代散文大家.正是由于他是诗人,因而他的散文就充满着浓郁的诗意,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一种诗意”.  相似文献   

16.
略论许地山早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色彩黄春莲文学研究会就整个创作主导倾向来说是注重写实的,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早期小说对社...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诗性能否真实记述生活的羞涩,汪曾祺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汪曾祺对现实主义有着自己的看法,因为诗性书写的充分展开,表面看来近似于浪漫主义,这是他自己所说的"为人"的不说谎的"浪漫主义".单单把生活和情感诗化确实包含着一种危险,因为不论诗意由之出发的心灵历程怎样在文学经验和想象中得到扩充,诗情与诗怀终究只能包含在一个现实的事件中所能有的东西.汪曾祺朴实再现生活的艺术追求,对强烈的戏剧化情节的回避,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些视为他不说谎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6月14—19日在牡丹江镜泊湖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和台湾省以及韩国的鲁迅研究专家、学者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世界文学中的鲁迅”这一议题,对鲁迅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世界文学对鲁迅的影响;海外的鲁迅研究状况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从而拓展了鲁迅研究新的领域.现将研讨情况作一综述:鲁迅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过去在对鲁迅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研究中,只谈及外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很少谈到鲁迅对外国文学的影响.其实鲁迅在外国文学界也是有影响的.首先,鲁迅的作品已经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了解和承认,在美国文学界和评论界已公认鲁迅是世界性的伟大作家;在原苏联早在二十年代,盲诗人爱罗先珂评论鲁迅说;“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鲁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而且是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在三十年代,苏联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波列沃依也说:“在我们苏联和你们中国的新文学发源地屹立着两个巨人,这就是高尔基和鲁迅.”  相似文献   

19.
郭垚 《晋阳学刊》2022,(1):93-101
郜元宝的鲁迅研究,紧扣"立心",指出鲁迅以"文学"为事业,以"语言"做载体,以"文章""化"人。受鲁迅感召,郜元宝形成了以文学为本位的批评观,并发展出特色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式批评,即评论当代文学会自觉联想到鲁迅,时时回顾鲁迅之言,对照鲁迅之行,以这种"活用"的方式参与建设鲁迅传统,以鲁迅传统之月,照当代文学的千江之水。鲁迅的文学不仅是他的研究对象,更是他进行当代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标尺。而他实现文学本位批评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聚焦新文学语言,关注语言问题。郜元宝以"音本位""字本位"为切入点,详解当代作家语言构成,指出南方方言因更不易"言文一致",反而存在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个体对生存和生命等根本困难的承担;在写作内部,则是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之间的搏斗及最终的平衡。闻一多在《死水》集里呈现出一些生命中最根本的困难,如死亡、人的罪等,但在写作上他没有流于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他以艰难的艺术形式来克服这些困难,寻求一种独特的诗美。《死水》集不仅对新诗在诗形与诗质上的寻求有意义,对于普遍的文学写作,亦是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