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坚持“三改一加强”的方针,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深化企业改革,全面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搞活国有工交商贸企业,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促进彝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楚雄州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和存在问题 楚雄州国有企业的改革,同全国一样,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1978年至1983年)。这一阶段的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人手,国家对企业“放权让利”和实行“利改税”,初步打破了“国有企业统负盈亏”的旧体制格局。第二阶段:(从  相似文献   

2.
一、对十年改革的基本评价 十年改革,我省的经济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也需要研究和解决。以下可举出几个方面的表现: 1.“体制缺口”是我省一些基本经济关系未能理顺的根本原因。改革的现实是:被冲击的千疮百孔、七零八乱的旧体系与尚处于雏形状态的新体系同时并存,新措施、新办法与旧传统、旧规章经常处于矛盾与对抗中,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问题,常常是旧体制管不了,新体制管不好,形成“体制缺口”。  相似文献   

3.
一 引 言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程,大致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税利分流和股份制试点三个阶段。十多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国经济的腾飞作了很大的贡献。但改革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潜亏,三分之一差强人意”,而由于国有企业的弊端所导致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速度上都是相当惊人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改革的效果与改革的初衷相悖,甚至出现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局面?当我们来探究国有企业改革步履艰难的深层原因时,则不难发现,由于改革是以不改变国家所有制关系为前提条件,没有冲破传统体制下的产权旧格局,因此,国有企业实质上始终没有摆脱政府机构附属物的地位,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自我经营的市场主体。企业主体地位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建立。  相似文献   

4.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总局综合司副司长宋宁博士前不久提出,我国80年代的改革绩效基本上属于旧体制所压抑的增长潜力的释放,是对企业和地方的放权让利以及经济运行的调节参数共同促成的结果。从总体上看并没有触动传统产权制度的根本性弊端,因而难以解决一些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生活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我国对企业的改革,一直是围绕“放权让利”为中心而展开的。如果说这一改革为企业经济增长创造了一定的外部环境,那么,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以确保企业稳定、持续的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就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18年改革的基础上,认清改革中的难点,抓住改革的突破口,加大改革的步伐,缩短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的过渡时期,尽早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完成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前提,也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体制改革的本质是体制结构的改革。近几年来的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在保持旧的体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较低层次的变革,由于旧的体制结构不能保证新的政策、法规的正常运行,以至于常常导致“新政策失灵”的现象。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体制结构是体制改革的基础。新的政策、法规只有与相应的社会体制结构相配套,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来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改革现行的体制结构,是从宏观上变革传统文化、观念的基础,精神文明的建设、“双百”方针的贯彻也是如此;目前理论界和现实中提出的重大问题的解决,也都必须以体制结构的改革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点更应该是改革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方都提出了寻找“经济新增长点”的口号。新增长点给我们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它的新运作方式也带来了一些新的体制。其间,一条重要的经验值得我们在“九五”期间借鉴:用新体制建设、管理新的项目,是一个花钱少、收效大的办法;搞新项目,特别应当注意避免沿用旧体制下的那一套东西。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包括一些经济开发区和高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大决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经济科学的大发展。中国也将从此走上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道路。这里我只谈一个问题:改革的实质就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这是新旧两种体制的根本转换,而不是对旧体制的修修补补,更不是对旧体制的改良。 1 要解放思想,敢于批判旧体制的弊端。过去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有同志把它称为统制经济、命令经济,实际是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这种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题之一。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权作抛砖引玉。一、传统体制的非经典性从根本上判断,传统的中国经济体制,尽管有了多方面的改革,但还没有走出旧的体制。人们通常称这种体制为“苏联模式”。其实,苏联模式就其具体内容来讲,并不是苏联人的发明,只是因为这种模式在苏联被首先实践,才有了“苏联模式”这种称号,  相似文献   

11.
“八五”时期,我国进入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以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改革也由过去侧重突破旧体制转向侧重建立新体制;由注重单项改革转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相结合;由依靠政策推动转向主要依靠法制推动。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各全面推进,使经济体制发生了一系列积极的重大变化,给国民经济带来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搞活企业,搞活微观经济活动的同时,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控制与调节。否则,国民经济运行就可能产生某种失控,甚至出现一定的混乱。为什么呢?因为旧体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集中统一,依靠行政手段。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在旧体制下,社会经济生活形成了统、死、放、乱四个字的恶性循环,即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为什么会一统就死?因为旧经济体制统的不是宏观经济活动,而是微观经济行为,从中央一直统到基层企业单位,把企业的手脚捆得死死的,使其丧失了生机与活力。改革中,全国许多企业发出“松绑”的呼声,也正是要求松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五大花绑”。  相似文献   

13.
九年来的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旧的僵化经济体制逐步消亡,新的经济体制正在生长、发展。新型合作制就是正在成长着的经济体制。农村新型合作制的产生农村以联产承包责任为中心的第一步改革,彻底打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僵化体制,革除了“一大二公”的经济模式,“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大呼隆”的劳动组织形式;创立了新型的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式“双层经营”合作制的经济形式。“双层经营”合作制,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科学分离,使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有机结合,极大调动了农民的商品生产积极性,农村的自给性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建立“双层经营”合作制的同时,对“政社合一”的社队企业体制紧接着进行改  相似文献   

14.
一、双重体制并存的必然性及复杂性1.双重体制并存的长期性历史上体制的变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同经济制度的更替导致不同体制的变换,这种变换具有质的突变性。另一种是一定经济制度内一种不完善的旧体制为另一种更为科学的新体制所代替,这往往是渐进式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是这种由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渐进性的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中双重体制并存的必然性和长期性。还由于我国商品经济带有半自然经济  相似文献   

15.
改革12年来,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国家放权让利等改革政策的感召下,内部的经营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的结构失调、效益低下、体制不顺、市场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释放出多年来蕴藏在农民身上的巨大能量,从而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进一步加速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使贫困地区真正“脱贫致富”,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分析的问题。看来,冲破旧体制对土地和农业劳动力的束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了20年,在这20年中我们从“抓大放小”“放权让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结构调整”,可谓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关阶段,所涉及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有利于理顺国有产权,必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入手,分析成立国资委的意义,谈谈如何更好地监管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8.
赵紫阳总理在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谈到横向经济联合与打破条块分割问题时指出:“改革就要解决条块分割问题。”“衡量每一项改革的方向对不对,要看它是否符合打破条块分割的要求,看它是有利于削弱条块分割,还是强化条块分割,这是重要标志之一。而横向联合本身,正是对旧体制的冲击,对条块分割的挑战。”深刻认识横向经济联合对解决条块分割问题的重大意义,逐步建立国家对企业以间接控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以便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条块结合,这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在当前和今后必须努力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改革进程中,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争 议一直没有间断过。近来有的学者又提出中国经济学有 没有“主流派”的问题,并指责批评以“华盛顿共识” 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是所谓“冷战思维”,还有人说强调 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加强宏观调控和注重社会公 平是“向旧体制的意识形态后退”、注重公平“有某种民 粹化倾向”。这些理论上的争议,关系到中国经济学的发 展方向,也关系到深化改革的取向,应当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社会决定国家”历史观形成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并明确指出,社会决定国家,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原则和思想。只有运用这一历史观来指导改革,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权力高度集中、社会生活过分国有化的旧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