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人形象与历史画卷──评朱顺佐、金普森的《胡愈之传》王学启朱顺佐研究员和金普森教授合著的《胡愈之传》于1992年5月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既为这本传记填补了国内对胡愈之系统研究的空白而欣慰,也为它令人信眼地向读者展示了这位中国文化巨人光辉的一生而钦...  相似文献   

2.
梦,是任何人都经常、大量发生过的现象,梦的飘忽不定、短暂虚幻、模糊无序都说明了它是“没有结果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学,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物质的建筑”(茨威格语),从而具有了荒诞神秘的美。从原始社会的人那里,就对梦的发生感到困惑,他们从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发,认为梦是灵魂出没的场所,从而构成了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关于梦有了多种多样的解释,或视为神谕,或视为托兆,或视为预言,或  相似文献   

3.
袁宝泉陈智贤合著的《诗经探微》(花城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角度新颖、方法独特而具有开拓性成果的学术专著。全书最瞩目的特色是把《诗经》作为一个整体,放在漫长的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全局中进行宏观的审视,力求在历史发展与各种文化的复杂联系中去掌握它,对它的特殊本质作深层的揭示,  相似文献   

4.
由天津高校组织、赵洪恩教授主编的《大学生审美导论》一书,最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一,率先突出研讨了大学生审美的特点和规律.与常见的普通美学和美育著作不同,该书紧紧把握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审美和美育的特点和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当代大学生提出的种种审美问题.其二,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审美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实际,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审美的特点和趋向,论述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活动.其三,深入研究了审美教育功能的心理机制这一前沿问题.一般美育著作大都仅仅限于列举美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或功能;而美育何以有这样的功能,其心理机制是什么,则很少论及.这是美育理论中一个十分复杂和尚未解决的难题.该书作者本着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难而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5.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新的科学,在中国也可谓一门崭新而稀有的科学。早在本世纪30年代朱光潜先生就写了一本《文艺心理学》,但那是一本通俗地解说美与美感的著作,“是一部介绍西洋近代美学的书”(朱自清《文艺心理学序》)。因此,严格地说,这还不是“文艺心理学”。近年,还有不少学者涉足这个领域,写了若干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论文与专著。在高校讲坛上,也进行“文艺心理学”课程讲授。但“文艺心理学”到底是心理学的分支,还是美学、文艺学的分支?抑或是“文艺”与“心理”的联姻,或者是它们的“儿女”?  相似文献   

6.
徐博涵所著《沉思录——革命与建设之路新探》(以下简称《沉思录》),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站在当代世界历史发展总趋势的高度,大胆探索了当今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对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再认识,得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7.
庄子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不但有不少专题论文问世,还先后有几部专著出版。著名学者、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张恒寿先生的《庄子新探》作为《中国哲学史丛书》之一,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和高度评价。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考论《庄子》各篇的时代真伪,以善于独辟蹊径、开拓视角见长;下编主要分析庄子思想,以见解新颖、说理细密取胜。上下编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浑然一体。上编是下编的立论基础,下编是上编的引申发挥,富有逻辑性和论辩力。 一 《新探》上编考论部分,结集了作者从三十年代当研究生至今的研究成果,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是倾注作者心力最多的部分。 《庄子》三十三篇传统分内、外、杂三部分,从宋代苏轼以来,对其中的真伪多有怀疑。有的认为大部分篇章都是庄周手笔;有的则认为只有少数篇章可信;有的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多系伪作,有的则认为内篇绝非庄子思想,倒是外杂篇中某些篇更真实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当今,一些哲学史著作,各依据自己对《庄子》各篇可靠程度的理解立论,因之在取材和评价上有很大差距。不解决这个材料真伪问题,就失去  相似文献   

8.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建立的国家。作为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党项羌以刻苦耐劳而著称于世。西夏如以景宗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公元1038年)起到末主李力屈投降蒙古成吉思汗(公元1227年)止,历时190年。如果按《宋史·夏国传》所载“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  相似文献   

9.
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普及的热烈状况相比,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和普及要冷落得多;在近代文学中,诗文又远不及小说受人重视。仅以近代诗歌选本来说,建国后的三十年间,只有《近代诗选》一种断代选本;近几年,始又有两种《近代诗一百首》,问世。这与近代诗的成就和地位极不相称。正因如此,读了郭延礼选注的《近代六十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 ,人类自按照美的规律磨制第一把石刀开始 ,就已经具备了审美感知 ,并且在审美感知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中 ,逐渐酝酿出了艺术品 ,古老的美术历史即从此拉开了帷幕 ,并伴随着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 ,不断走向成熟与辉煌。中国古代的美术史料浩如烟海 ,中国当代学者的美术史论著亦层出不穷 ,但是 ,真正够得上大部头、高质量的中国美术通史论著却十分鲜见 ,因而 ,由首都师范大学著名美术史专家、博士生导师李福顺教授撰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2 0 0 0年 1 2月出版的《中国美术史》(上、下卷 ,1 0 0万字 ) ,便成了中国美…  相似文献   

11.
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部治乱兴衰史、治国安邦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政治家思想家为谋治乱避衰之道、建治国安邦之策,上下求索,皓首穷经,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典籍和精辟深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朱杰勤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不久前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从中国史学的兴起谈到历史地理学的著述,取材丰富,论述允当。问世以来,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和各地专家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都市大众,正在成为中国人群的主流.于是,大众文化悄然勃兴,以人文精神为价值目标的精英文化和体现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受到了猛烈冲击,世俗享乐代替了乌托邦式的精神向往.这到底是历史的进步.抑或是文明的倒退?究竟该如何把握中国当代的文化走向.何处才是炎黄子孙温馨的精神故园,怎样安顿由躁动不安的现实扰  相似文献   

14.
我与英杰兄相交甚笃,是志同道合的学术朋友。我们经常就一些学术理论热点、难点交换意见,切磋研几。八年前的一次交谈,至今犹在脑际。那次我们互相鼓励,形成了相近的学术信念。他鼓励我在学术研究、在杂志编辑中多一点“新闻的敏感”,我提示他在写作中多一点“学术的敏锐”。可以说,在这种剪刀加浆糊的工作之余,我们都在朝此方向努力。读完他的《求索集》,真是喜从中来。  相似文献   

15.
王春瑜 《学术界》2003,(5):243-245
吴江教授的《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研究》让读者强烈感受到另一学科对史学界的挑战。他用哲学和政治的眼光看待封建意识形态中的问题 ,独具只眼 ,一针见血。封建意识形态是盘踞在国人精神领域的一座大山。但现在已很难见到报刊上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的文章了。因此 ,由这本书可见吴老的治学、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6.
郭明志 《北方论丛》2002,(3):126-127
刘勰在谈到<文心雕龙>命名的含义时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说明"文心"是指探索作文的用心,指写文章时对心思的运用.刘勰在这里极其赞赏"心"字的内涵.陆机<文赋>也写道:"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他们都共同注意到"为文之用心"这个问题,这实际涉及到作家的创作心态问题.文学作品是作家心态借助语言而外化的一种形态,作家的情志、心态倾注在作品中,形成作品的丰富意蕴和不同风格,因此,探究"为文之用心",探讨作家的心态内涵,或者从"文心"的角度解读作品的意蕴,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会开启一个新的研究境界.关四平博士的<中国古代文学丛论>(大连出版社,1999年出版)就是他近十年来细细寻绎"文心"之作.他的勤奋、用力,加之敏悟和精鉴,使他的探讨深刻、透辟,往往发人所未发,新意迭出,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17.
李乔同志是蜚声文坛的老作家,《破晓的山野》(以下简称《山野》)是李乔同志近年的新作,又是云南省八一——八二年文学评奖长篇小说获奖作。这里谈谈读《山野》后的一孔之见,写出来就教于识者。 从《欢笑的金沙江》写作到《破晓的山野》问世,历史走过了曲折而不断前进的三十年;而李乔同志的创作道路,也经历了饱  相似文献   

18.
公文学这个称谓,众多读者会感到陌生。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只有公文,而没有公文学。历史上,虽然个别有政治眼光的学者,写过研究公文的著述,发表过一些颇有价值的见解,但鲜有成其体系者,且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公文研究有很大进步,先后出版了一些公文写作、文秘手册之类的书藉,多数还是局限于公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和知识介绍,缺乏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很少着眼于独立学科的建设。而现在,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还是对于公文自身来说,都迫切需要把公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尽快地推进学术研究领域,使这门迟到的科学放射出应有的光  相似文献   

19.
张明东 《殷都学刊》2007,(3):155-156
古代中国青铜器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殷墟青铜器作为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峰,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需要学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近出版的有关青铜器研究的著作中,岳洪彬博士的《殷墟青铜礼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0.
契丹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时间大约为公元 4世纪至 1 3世纪。随着辽王朝封建大厦的轰然倒塌 ,作为历史上的一支北方少数民族 ,“契丹”便在人们的视野与记忆中逐渐消逝了。到了近现代 ,人们只能从简略而多误的《辽史》及其它一些少得可怜的文献史料中模糊地了解她的兴衰过程了。也正是由于有限的文献史料存在着诸多错误和遗漏 ,便严重地影响了近世学者对契丹历史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以致屡屡产生“以讹(史料错误 )传讹 (研究结果错误 )”现象 ,贻害匪浅。鉴于此 ,近年来一些有责任感的治契丹史专家 ,开始校勘历史文献 ,钩沉文物史料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