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燮论     
今年11月22日是郑燮诞生三百周年。郑燮(1693-1766),扬州兴化人,曾在山东作地方官,以其别号“板桥”行世。他兼擅诗、词、曲、文、书、画、联、印,饮誉清代文坛艺苑,是“扬州八怪”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又被列为“楚阳三高”之一、“雍嘉七子”之一、潍县“三贤”之一,并被奉为“板桥派”之宗师。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沿海的苏北水乡——兴化,是一座风景秀丽、富饶的县城,它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文化名人,著名的“扬州八怪”中有两位出身在这里,那就是最能代表“扬州八怪”艺术特色的李鱓与郑板桥。李鱓与郑板桥是同乡,又是书画友。郑板桥在自叙中谈到:“惟同邑李鱓复堂相友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当时兴化县城,板桥“以诗词文字”与李鱓之绘画“比并齐飞”。板桥小于李鱓七岁,成名又晚,对李鱓早怀有崇敬之情。板桥罢官后又与李鱓同走一条路:“卖画扬州,与李同老”。板桥七十岁时李鱓已先去世,板桥很悲痛,发出“惜复堂不在,不复有商量画事之人”的哀叹。  相似文献   

3.
鉴真与扬州     
(一) 688年(垂拱四年),鉴真出生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俗姓淳于。唐代的扬州,是当时闻名于国内外的一个大城市。626年(武德九年),于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636年(贞观十年),改大都督为都督,督扬、滁、常、润、和、宣、歙七州。662年(龙朔二年),升为大都督府。742年(天宝元年),改称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 627年(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其一是淮南道,包括扬、楚、和、滁、濠、寿、庐、舒、蕲、黄、沔、安、申、光十四州之地。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  相似文献   

4.
重视诗歌“如医疗疾进药方”的社会作用 ,主张诗歌艺术表现以“沉着痛快”为本 ,而点缀“含蓄不尽”的“一枝一叶” ,这两点是板桥诗论的精华。揭露社会黑暗、艺术表现“沉着痛快”是板桥诗歌最为重要的长处 ,不够含蓄蕴藉是其缺陷。结合当时诗坛观之 ,板桥诗论和诗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代的扬州,繁华甲天下。“危楼九曲,珠簾十里,二十四桥风月尤为东南佳丽。舟楫四达,民殷物阜,冠盖东南而人才地产随之。”(《重修扬州府志》卷八)以高绝俊健、潇洒有致而著称的杜牧曾在大和七年到九年(833—835),开成二年(837),会昌二年(842)三次寓居扬州,留下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簾总不如”,“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在其离扬后,又因“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谢枋德《注  相似文献   

6.
读朱骏声的《说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朱骏声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卒子咸丰八年(1858),字丰(艹巳),号允倩,江苏吴县人。他是清训诂大师钱大昕的弟子。据孙詒让《朱博士事略》(见《碑传集补》卷四十)记载:“郡试补府学生时,嘉定钱宫詹大昕主紫阳书院讲席,亦十五岁为诸生。是年,重游泮宫,奇博士才,曰:‘吾衣钵之传,将在子矣!’遂受业门下。三年,期以通材大儒。”嘉庆二十三年举人,道光间选授黟县训导。咸丰元年(据《清史稿·儒林传》;《辞源》修订本为“咸丰二年”)入都进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等著作,赏国子监博士衔,旋升扬州府学教授。  相似文献   

7.
有清一代,扬州府共纂修了6部府志,即:康熙三年《扬州府志》、康熙十四年《扬州府志》、康熙二十四年《扬州府志》、雍正《扬州府志》、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同治《续纂扬州府志》。这些志书至今都完好地保存着。它们反映了扬州之地历古以来的概况,尤为详细地记述了明代万历中期以后至清代同治之间的二三百年中,扬州府属各邑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事迹,成为了解和研究扬州之地这段特定历史时期多方面情况的不可缺少的历史文献。综览这些府志,由于能够恪守志书编纂的法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他一生坎坷,做过十几年的七品官,后因刚正不阿为民请命而被罢官,回到家乡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但他却能寿达“古稀之年”(73岁),这是与他的思想品格和他的生活爱好分不开的。 1.思想开阔,生活乐观。郑板桥一生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和不幸,但他思想开阔,胸怀豁达,生活乐观。他因荒年为灾民请命而被罢官,却并未  相似文献   

9.
“盛世”还需“太平”——关于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处于经济大发展的“盛世”并不“太平”,隐含着重大的社会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制度路径,有助于化解“盛世危言”。  相似文献   

10.
扬州八怪是指清盛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生活在扬州的一批文人画家。他们绘画风格,突破传统;他们思想行为,打破习俗。他们的诗文、书画及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思想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在国外亦颇有影响。我们开展对“八怪”的研究,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八怪”本身诸方面研究的价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 (1 6 93— 1 76 5) ,名燮 ,字克柔 ,板桥是其号。江苏兴化人 ,清朝著名的书画家、诗人、词人。早期生活在扬州 ,以开馆教书、卖画为生。他自称“康熙秀才 ,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任县令十二年。与金龙、汪士慎、高翔、黄慎、李方膺、李鳝、罗聘合称为”扬州八怪”。著有《郑板桥集》。郑板桥在当时被称为“怪人”、“狂人” ,无论是其艺术作品 ,还是为人行径都并不合时俗 ,独具风貌。其书法自成一家———板桥体 ,兼有楷草行篆隶之特色 ,甚至杂有画法。其画专以兰、竹、石为对象 ,而当时上层社会钟爱山水画、花…  相似文献   

12.
一、作客扬州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程晋芳《哭吴敏轩》诗,有“生耽白下(南京)残烟景,死恋扬州好墓田”两句。为什么吴敬梓既然爱上白下烟景,偏又死恋扬州墓田呢?这有他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扬州是东南交通要道,远自隋唐以来,逐渐形成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到了清代中叶,由于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盐业的发展,更加繁盛起来。四方文士学者荟萃于此,园林湖山,诗酒之会,盛于江南。故吴敬梓曾祖父国对的胞弟国龙,请假从京师南归,路过扬州,小住养病,辛亥(1671)卒于客邸。吴国对初任翰林院编修,也因病请假,南来扬州休养,与同年好友扬州府司理王士祯经常诗  相似文献   

13.
郑燮 (1693— 1765 ) ,号板桥 ,以号行世 ,江苏兴化人 ,清代“扬州八怪”之首 ,有“三绝诗书画”之称。从养生的新视角来解读板桥 ,选择读书养生、“三绝”养生、交游养生、饮食养生、养生先养性、养性须乐生、仁者寿 7个方面逐一论述 ,认为板桥“狂”、“怪”的深层是“慧”与“静” ,奋进与恬愉 ,其养生思想具有鲜明特色和积极意义 ,值得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清代康雍乾盛世,东南文化集中在杭州、苏州、扬州三地。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而扬州的园亭,又多为骚人墨客诗文酒宴之所。据《扬州画舫录》载:“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梦星)篠园及郑氏(侠如)休园为最盛”。程氏篠园有程松许谷为之图,郑氏休园,其子为光辑为《休园志》若干卷,均见《画舫录》载。而马氏小玲珑山馆有无图、记,未见记载。近于京郊访问老友姚蔼士先生于安外辛店村,竹篱低舍,居处湫隘,而壁间所悬,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以号知名于世。江苏兴化人。他不仅是我国清代的著名书画家,而且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松轩随笔》,见马宗霍《书林藻鉴》),但“词犹胜于诗,吊古摅怀激昂慷慨,与集中家书数篇皆不可磨灭文字。”(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后人为词,学板桥不已。”(《白雨斋词话)今存百廿篇,此为他精选传世之作。在《题陈孟周词后》的序文中记道:“陈孟周,瞽人也。闻予填词,问其调。予为诵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二首。不数日即为其友填二词,亦用《忆秦娥》调。其词曰(略),予闻而惊叹,逢人便诵。……拙词近数百首,因愧陈作,遂不复存。”仅在范县一次就焚词近数百首,可见板桥词作甚多,因精选之严,删余无几,当为叹惜。《板桥词》中“歌咏百姓之勤苦”,抨击黑暗社会的凡三十余首,如《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潍县竹枝词》、《浣溪沙·老兵》、《瑞鹤仙·官宦家》等;怀古抒情词约三十二、三首,如《念奴娇·金陵怀古》、《青玉案·宦况》、《满江红·思  相似文献   

16.
位于长治市旧潞安府署西横岗高处,有条南接参府街,长260米的小巷———游岭巷。别看街巷不长,却是当年唐玄宗李隆基走向帝王“至尊”,创造“开元盛世”的起点。古代的游岭巷花木繁茂,为府署通往西面“看花”、“梳洗”二楼的大道。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常经此路到看花楼等地游览,并与潞州名士、幕僚契友在这里赏景赋诗,评论国事,故名“游岭巷”(亦称“辇道”)。因本地口音“游”与“牛”不分,游岭巷亦称“牛岭巷”。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四月,二十二岁的李隆基以临淄王的封爵,卫尉少卿的四品官级来到潞州(长治),兼任潞州别驾,至景龙…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扬州地方志编纂的鼎盛时期,府、州、县乃至区、镇之志迭出,光是府志就编成6部。由于这些府志绝大部分编纂规模既大,志书质量又高,故而多得学者好评,在世间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尤以《(嘉庆)重修扬州府志》深得学术界称允,《中国地方志辞典》这样评价道:“此志体例整秩,考据严审,材料富实,历来颇受后人好评,一直视为清代名志。”《(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的纂修,“自己巳(嘉庆十四年,1809)之仲春,迄庚午(嘉庆十五年,1801)之孟夏,续修之书成”,历时一年零数月。全志凡72卷首1卷,装订成48册,全志达100多万言。其规模篇幅不啻在扬州清代府志中首屈一指,就是在我国清代旧府志中,亦可入鸿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怒不同人”,正因为此而被当时社会的主流视之为不守墨矩,离经叛道,被冠以“怪”名。素不知其“怪”是紧随时代潮流,贴近时代脉搏的。文章在探讨板桥“怪”之因,“怪”之表现和“怪”之余响的同时,兼阐释板桥“怪”之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廉洁清政是关系到社会兴衰、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也是社会对其官僚队伍的基本要求。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在中国古代.明君贤相、清官廉吏不乏其人。仅以封建盛世来说,汉代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一开元盛世”、明代的“洪武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既有皇帝的清明勤政,又有辅臣  相似文献   

20.
沈勖是创撰贵州地方志书的人。他原籍扬州府高邮州(今江苏省高邮),明初洪武年间跟随父亲到普安屯戍,遂隶普安军籍并寓终于普安(今贵州省盘县)。史志只说他“通经史,喜诗文”,其生平别无可考。在明代建置行省之初,他最早草创成贵州省的第一部地方郡县志。明清以来通称为“普安州志”(治所在今盘县)。人们常常盛称他撰著地方文献的功绩,可是对于他所创作的诗文,却有不少的讹传。今据明代较早的普安地志书予以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