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表仁学的“论语原本”为中华文明最伟大的第一书.《论语》一书所包含的“足以自成体系的原始文本”的完整历史性延存,承载着几千年积累的人类最伟大的人本主义伦理学体系.仁学作为历史上中华文明第一信仰体系,它不仅是现世人际正义方向的,而且是理性实证主义的.因此它不仅可以填补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上宗教性倾向薄弱的信仰空白,为大多数人提供一种现世理性信仰体系,还可在各民族、各文化的政治性、社会性的国际互动中,发挥其作为历史上现世理性主义文化体所特殊具备的人际关系智慧学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从"仁"字的初义探源亦或孔子对各类人伦规范的具体界定中,我们都可分析窥见"仁"中所蕴含的人际交互意识。这种人际交互意识以普遍人性为其立论依据。人际交互意识关注行为主体的双方,且认为双方具有一种互动与影响,所以为了将这种互动与影响导向正面,就必然要求己方由己出发,修身正己,也即孔子所说的"为仁由己"。对方感知这种亲爱之情后,由于同情和互相感召的心理,会报之以同样的爱与敬,这样的一个过程,便可称之为"仁"。  相似文献   

3.
新仁学探讨     
仁学是孔子儒学的精华所在,最具长久和普遍意义,也是儒学实现当代转型中最有价值的思想资源。新仁学接续孔子仁学的源头活水,突出其人生哲学、护养生命的本色,广引诸家之精要,吸纳西学之优长,多角度展开"仁"的丰富内涵,重点阐述三大命题:以仁为体,以和为用;以生为本,以诚为魂;以道为归,以通为路。新仁学针对当代人生困境、社会功利化趋势、国民教育弊端、文明冲突加剧的现实,展示对治的仁学智慧,企望为地球村提供一种东方的新人文主义,其目标是使仁爱成为一种普遍的信仰和最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关系学的角度分析了薛宝钗的性格特征,指出其关系学的基本特征、形成的社会原因和阶级基础,同时对其不幸给予同情.  相似文献   

5.
疏通社会关系,学名“公关”,俗名“走后门”。翻开正史、野史,“社会关系学”古已有之;读了神仙故事,方知就连佛陀、神仙辈亦不能免俗。单说那《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个“公关”专家,“走后门”的主儿。他之所以“神通广大”,除了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七十二变化,恐怕就要数他的“社会关系网”厉害。 孙悟空本是灵石化育,更兼妙悟苦修,已是个不凡人物。又在灵霄殿上担任过行政职务,比如弼马温,官职虽微,但替玉帝看马,也算是个亲随了;再如齐天大圣,虽系闲官虚职,但也位列仙班,“闲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是新儒学的开创人物之一。新文化运动之后,儒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值此背景下,梁漱溟借用西方生命科学来改造儒学。作为儒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仁学,也得到了梁氏的重新解读。梁漱溟认为,仁是敏锐的直觉,就是不安,我们要做的就是拒绝麻木、拒绝习惯。  相似文献   

7.
孔子仁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仁学思想罗坚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偏重于政治伦理。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从诞生之日起就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历代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对儒学作出不同的解释,使之独执中国文化、思想界的牛耳。儒学作为中国最悠久、最丰富...  相似文献   

9.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孔子的仁学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仁者爱人是仁的根本,克己复礼为仁是实现仁的具体举措,孝悌为仁之本讲的是仁的情感基础,杀身以成仁则是孔子仁学社会伦理责任的具体体现。孔子仁学思想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李大钊同志曾说过: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但又“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学说也确足以代表其社会时代之道德”,“故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王所雕塑之偶像权威也,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这些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论断,实事求是地将孔子本人与历代帝王所雕塑之偶像,所炮制之护符明确区别开来。显而易见:孔子死后被歪曲、被利用而造成的一切,他本人不能任其咎。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公共关系学的内容体系 ,提出了在理论教学中应将当前理论界的各种观点有选择地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理论 ,并指出要理论案例结合 ,寓情于理 ,使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案例教学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同时强调了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要性。还列举了一些模拟训练的方法、要求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公共关系日益成为现代普遍现象,其社会作用越来越明显。公共关系学课程受到人们的欢迎,其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孔子仁学思想强调爱人、克己、崇德,把这种仁学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教师要爱学生,要克制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要修身立德。这种思想对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从而赢得教育教学的成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仁学是孔孟儒家学说的精要所在。本文试从两者学说中对“仁”内涵的阐述以及仁德的培养、“仁”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做出比较和辨析,以便于人们对孔孟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有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是中国最古老、最博大和最有影响的学派,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学是孔子依据礼乐文化传统所做的理论创造,是反映社会变革过程中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哲学。他所包含的仁者爱人、忠恕之道、仁民爱物、民贵君轻、天人合一等内容,对我们当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应属世界级的伟人,这是几千年历史形成的定论。不管后世对他的功过如何评说,他那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已为无可否认的史实,视而不见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那末,孔子在历史上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呢?考察孔子本人的言行,对照古人的论述,可能主要在于教育方面,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面孔子在教育上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又同他倡导仁学,尤其是他身体力行,用仁学指导其教育密切相关。这当是孔子奉献给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  相似文献   

17.
朱子在二程仁论的基础上,对于先秦仁学主题作出了全面的思考和诠释,建构起系统的仁学思想.其中,"仁道全体不息"与"心之德,爱之理"两大观念成为理学家论仁的主导思想.陈宓《道南堂仁说》对朱子这两大观念作了进一步的论析,把"生物之心"说与"全体不息"说相贯通,赋予仁道以生生不息之义.把"心之德,爱之理"视作"仁道之蕴",从体用方面分别作出阐释,心之德未发为性体,已发为情用.陈宓还把以公言仁纳入仁道之蕴,并强调通过反躬切己的为仁工夫来践行和彰显仁道之蕴及全体不息.陈宓对于朱子的仁学思想有较准确的理解和细密的论析,其仁说对于朱子仁学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宏作为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在继承二程仁学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仁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发挥,使本体仁学的理论形态更趋于成熟与完善。从内容上说,他以仁为天地之心,赋予仁本体论的意义;借助于主体精神"心"的作用,使仁之生生之德能得到充分彰显与实现;他以"仁"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并将其最终落实于人的德性行为。在为仁之方上,他提出一系列的心地工夫,从尽心求仁、孝悌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胡宏并以仁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德治、仁政的政治主张。其仁学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孔子仁学及其道德教育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 ,而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则是“仁”。孔子仁学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实行“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礼” ;二是以“仁”为道德教育的核心 ,是为了促使被教育者在维护“周礼”时完全出于心理上的自觉。孔子仁学在道德教育上有三个具体原则 :为人由己 ,推己及人 ,知、情、意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孝悌”乃仁之本,体现真性情和真情实感的“直”是“仁”的主要基础,但“孝悌”和“直”并不就是仁的本身和全部。从“孝梯”到“爱人”、从“修己”到“安人”,仁具有“推己及人”的逻辑发展过程。因此“亲情之爱”、“泛爱众”和“爱有差等”就表现为从家庭到家族再到国家、最后涵盖天下,层层向外的爱的同心圆的不断推展,发乎情而入于理,构成了孔子仁学思想的一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