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主流是墨家思想,这主要表现在:《水浒传》中的人际关系与墨子所主张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相符合,《水浒传》英雄的“替天行道”主张与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相符合,而宋江性格的多重性表现出墨子社会思想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3.
颜色形容词是《墨子》书中形容词的一个小类。本文通过对《墨子》颜色形容词作穷尽性的描写分析 ,试图从该书中颜色形容词的意义层次、使用状况、历史来源等方面探讨出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典籍,其所涵盖的学科范围广泛,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早在19世纪,《墨子》就已经成为西方汉学界研究的对象之一。150多年来世界上产生了多个《墨子》英译本和众多研究其思想内容的英文文献和译本,在译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梳理和评析《墨子》英译有代表性的文献和译本,探索了《墨子》英译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相似文献   

5.
师从儒学的墨子,为顺应时代发展,提出"尚贤使能"之人才标准。《墨子》一书对人才品第多有涉及,而其中"圣人"首当其冲成为治世的最佳人选。通观《墨子》全书,其对圣人的阐述颇多,通过分析其中圣人律己、爱人、任贤等特点,并与儒家在圣人形象、爱人、任贤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较为全面地梳理《墨子》中的圣人形象,从而发现《墨子》一书...  相似文献   

6.
《墨子》前七篇的作者,今人多倾向于它们是墨家后学所作。本文认为《墨子》前七篇基本为墨子自著,它就是学术史上向来没有落实的所谓"墨经"。这对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墨家学派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墨子》“城守各篇”与秦墨学之间有密切关系。《迎敌祀》中的“弟之”,《旗帜》篇中的“菌旗”“涂菌”,《号令》篇中的“可行不行”等以往一些不甚明了的概念以及里耶秦简9-1588简的性质,都可以通过《墨子》“城守各篇”与出土秦简牍的参照得到解决。可见《墨子》“城守各篇”很可能就是经过了后人加工的秦代文献。除守城术外,墨家学说对于秦文化的形成是否有更深层次上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墨子>引<诗>论<诗>数次,考察其对<诗>、<书>以及对<诗>不同部分的选择,可管窥<墨子>的<诗>学观.将其与其它诸子进行横向比较,可发现<墨子>的<诗>学观的独特性.将其纵向研究,亦可丰富完善先秦的<诗>学系统,尤其是<墨子>在<诗>经典化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华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集中的体现,《墨子》作为中国文化典籍的代表作之一,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运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选择《墨子》的英译为语料,通过对《墨子》英译进行历时和共时描述性研究,找出影响其英译的各种因素,以期总结《墨子》英译历史过程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试析《墨子》中孔子的形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异性是战国诸子典籍描绘孔子形象时所呈现出的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 ,而这种变异性在《墨子》一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墨子后学大肆捏造事实 ,使孔子形象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1.
颜色形容词是<墨子>书中形容词的一个小类.本文通过对<墨子>颜色形容词作穷尽性的描写分析,试图从该书中颜色形容词的意义层次、使用状况、历史来源等方面探讨出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
《墨子》是先秦诸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书中语言较严谨,是汉语言语法研究中专书研究可利用的宝贵材料之一。助动词是动词内部的一个小类,它有自己特有的语法特征。本文运用穷尽式统计和比较归纳法对《墨子》中的助动词"可"、"可以"进行研究,旨在接近当时的语言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3.
《墨子》的思维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著作的总集。由墨子初创,墨子后学增益。现存53篇,9万余字,包含多种文体类别。本文从《墨子》全书,勾勒其思维语言艺术,认为其文字表达具有3个重要的特征,即是准确性和鲜明性,生动性和简练性,理趣性和功利性的统一。在中国古籍浩瀚的思维语言艺术历史长河中,具有独特的原创性价值和意义,值得仔细品味,借鉴传承。  相似文献   

14.
《墨子》的节俭消费理论是一个严密的体系,由节俭原因、标准、操作方法以及社会效应四部分组成。支撑着《墨子》消费理论的三大根基是其逻辑思路、人性理论及宗教信仰理论。当代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墨子》的节俭消费理论对于身处生态困境的当代人类有着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异词同形是指用一个文字符号分别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的用字现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墨子》一书保存了早期历史用字的一些真实面貌,其中广义的异词同形现象比较多见.根据同形字所记录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墨子》中的同形字有五种类型:其一,早期同形,词语之间有同源关系.其二,假借同形,词语之间无联系.其三,假借同形,词语之间本为同源关系.其四,音变构词造成同形,音变有声变、韵变、变调等类型,词语之间有同源关系.其五,造字耦合造成同形,词语之间无联系.同形字的产生有造字和用字两方面的历史原因,主要是文字的创制赶不上词语的发展、古今相同的造字心理、文字的简化等.同形字在书面表达中有造成识读困难的消极作用,也有减省文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是近代墨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其最主要成就表现在《墨子》的校释上.孙氏的《墨子》校释工作扬弃了乾嘉学人的校勘方法,不仅把校勘与训释相结合,而且表现出通世致用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创作《经上》的目的是什么?《经上》是干什么用的?目前的“课本说”“百科全书说”“哲学体系说”以及“字典说”都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通过对道藏本《墨子》的《经上》和《经说上》做新的断句和分段,发现《经上》中藏有《原经》。《原经》正好100字,共20句,每5字一句,易于背诵。这种“《原经》说”还认为:最初版本的《经上》就是由对《原经》中所有的 词逐个进行阐释而形成的。它较好地解释了《经上》的形成原因。这一发现为研究《墨经》提供了新的思路,甚至为理解《墨经》提供了新的线索、新的视角。此外,我们还给出了一份《原经》的现代汉语译文。  相似文献   

18.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与军事家 ,其著作为《墨子》。本文尝试对于《墨子》书的各篇章的成书时间和作者进行区分与界定 ;并对《墨子》的研究价值作一探讨与阐发。研究《墨子》对当今的现代化事业具有广泛持久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古汉语形容词尚不发达,但已有相当数量。笔者全面研究了《墨子》同义形容词这类特殊的词义聚合,对其呈现形式、词义成分、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历史来源以及部分单音形容词因意义相近而逐渐凝固整和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墨子》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是运用“爱民”和“明罚”统治手段实现民众与统治者一致的思想 ;二是下同于上与上同于下相统一的“尚同”思想 ,以及谏臣可以“长生保国”的思想 ;三是“利之中取大 ,害之中取小”的政治决策思想 ;四是“安危治乱 ,在上之发政”、“强必治”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思想 ;五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政治地位转化的思想。《墨子》政治辩证法思想与“得之下情则治”及“非命”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