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西抗战中的边疆民族关系王文成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并反过来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云南是一...  相似文献   

2.
云南经济在抗战时期的新发展杨德慧云南是祖国的西南边睡,由于多民族、多山区以及历史上的种种因素,造成了云南地区生产水平的多层次经济的特点,直到抗战前夕,云南经济的发展比起内地要缓慢得多。到抗战时期云南成了大后方,同时又是滇西抗战的前方,这就形成了云南特...  相似文献   

3.
作者分析了滇西抗战在整个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阐述了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环境在铸就滇西抗战历史地位中的作用。以热爱祖国、团结奋进、谋求和平与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为宗旨,揭示了滇西抗战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3,(11):61-63
滇军在抗战中乃国之劲旅,出现了众多的抗日名将和抗日烈士。滇军抗战出师40余万人,牺牲10万人以上,在徐州会战、中条山战斗,以及支援滇西抗战中,打出了威风,立下了功勋。滇军在抗战中显现的民族精神,是滇军的光荣,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的光荣。  相似文献   

5.
正腾冲,这个不大的小城,恬静而安详,纯朴且悠然自得。因为这里地处滇缅边界,是云南连通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的商贸口岸,既是元明以来的边关重镇,又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23个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而充满神秘色彩。腾冲是滇西缅北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最为惨烈的战斗,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全民抗战"的典范,这段历史也让这里充满了正义与责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云南,滇西民族商业资本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成为云南民族商业资本中的代表.本文从滇西民族商业资本的转化着手,研究了滇西民族商业资本和近代云南社会的相互关系,认为近代滇西民族商业资本虽然有向产业资本转化的一面,对近代云南社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但当时云南社会的内在限制和外部条件却使近代滇西民族商业资本更多地滞留在流通领域,走上了商人支配生产、商业资本主义和封建土地制度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张利杰 《人文杂志》2023,(11):130-140
1936年前后,晋绥两省成为中日交锋的前沿地带。中共把“经营山西”作为“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国民党则将两省视为南京中央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联手抗日的重要阵地。然而,国共两党并不了解对方的抗日谋略,中共为了“争取迅速对日作战”倾全军之力东征山西,国民党则因担心日本势力插手而欲从速阻拒东征的红军。国民党中央军大批开入山西后,中共为保存抗日力量主动撤回陕北,待陕甘后方稳固后再东向抗日;国民党则顺势将中央军留置晋绥周边,悄然转化为防日的国防力量。东征之役虽是一场内战,但其缘起、过程和结果都深受国共抗日筹谋的作用。它客观上改变了双方的抗日布局,影响了两党的关系走向以及全面抗战初期山西抗战格局,在抗战史中具有一定的枢纽意义。  相似文献   

8.
滇西抗战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光辉体现.滇西缅北反攻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关键一战,打破了法西斯轴心国会师中东的战略企图,这一战役的胜利,是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滇西抗战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盟中的“四大国”地位,并由此获得了战后重建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影响这次战争进程的固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一类的大型会战、决战.但象滇西抗战这类发生在特定阶段和背景下的局部战役,却也可能成为战局演变的契机,有其不容忽视之处.本文仅就滇西抗战的背景、获胜原因及其历史影响作一浅论,期作研究这一问题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伊始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副产品",中国地方政府的准企业组织特征随处可见。承担基础设施投资与提供公共服务的双重职能使地方政府成了特殊的预算体,在现有的行政代理体制和政绩竞赛制的引导下,它们倾向于不顾自身财力通过地方财政赤字来扩大地方支出,因而,在当代中国产生了较为复杂、较为严重的地方政府软预算约束现象。本文通过地级以上市的地方财政数据验证了这一观点,旨在引发对地方政府软预算现象的关注,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型和公共财政等方面改革。  相似文献   

11.
滇西三大历史之“谜”的探索及其意义刘达成一、“人猿相揖别”与人类起源于滇西之谜在云南,特别在滇西文化走廊所辖18.3万平方公里的境内,①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曾有过十数次震动国际学术界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在中外历史上实属罕见。1938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等...  相似文献   

12.
元代云南的货币政策是与当时全国统一的钞锭政策相悖的特殊币政.一方面,贝币仍然作为公私通行的主要通货使用;另一方面,金银作为货币在许多地区流通.作者认为,元政府之所以给云南特殊币政,其原因有二一是云南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加之与沿海诸国间贸易往来密切,贝币市场较为稳定;二是云南盛产金银,以贝兑换金银和赋税征收金银获利甚丰.  相似文献   

13.
抗战前阎锡山同蒋介石的关系智效民西安事变之前,阎锡山是继张学良、杨虎城之后与中国共产党以“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关系”实行合作①,并被誉为“其守土抗战的主张确能深入民众”②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首领。近年来,人们已经从党史研究领域对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在东方战线上以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经八年浴血奋战,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最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云南人民用自己的血汗筑成了滇缅公路,打通了国民党统治区后方的国际通道;在滇西沦陷以后,又奋起打击日本侵略军,并支援和配合中国“远征军”对日军的反攻,取得了滇西抗战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的民族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近代云南的交通运输与商品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近代云南交通运输技术变化的考察,展现了近代云南商品贸易发展的历史状况。认为:马帮和背伕是云南历史上的传统运输方式,这种传统运输条件下的云南地方市场被局限于极为狭小、分散和封闭的状态。1889年蒙自开关后,人畜并重的运输方式逐渐变为以马帮运输为主,形成了近代云南马帮运输的三大干线。市场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玉溪、个旧、蒙自、下关、保山、昭通、曲靖等商品中转市场出现。但此时的云南地方市场还未从根本上改变旧式市场的性质。1910年滇越铁路的通车及抗战期间云南交通技术要素多元化的变革,使云南的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观。云南地方市场自此也发生较大变化,表现在商品流通量激增和市场结构变化,服从于近代格局的更大的中转市场(蒙自、下关、昭通)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6.
1935年初,红军长征进入藏区,国民政府中央随即电令西藏噶厦地方政府"围剿"红军。8月,出于对红军长征可能入藏以及中央军入康、班禅返藏、诺那入康宣慰等因素的综合考量,2000余名藏军声称奉命"离防助剿"红军,但遭到了马步芳、刘文辉等川康青地方实力派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在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否认了之前曾电令噶厦地方政府"助剿"红军的事实,严令藏军不得逾越防地。奉调、误会与假托成为整个事件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关键词,涉事各方根据自身的利益诉求,进行着各自不同的注解。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在工矿业内迁对云南产生影响的问题上,同样依据史料,但不同的作者得出了不同结论。有的作者认为:使“云南的工业发展也很快”;而有的作者却认为,内迁对云南“当地的工业发展影响不大”。本文认为:依据史料得出结论,不仅要看工矿业内迁云南的数量,更要看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抗战时期,云南人民也不遗余力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家祥 《学术探索》2007,(3):131-134
保障女性高等人才的充分就业,是发挥女性人力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云南作为西部边疆省份,经济较为落后,人才缺乏,为此,积极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女大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是政府和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云南高校实际的调查研究表明,云南省女大学生的就业相对于男生而言,就业质量较差,主要存在就业空间小、机会少、难度大等问题,其根源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为此,研究认为,只有在探索云南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职能、创新女性就业渠道、促进高校的改革、提高女大学生的素质等方面工作,才能切实保证云南女性高等人才的充分就业,发挥女性人才在云南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洋政府时期,云南食盐生产虽然继续巩固了清末形成的滇中、滇西、滇南三片区盐业生产格局,但清代黑盐井在滇独大局面于民国初期已受到了强烈挑战,同时,盐产量总额也比清代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这一时期,部分大盐井和全省的总体盐产额都有较大的波动,而卤矿含盐量的变化、燃料成本的变化、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无疑都会影响到盐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中央与云南地方实力派人物龙云之间的复杂关系演变,是这一时期西南边疆区域波诡云谲政治形态的重要内容。七七事变爆发初期,龙云派遣滇军出战,与蒋介石关系仍属相安。伴随全面抗战日渐深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中央与龙云围绕政治、军事权力诸方面展开了复杂博弈。虽然1938年7月龙云武汉之行暂缓了双方矛盾,但12月19日汪精卫由昆明出走河内,蒋介石对龙云猜疑日深;而龙云对蒋介石不断压缩地方实力派的生存空间的反击也日渐强硬,双方关系走向分裂,最终发展为蒋介石以武力改组云南省府。这一“非正常”的央地关系形态折射了国民党政权的脆弱性,呈现出近代国家建设的艰巨历程,也彰显了西南边疆与国家发展荣辱与共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