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祎的正统论与《大事记续编》@尹静$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北京100875~~~~~~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的正统论受到欧阳修的影响。他提出正统至元代断绝,为了正中国之统,主张重新编纂《宋史》。正统论还影响了其学术思想,体现为反对《明史》设立道学传,并强烈排斥佛教。  相似文献   

3.
4.
《国史上之正统论》是一部史学力著,首次全面梳理和论述了“正统”这一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观念。但问题复杂,所涉史料又太多、太艰深,所以研究该书的论文不多。本文主要内容,一是饶著与钱钟书相关论述的比较研究,二是史料增补,共提供历代六十多位学者的九十多篇文章的题目。  相似文献   

5.
正统论虽被今人看作“纯属荒诞”,但在古代却是渊源深厚又生气勃勃。它作为解释中国人历史活动的史学观念,能完整地包容分裂和统一时期两面的史实,既照顾到互不统属的各分治政权的历史活动,又将它们纳入一个终究是属于一体的“天下“之中。它是唯一能处理这种复杂历史现象的史学叙述和国家认同的观念框架。国别史的视野以政权/国家为唯一的叙述对象,这种视野驾驭不了中国史统一与分裂共存的复杂性。悠久的大一统观念是支撑古代国家由分裂重归统一的“人心之公”。但古代时期中国的国家认同也存在二重性的现象,既有占主流地位的大一统价值认同,又有地域性的价值认同。这种复杂性的存在说明完成现代的国家认同尚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小说作家在创作时,大多都是通过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来选择文体,进而实现体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曹雪芹的《红楼梦》可谓集众多文体之大成的典范,多种文学的和非文学的体裁,竟巧妙地容纳在这个包容极广的艺术载体之中,作为小说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完全熔铸于人物形象和情节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其在白话小说与正统文学之间架起了隐形的桥梁,达到雅俗相融的纯熟境界,对于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含蓄地表达思想倾向和艺术地营造意境氛围起到了非常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作用。《红楼梦》这一将白话文与正统文学完美结合的旷世巨作,不仅是当时时代推动下的一个产物,更是与作者自身的学术修养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方敬是《吴宓日记续编》中出现的重要人物之一,不仅涉及的时间长,而且频率高。方敬既是现代著名诗人,又是有诗人本色的教育家,还是吴宓的同事和领导。由于特殊情势、地位身份和个性气质等,决定了吴宓与方敬的交往具有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直接等特点。他们的交往处于朋友与同事之间,有偶然遇见、专门访晤、赠送礼品、参加会议等方式;有寻求政治指导、谈论文化名流、咨询其他意见等内容,多涉及政治性与个人性;这些交往给吴宓带来了诸多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既解决了吴宓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也给吴宓以充实的精神慰藉。吴宓与方敬的交往既显示了吴宓令人感佩的性情与气质,也呈现了方敬受人尊重的人格和道德,同时体现了建国以来党的领导干部与知识分子交往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8.
史学上之正统论对明清历史小说的创作影响深远。正统论既影响了明清历史小说的整体架构,也影响了具体作品的思想倾向。具体而言,史家所推崇的汉族正统王朝——汉唐宋明成为历史小说创作的重点,严华夷之分观念导致了清中叶以前少数民族王朝史小说的缺失。当然,明清历史小说中的正统论也具有其独特性,它较之史学观念更具有天命与道德色彩。  相似文献   

9.
历来众多史家讨论正统论渊源时,往往着眼于“大一统”、“天命论”两大理论源头,而没有看到正统之论实肇始于中国几千年来基于血缘关系而所形成的宗法礼制,由这种制度而逐渐派生出的一种观念,即“正统论”。其次,对于这一敏感话题历来史家从各自所处的时代及立场出发,自立标准,曲为己辨,似乎致使正统标准陷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分散状态。然而,在历代正统争论问题上,虽存在着抑扬由己,褒贬任情的情况,但若从宏观上考察,仍然存在着大家普遍接受和采用的三个论定标准:“礼仁文化正统,中原地理一统及五德终始说。”再者,由于历代史家对正统问题争论不休,讨论时皆持私己之偏辞,非能有大公之通论。故而致使史家屈从于既成的历史事实,以历史的结果作为价值的依归,必然会形成“存在就是合理”、“胜者王候败者贼”的理论偏颇,史学沦落为只会随风飘摆,为强权势力涂脂抹粉的蜱女,故而有的史家主张“去统”。反对者认为正统观作为一种深层的历史观已根植于史家的历史思维之中,绝非不足论之事,井将“去统者”斥为“殊为无识”。  相似文献   

10.
11.
正统观念是中国传统历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权合法性、古代夷夏之辨等问题的解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急欲寻求政权合法性的依据,同时元朝也需要为招揽汉族士人入仕排除障碍。夹杂着理学思想的正统观念在这一时期展现出新特色,融入了天理、文化理念,既维护了元朝政权合法性,客观上也保护了中原文化,促进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统论是中国古代政治史和史学史中频繁遇到的问题,许多史学家在撰述历史时都要花费笔墨去论证王朝来源的合法性、合理性。习凿齿和王夫之在分析三国及以后的历史时,处于不同的时代,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撰写专文讨论正统论,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分析二人正统论的异同,对于我们正确看待古代正统论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及其流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戴维·洛奇(David Lodge)的小说《换位》从文学视野反观美国60年代声势浩大的反正统文化运动.该运动反叛权威、颠覆经典、动摇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精神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皆有所体现.同时,小说对其所推崇的吸毒、性革命及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嘲讽和不屑.  相似文献   

14.
15.
汪维辉等编(2011)《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是继汪维辉(2005)《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后的又一力作,汪先生等把这些很有价值的语言材料汇集在一起,并做了认真细致的点校,为我们研究这批宝贵的资料提供了方便。但由于这批资料传世文本较少、俗字别体众多等原因,该书在点校方面仍存在若干可商之处。本文利用朴在渊、金瑛编《骑着匹·中华正音》中收入的两个抄本,对《续编》中的“《骑着一匹》系列”进行校读,兹择其要者17条予以论列,以求教于诸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明永乐初年,胡粹中政纪传体为编年体,撰成《元史续编》,对成宗以下治平之迹及版帝时事有所增补,书中评语多以儒家传统君臣之道立论,虽篇幅不多而颇便省览。嘉靖年间,周复使授编年体史著《元史弼速》,是从卫道者及汉民族本位的立场来评价《元史》的。此书的纪年及书法体现了孔子的正名主张,承袭了儒家思想,尊家而贬元,但也纠正了《元史》一些史事记载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正统,指在中国古代的政权更替中,一系相承,得到普遍承认的,统一全国的王朝。西汉王朝建立之初,其正统地位受到人们的怀疑,西汉王朝的统治者们以天命所授、美德所致、通于鬼神,顺乎民情四种策略从理论上肯定了其正统地位。这四种策略在西汉以后的改朝换代中,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种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月称的《明句论》作为《中论》的注释是解读《中论》的重要依据,尤其从宗喀巴确立了它在藏传佛教《中论》解释传统中的根本地位以来更是如此,也被当今中观学界所重视.舒尔曼认为月称的诠释其实有偏离龙树的原意之处,月称把《中论》第二品去来品中主体与作用的论理模式转换成以作用对象为中心的论理模式.与此同时,将《明句论》放置到汉译本《中论》及其青目的注释中来考察,可以显示月称确实有改造龙树中观学说逻辑企图,其逻辑理性呈现出客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李二曲分别从体和用、工夫和本体角度,明确了正统儒学的内涵和外延.他回顾了异端的历史演变,并着重批判了儒学中的异端表现.这对于我们今天阐释儒学的真正精神仍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朱熹的"正统"观可通过两方面来表述:一方面,通过在政治格局上将民族政权排除在"中国"之外;一方面,通过"道统"的传承谱序,将文化的继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以此来消除民族政权对南宋"正统"地位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