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诗正义》在“疏不驳注”的原则下,既要面对注与注、注与经之间的抵牾不通之处,同时还要显示出自己的学识和观点来。在此两难的处境下,在处理传、笺之异时,其释诗所体现出的特点有:委曲周全,极力调和;调和不便,左毛右郑;各列依据,不做定夺。  相似文献   

2.
汉学在清代分离出了扬州学派。这一学派的特点是治学不囿门户,表现出向语言学科转移的迹象。马瑞辰深受影响。他的《毛诗传笺通释》虽然是一部解经之作,但却体现出研究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本文主从词汇学角度对马氏著述中的这一学术动向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吕大临《诗传》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吕大临阐释《诗经》的著作,其观点曾被朱熹、吕祖谦等引用。但后来的学者对其关注极少,鲜有研究。或与此书散佚较早有关。根据现有佚文,对《诗传》一书进入初步研究,分析其阐释特点及对后世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语法学角度出发,归纳概括了<毛诗诂训传>这部训诂学著作中的六种语法分析方法,指出将<诗经>原文同<毛传>传文相比较,可以看出部分语法现象从先秦到西汉的历时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诗·小雅·雨无正》篇名、作者、作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小雅·雨无正》名篇方式为隐喻法,其作者当为携王余臣的御之臣,其作时大致在周平王元年(前770年)至五年(前766年)之间。  相似文献   

6.
郑玄笺注《毛诗》多有新意,主要体现在:《毛诗序》往往注重揭橥《诗》篇的大义和本事,而郑玄《诗谱》则更多说明所论诗歌得以产生的地理环境、风俗、时代政治背景及其诗体之正变;《郑笺》对《毛诗小序》之释“兴”多有修正和丰富;《毛传》不涉谶纬,而《郑笺》则多引谶纬说《诗》。此种情形,与东汉崇尚博学旁通的学术思想环境有关,更是郑玄本人经学思想之混同古今、兼采谶纬而博通旁融的特色所致。  相似文献   

7.
《毛诗补传》与《杲溪诗经补注》分别为戴震早年以及中晚年治诗作品,二者相较可以发现,戴震前后诗说大同小异:二者均遵循“思无邪”宗旨,以铺陈诗教的思想说诗,诗说中的契合处颇多;在摆脱旧说附会、关注三家诗以及整饬行文上,《杲溪诗经补注》比《毛诗补传》更显得成熟。戴震与朱熹均有不同时期的治诗作品,戴震治诗思想的一贯性与朱熹治诗思想的反差性,分别源于各自不同的诗学背景。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文献条件下,难以断言《毛诗》是否传自荀子,但可对比二者之异同:《大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学观与荀子相通。《小序》探索诗的创作背景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荀子借重《诗经》、强化己说不同;不过,《小序》解诗重教化与荀子的诗学精神一脉相通。《毛传》《郑笺》解诗与荀子或通或异。  相似文献   

9.
在《诗》中,“门”成为一种象征,折射出古人对于“门”之审美与情感寄托。筑门意味着国之一要事,皋门与应门象征着国之强盛与希望;东门在国人心中成为了浪漫之所;而北门成了多事之兆;衡门代表平民之德;墓门转为符咒之签;宅门纯为心中之扉。面对《诗》之门,我们应有“程门立雪”之精神,一直等到“芝麻开门”时刻之到来。  相似文献   

10.
歌谣的“缘事而发”是朴素的主观抒情,缺少再现事件的功能;风诗与歌谣因为只有单纯的情感抒发或单一的行动、情节、场景的描写,缺乏完整叙述的功能,其主题与本事常常无法从文本中获得,须得借助文本之外的因素来解读,于是出现“诗无达诂”的接受事实。从这个事实出发,应该看到历史上的各种解诗系统,都带有主观阐释的性质。而作为最早的解诗系统的《毛诗》序传,因为最接近《风诗》产生的时代,保存的原始本事也应该是最多的;鉴于歌谣往往不能再现本事的情况,不应仅因《毛传》解诗从文本中得不到佐证就简单地否定它,应该对《毛诗》序传的学术价值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诗·大雅·荡》历来注疏者甚多,其中有些词语的训释尚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应训“荡荡”为“广大”,训“疾威”为“非常威严”,训“辟”为“有法度”,训“谌”为“专一不变”,训“滔德”为“灾难”,训“兴”为“招致”,训“力”为“功效”。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中国训诂学史上的兴盛时期。东汉郑玄是其奠基者之一。从《毛诗笺》我们可以看到郑玄对中国训诂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一种训诂体式,创立一个训诂流派;实践随文而释、因文为训的训诂原则,保存字词的古义;以声音贯穿义诂,实践了形、音、义的统一;说明修辞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西周后期是一个纷争的时期,在这时期里,《诗经》经历了对理想的美好社会的祝颂到挣扎、裂变时期的哀怨。《小雅》怨刺诗多出现于这一历史时期。本文试从"变风变雅"(或"变雅")的背景下分析《小雅》中古代先民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所言所感,并从中依稀看到的先秦诸子们高扬的理性精神在这一时期焕发出的淡淡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小雅.蓼莪》等篇表现子女与父母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历来被称为是“千古孝思之作”。本文从“孝”的起源、发展入手,探讨《小雅.蓼莪》一诗中所包含的“孝”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在朱熹以前,宋人《诗经》学著述,无虑数十百家,然见存者少而散佚者多,其尚为人道及者尤稀。朱熹《诗集传》固为宋人《诗经》学之翘楚,今人屡喜称道其书。朱氏于《诗》学勇于反古,创获颇多,而《集传》引本朝人《诗》说则有二十余家,可知朱子非不重视学术传统者。然此书所引宋人之《诗》说究出何种著述,其传播、存佚,以及对朱氏之引述目的如何认识与评价诸问题,皆探讨《诗经》学史与读《诗集传》者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毛传》和《郑笺》的训释常常有异。关于差异之由,前人多归因于郑玄据三家之说易毛。但现有研究已指出旧所谓之三家学说多有不可靠处,促使从新的角度思考差异之因。以毛郑对《诗经》中“逑”“仇”二字的训释为例,全面考察传世与出土材料,梳理“逑”“仇”的形义从先秦至汉代的发展历程,可知毛郑异解实是缘于所据《诗经》文本不同所致,并受到了“逑”“仇”常用义项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传、郑笺对《诗经》中"鸟"意象的训诂具有汉代经学阐释的基本特征,不仅通其名实、状其形貌,而且辨其修辞、明其义理。其对"鸟"意象所作的符合儒家美刺原则的选择性训释,确立了《诗经》中"鸟"意象与诗意之间的比兴关联,对后世传统诗学中有关"鸟"的意象、主题等方面的传承,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又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诗经》时代,中国悲剧性作品的性质与远古悲剧神话相比,有了天壤之别。《诗经》战争诗的主角是人,不再是任何自然神或人格神,而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普通人在连年征战中的遭遇和情感,而且把激烈的悲剧冲突放到了人的精神层面上表现,具有很强的悲剧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生活的方方面面。《氓》中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弃妇"形象,深刻揭露了古代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受损害的现象。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对弃妇这一形象有深远影响的《氓》这一篇诗歌,来看弃妇形象的发展和文人的弃妇意识。同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氓》对弃妇形象的经典描绘是否蕴涵了中国文人最早的潜在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假借字、同形字、古今字等用字、造字现象的存在,使得文字在记录语言的过程中,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更加的不平衡、不整齐,出现了同词异形和异词同形等现象。古汉语虽以单音节词为主,但在记录多音节的单纯词时,字与词则为完全不同的东西。汉字独特的表意属性虽为我们解词提供了线索,但字形的构意并不同于文字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意义。这些都体现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矛盾性,使用字与造字不相应,文字与文词不相应,增加了训释过程的复杂性,以至于造成了诸多误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