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的主体,其存在的基本价值在于维护和发展社会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这就给政府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提供了可能.同时,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政府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也是"经济人",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当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相悖时,政府就可能为谋求其自身利益而侵犯公共利益,背离政府行为的最初目标.因此,处理好政府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规范政府行为,明确政府行为的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府利益是人类社会当中存在的各种团体利益形式中的一种,是政府这个共同体的特殊利益。本文对政府利益的存在的客观性、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政府利益的内容、结构以及对政府利益的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是政府信用流失的重要外因.就政府本身而言,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欠缺,组织的公共性不足和行政理念上的缺陷,以及行政人的道德异化,则是导致政府信用流失的主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公共利益的问题,而公共利益内部又孕育着政府利益,本文从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的相互关系开始分析,进而分析政府利益扩张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克服政府自利性行为的有效途径。强调政府的根本职责是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共利益,探索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互惠与公正的基本路径,规避不适的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政府利益的非公共性倾向的特征主要在于:合理性、非主流性、隐匿性、膨胀性。政府利益非公共性倾向的回应及其矫正路径:满足政府的自身正当利益;抑制政府利益非公共性倾向中.不正当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以世界银行全球政府治理研究数据库(2005年案例)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对正式制度、公共信息、经济利益及文化环境四个关键因素与政府信用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制度和公共信息对政府信用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法治化程度每提升1个单位,政府信用即提升0.534个单位;信息透明度每提升1个单位,政府信用即提升0.443个单位.而经济利益和文化环境两个因素对政府信用不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影响.因此,可采取以下具体对策完善我国的政府信用管理机制,包括加强正式制度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政府及其官员的利益激励机制,加强信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用面临危机已成为社会共识,其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致使政府运行陷入困境.政府信用亟待法制上的硬性手段予以集中规范和调整,鉴于政府信用道德自律的局限性以及信用危机的日趋严重性,同时,为契合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议通过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建设、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重视政府信用的思想理论培育和研究等途径建设我国政府信用.为政府信用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从而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信用现状不容乐观,原因在于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任结构、司法权难以对行政权形成有效制约以及有关政府信用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政府信用必须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任结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例如建立政府自身信用信息评价与公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信力的失范极大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制约着社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并影响了社会市场交易与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规范政府失信,保证政府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己任,提高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必须从政府的内在驱动和外在监督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从政府的社会地位、当前我国市场发育状况角度论述了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性,指出政府的政策取向、行为示范和监督力度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当前我国市场失信惩戒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的不完善也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的原则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发挥作用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奖优罚劣"机制.分析了政府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包括信用法制建设、信用教育建设、信用网络建设和信用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传统政治生活向现代政治生活的转变 ,公共行政也从传统的官僚制行政向民主制行政过渡。现代政治生活要求当代行政应该是一个负责任、守信用的行政 ,而在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却存在着因政府不守信用导致的政府信誉下降的现象。本文从介绍几类案例入手 ,针对我国政府在社会转型期间面临的信誉低下问题 ,剖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结合其他国家或地区提升政府信誉的经验 ,思考我国有效提升政府信誉的途径和机制。最后得出结论 :追求完整的政府信誉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内在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政府(及其人员)不论在国内或国际,要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必须履行必要的国内或国际社会公共管理职能,这种客观职能决定政府(及其人员)必然是公益人与经济人的统一体。为此,必须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保证政府(及其人员)的合法行为、合理利益,防范其不法行为、不合理利益。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式政府,实质上是一种"参与式政府"。即允许民众广泛参与政府事务,使政府行为始终置于公众的关注之中,完成从决策反馈到社会反馈全过程。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提供有效服务、推进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府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而社会的和谐又需要一个民主的政府.民主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当前,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建设民主政府,广泛调动人民大众的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的创造性和各方利益,妥善协调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这样才能保障社会和谐局面的实现.反过来,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促进政府的民主建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是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巨大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往往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目前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活动过程中,需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对媒体的监管;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预警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公关能力建设,最终达到在突发性事件中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16.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服务是其本质属性,但在现实政策执行中,普遍存在着政府利他性与利己性的矛盾属性。从政府政治人与经济人承担的角色属性来看,政府自身利益的存在具有历史合法性与正当性,当政府自身利益偏离公共利益的视野时,其权力膨胀与利益放大影响了公共利益的实现,就会动摇其存在的合法性。从"政府是必要的恶"的理念出发,政府转型必须规制政府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相对实现,制定制度化的利益实现体系,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使政府权力与利益适度化,从而达到公共利益最大限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财政资金效益的范畴,绩效管理的管理主义和工具理性以及效率至上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相伴而生的是天价采购、资源浪费、权力异化等问题,这使得政府采购自身所蕴含的公共价值无从体现。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价值内生于公共价值当中,政府采购对资源的配置、对物品的分配、对利益的调整等,均应以公共价值为宗旨和归宿。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终极指向是为公众创造更多的公共价值,而非仅仅重视政府采购任务的完成和单纯的方法、技术的改进。从对政府采购的公共价值分析入手,从顶层设计、实现路径、协同管理和绩效评估四个方面提出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创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在公共服务民营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政府失灵"的分析,指出公共服务民营化是解决"政府失败"问题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选择,并已成为全球行政改革的主要取向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主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参与作用、监督作用、引导作用,所以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公共政策功能,从激励和规制出发,消除不合理的管制,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对公众进行必要的帮助,以促进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政府采购监督体系有助于我国廉政建设,有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节约采购资金,还有利于实现自主创新等政策目标。然而我国现有的政府采购监督法律体系不完善,还存在政府采购仅限于流程监督,缺乏专业的外部监督,缺乏有效的质疑投诉体系等问题。必须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法律法规,重新构建包括内部监督、外部专业监督、社会监督、有效的投诉质疑救济制度在内的监督体系,以确保政府采购市场规范、高效的运行,实现政府采购的各项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0.
政府权力异化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政府权力异化的结果是公共政策偏离公共行政的目标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腐败。政府权力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原因,也有制度的缺失、无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原因。防范政府权力异化,重要的是避免利益冲突。为此,首先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其次要规范政府行为,最后要提高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