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国外语言学》杂志原主编赵世开先生逝世一周年了。一年来,我常常想起这位慈祥的长者。 上世纪80年代中叶,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胡明扬先生邀请一些著名语言学专家为我们开“语言学专题”课,赵先生是其中一位。赵先生1926年生于宁波,50年代初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外语系,后来考入北大中文系做研究生,师从高名凯教授治普通语言学。赵先生是做语言理论的,我们读研时他是社科院研究员、《国外语言学》的主编,大名鼎鼎。他与胡先生的学术兴趣有重合之处,也都是来自吴语区的语言学家,两人是旧交,所以胡先生比较容易能请到他,这是我们做学生的感到很高兴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十年繁荣,修辞学领域里探索之勤,收获之巨者,暨南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黎运汉先生要算突出的一个。胡裕树先生称他“用力至勤,成果丰硕”,秦旭卿先生誉之为“修辞学界的劳动模范”。十年间黎运汉先生成书十三部(含合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在修辞学、语体学、风格学以及公关语言学等领域多有造诣。如此瞩目的成就,要归之于黎运汉先生开拓求新的探索精神和系统深入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对于普通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本文基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相同"和"人类语言都是属于‘分节的领域'"的共性的认识论,着重论述了"以语言为本位,而不是以文字为本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理及其对语言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并对"文字本位"方法论的偏颇作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4.
向熹先生的学术研究的主线,在于继承传统小学,立足现代语言研究的理论方法,从断代描写的角度,对汉语历史展开全面描写,著成《简明汉语史》.他的《诗经》语言研究,为汉语史的描写奠定重要的基础,与《诗经词典》、《诗经译注》等系列研究构成了《诗经》研究的理论体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从教学中发现学术问题;并注重把艰深的学术研究与满足公众语言学知识需求结合起来,开展辞书编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古汉语知识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霍松林先生是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教育家。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培养后学,著书立说,赢得了国家和人民的赞许,在海内外学术界获得很高声望。先生的学术研究与治学风格表现为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研究、文学创作三个层面,三者相互联结,水乳交融,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张树铮 《文史哲》2011,(5):60-65
著名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受教于众多国学名家,合传统语言文字之学与现代语言学之长,在音韵学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反切释要》一书首次对根据普通话语音来正确释读古代反切的规律进行了系统归纳。先生正面提出破读是取材于客观存在的语言自然现象,论证了破读产生于殷商时期,并指出"离去无破"的声调破读规律,反映出上古去声作为一个类早已存在;先生根据历史语音学的理论、语言历史演变的规律,分析方言语音现象的历史因素,勾勒其演变规律,是我国方言音韵学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上海外国语学院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德春先生数十年潜心研究语言学理论,紧紧把握住语言学跳动的脉搏,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治学道路。他的研究站在当代语言学的最前沿,充分反映了语言学的最新发展。他的研究几乎涉猎了语言学的整个领域,从宏观导向到微观个例研究,巨细躬亲,受到了海内外语言学界广泛的注意。一、在矛盾发展中建构理论大厦建构语言学理论的提出。王德春先生一  相似文献   

8.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08,(4):F0002-F0002
王力(1900~1986年),字了一,广西博白人。1926年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国留学,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吲,任教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1954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并先后兼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和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先后有《中国文法学初探》、《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和主编的《古代汉语》等著作,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伍铁平通过系列论文实事求是地痛击语言学领域的腐败现象。著作重点批判了徐德江主持的《汉字文化》发表的有严重政治错误和种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批评了复旦大学申小龙的不良学风和曾经一贯紧跟徐德江的错误,批评了语言学者徐通锵和许嘉璐的一些错误,呼吁翻译学术著作和撰写学术著作要有科学的态度。作者用客观、公正、有理有据的学术评论特别是批评和批判,促进语言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对于创新性科学研究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倡导,那么,"创新"只能是空喊的口号.胡明扬和伍铁平两位语言学前辈对语言学名家朱德熙先生<语法答问>中的一些说法进行了认真的独立的思考,并对朱先生的观点提出质疑,这对我们思考问题大有启发,有助于解放思想.青年人思维活跃,框框较少,更应具有质疑勇气.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牟宗三先生在中国哲学特别是佛教哲学与康德、海德格尔哲学的比照中,指出了中国哲学的"非分别说"之突出特性.于此提法中,可以见出康德综合学说的指引,见出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所带来的回应,更见出对中国哲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但另一方面,由于牟宗三心中强烈的护教意识--为儒学、心学争正统,"非分别说"所体现的精神也正在受到侵蚀.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1月28日,国家语委中文信息司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了《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审定会。国家语委许嘉璐主任、傅永和副主任出席了会议。审定委员会由我国中文信息处理界和语言学界12位著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  相似文献   

13.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1,(1):F0002-F0002,F0003
作为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魏建功先生不仅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之一,而且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奠基人。他毕生致力于汉语文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声韵学方面有极深的造诣。他撰写的音韵学史专著——《古音系研究》和其他一些论著,  相似文献   

14.
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多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话语形式.汉语言学家陈原先生就此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入了很多新词汇."①之所以网络语群的繁衍,网络术语的泛化,也正是当今以网络为先导的电子化、数字化科技空前发展、文化交流活动空前活跃,几方面加叠在社会语言学领域里的一种折射.本文意欲从网络语言兴起的客观原因,网络语言的语言学基础和网络语言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现象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屠文淑此文登载于《兰州大学学报》一九八九年第二期上.文章指出,北大孕育了七十年前的革命风暴,论功当首推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也是一位民主革命家.他任北大校长期间,推行“兼容并包”“学术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首先明确学校的性质和学生学习的目的,“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科学文化人  相似文献   

16.
和红军 《学术探索》2002,(2):110-114
骆小所先生是我国当代较有影响的修辞学家之一。他在修辞学史上最早提出了表层修辞、深层修辞理论 ;率先跨出了系统研究艺术语言的第一步 ,创立了一门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艺术语言学 ;建构了一个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还初步建立了汉语语言美学的整体框架系统。他不拘泥于传统语言学研究的格局 ,形成了自己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风格。本文对其主要学术贡献和研究风格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许威汉治学严谨,文字、训诂、词汇、语法等靡所不通,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汲取传统语文学精华的同时运用现代语言学观点对汉语词汇学作全局性的透视,从“训诂学要向词汇学发展”着眼探讨汉语词汇学,在汉语的特性、汉语词汇复音化的成因、汉语词汇的体系、“通假”的实质、汉字的发展演变、语法研究的平面和词的音义关系等方面皆有阐发和创获,为汉语词汇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戴莹莹 《天府新论》2022,(1):封二-封三
川大的敦煌学研究,是由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项楚先生开创的。项楚,1940年出生,浙江永嘉县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杰出贡献专家”(2017),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先生熟读四部典籍,深谙佛教藏经,立足校勘考据,擅长融会贯通,以敦煌语言文学研究为核心,融文学、语言、历史、宗教为一体,形成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学范式,开创了中国语言文学、敦煌文学、俗文学、俗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先生在敦煌语言文学等领域焚膏继晷、殚精竭虑,以对敦煌俗文学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享誉国际学坛。  相似文献   

19.
张毅 《阴山学刊》2002,15(4):5-8
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罗宗强先生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著名学者,其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研究,在融合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以及打通文史哲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其治学精神和学术追求、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都显示了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20.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0,(2):F0002-F0002,F0003
作为“昌明国故,融合新知”的学衡派中坚,汤用彤先生以中国佛家史研究饮誉海内外,世称“研究佛教史而卓然成家者,舍汤用彤先生之外,当难再觅第二人”(麻天祥:《汤用彤评传》)。汤先生毕生为学术而孜孜以求,其学术探索主要集中在印度哲学、中国佛教和魏晋玄学等领域,而尤以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最为突出,成为中国佛教史研究的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