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职业语文将职业活动与语言应用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语文教育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两个维度延伸为"认识事物、与人共处、处理信息与展开思维"四个维度。强调突出了理解、解释在语言能力生成机制中的作用,强调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对话,建构思想,为学生的语言能力生成提供合理的、可靠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创造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为语文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出发点。"语文创造教育"具有两个含义:"语文的创造"的教育;通过语文教育而实施的创造教育。语文创造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逻辑思维教育包括语义学意义上的形式逻辑思维教育和语用学意义上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教育。语文创造教育的基本内容(或任务)决定着它离不开逻辑思维教育;逻辑思维教育可以直接服务于语文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3.
王松泉通过对语文、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教育这三个概念的研究与廓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语文素养规律观:语文素养是学习主体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是语文课程个性化的目标和过程;语文素养过程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语言教学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言语内容的教育为言语形式的训练服务,思维训练为语感培养服务,课堂言语实践为生活言语实践服务,教法为学法指导服务,是为王松泉语文素养五律观。  相似文献   

4.
韦志成先生是当代优秀的语文教育者,是众多研究语文教育的专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他针对"语文是什么"和"怎样教语文"这两个问题,提出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利用情景教学、艺术教学来革新教学方法,并主张教师、教材与教学方法共发展,勾连"三维目标",为我们当下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知识与能力——言语和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过程与方法——科学与艺术共为效率服务;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美启智,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的基本矛盾包括语言与言语的矛盾、语文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矛盾、语文的可教性与不可教性的矛盾、语文直觉与语文思维的矛盾、语文的个性化要求与社会化要求的矛盾.围绕语文教育的这些矛盾,语文教育哲学主要研究语文生活、语文素养、语文信念、语文价值和语文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中,"功利主义"一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从古代的为教化、为修己、为功名,到当下的为应试、为谋职、为应需,功利主义重"物"不重"人",重"外"不重"内",重物质不重精神的实利性追求愈演愈烈。特别是当下,唯"应试"、"应世"马首是瞻,使伪知识、伪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泛滥成灾,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热情被磨蚀殆尽,心灵的提升、德性的修养早已付之阙如。所谓的"优化教学"、"探究性学习"、"能力本位"、"素养本位"、"存在本位",最终都不得不变成数字化的绩效考核,进而演变为赤裸裸的利益之争。在这样的情况下,透过异化理论的视角,认真审视、拷问语文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强化对心灵质量的关注,使语文教育复归学科体性和人性的和谐,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当代社会汉字书写、汉语使用的现状,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人们书写汉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汉语使用的规范性,就要从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师的培养抓起,而培养优秀的、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则是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三字一话"训练就是语文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据此,文章讨论了语文教育专业"三字一话"训练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三字一话"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情感的前提,语文教师应该在情感素养、语言表达及情感回应的积极性等方面做出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并积极寻找教育契机,以完善学生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的实质不仅仅是一般的社会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成员智育、德育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只有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性质、任务、特点,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文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而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守课堂教学,保证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有层次、有个性地朗读;同时通过引导动手做笔记、参与板书设计、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这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道德在时间上产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其间经历了政治制度革命和经济制度革命的过程。中国革命道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政治和经济制度革命成功后上升为国家伦理。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伦理也将与时俱进,但中国革命道德仍是当代国家伦理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的名称,是随着语文科的建设与发展逐步演变而来的."语文"是汉语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语文能力的整体性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辩证统一上.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必须强化听、说、读、写的整体训练.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其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它虽是现有大型汉语词典中质量最高的一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结合<现代汉语词典>象声词,从词目未收、义项未收、释义的不平衡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并作一些补苴,供<汉语大词典>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被提到高校日程上来,本文就我院师范性质的现实来思考与探讨,如何对大学语文课作以改革与调整,加强我院非中文专业学生文学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15.
刘兴均教授《汉字的构造及其文化意蕴》乃十年磨一剑而成之作,考证精审、严谨规范、合于认知科学理论与汉字研究之大势,明于字词之辨,为近年来汉字学研究之杰出者。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是体现教师专业化的素养。学习教育类课程是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职前教育是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职前教育阶段构建具有内在联系的教育类课程体系,能够帮助末来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为师范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奠定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汉字教学应当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汉字教学内容应包括汉字的发展和演变、造字原理、结构分析、变易现象等。  相似文献   

18.
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设计中文专业学生课外学习方案与考核体系,建立起校内外课外学习与实习基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探索."三个代表"思想是这一历史进程中又一个新的伟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里程碑."三个代表"思想是做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篇大文章的光辉典范,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思想是江泽民同志理论思维创新的产物,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