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中国农村 “乡政村治” 治理格局的稳定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中国农村“乡政村治”治理格局的稳定与完善徐勇(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政经分开的“乡政村治”格局(即国家的基层政权建立在乡镇一级,乡镇以下实行村民自治)。在“乡政村治”格局下...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的宪政主义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 政 主 义 是 人 类 长 期 政 治 实 践 积 累 的 政 治 文 明 成果 。它以 制 约权 力 对人 类物 质 财富 与精 神 价值 的不 当 介入 ,来使 权 力与 人 们的 物质 财 富创 造和 精 神自 由价 值 的获 取形 成 良性 的互 动。 宪 政作 为 一种 “主 义”,有其 独 有的 制度 逻 辑。宪 政 主义 是最 能 体现 政治 文 明的 一种 意 识形 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宗法“政”、“治”发微高兆明牟宗三先生曾将政道、治道分别定义为政体的基本原理与政府基本职能之运作,这在总体上是确当的。“政”道是关于社会国家生活的基本原理法则,是如中国古儒所说的天、道、理,“治”道则是关于管理社会国家生活的基本方法手段,是如...  相似文献   

4.
《尚书》首先强调的是君王之德,并要求“德纯一”,力戒“三风十愆”。并提出了君王之德与治政养民的辩证关系,“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揭示了“慎徽五典”、“明德慎罚”等实施“德治”及法、德相济的几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贾乾初 《东岳论丛》2012,(11):19-25
王畿以四无说、现成良知说,发展了阳明的良知之学,在阳明后学中允称重镇.他在政治方面亦有系统思考,并非乏善可陈.其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一体之治”的思想,基于良知,以无欲为本,明圣学,鼓吹德礼之治,强调即业以成学;其次是“政学合一”的思想,主张以政为学、政在学中、政学不二、心平政平等.  相似文献   

6.
俞秀玲 《江淮论坛》2012,(4):105-109
二曲是在重“实证”、“实效”以及与民“实惠”并求通“可行”的基础上来阐述其政治哲学思想的。二曲认为王道之政的关键,一方面须重视修齐治平之学,另一方面须行“实心实证”之政,还须实施重民养民之策。只有通过这些政治措施,儒家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治以贤始,即以贤终”的王道之治才能得以实现。这一阶梯式的王道演变措施使得儒家的仁政之治不再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7.
乡政村治的“乡政”与“村治”是组织性质不同,但又共存于国家—社会范式下的制度与模式.面对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该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包括“乡政”与“村治”无法有效衔接;村民自治组织行政化现象严重;农村社会的基层财政吃紧,无法进行有效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农村社会治理模式亟待创新.未来农村社会治理可采用“有限主导—合作共治”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党政治哲学的几个问题迟汗青研究执政党的政治哲学,就是实现这种“自觉”的必要的理论建设。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治国先治政,治政先治党,治党必先明确党的灵魂,党的灵魂就是党的政治哲学。我们党的政治哲学不是关于党的性质、纲领、宗旨、路线、指导思想、理论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治理是一个事关天下“公私之交”、社稷“存亡之本”的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诸如“治理”“治术”“治具”“治法”“治政”等思想一以贯之,形成了中国古代所特有的治理思维,这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独特的。对于中国传统政治而言,治理本身就蕴含着中国古代的政道和治道。中国历代诸子也大都将治道或政道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加以探讨和实践。纵观中国传统,所谓治道或政道,就是“因循而治、杂采诸术、阳儒阴法、以道御之”。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诸如轻重、刑名、礼乐等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的中国治术或政术。  相似文献   

10.
宪政:政治文明的题中之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政 是现 代政 治文 明 的基 本 标志 和重 要 载体 ,是 政治 文明 的 题中 应有 之义 ,政 治 文明 是宪 政 的前 提条 件 和支 撑力 量 ,是宪 政 发展 的动 力 和归 宿 。在一 定 意义 上讲 ,没 有宪 政 就没 有现 代政 治 文明 ;反 之,没有 政治 文 明,所谓 宪政 也 是一 句空 话。  相似文献   

11.
龚世学 《天府新论》2016,(3):137-144
文章探讨中国古代符瑞文化的释名、界定、表达范式、构成质素、本质属性、物象分类等本体论研究相关问题。认为:符瑞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符瑞拥有三种基本表达范式,包含天命、德行、王权、征兆等四个基本质素;符瑞具有奇异性、吉祥性与必然应验性,分为大瑞、上瑞、中瑞、下瑞四个等次,动物瑞、植物瑞等九个类别。符瑞文化本体研究是全面、深入开展符瑞文化研究的基石,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农村村级治理模式创新:复合式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村级治理形成一种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政村治”模式.在这种模式引领下,中国农村的村级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显示出其特有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近年来,中国现有的村级治理模式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扰,显现出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因此,基于实践的探索,中国应构建新的村级复合治理模式.新模式建构的重点在于:明晰乡村责权关系,发挥“乡政”、“村治”两个主体作用;明确村级“党”、“政”定位,激发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两个核心要素的积极性;提升农民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包容两种精神;扶持发展民间组织,拓展市场、第三方参与两大救济通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梳理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轨迹,重点分析目前“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下凸现的几大矛盾关系,并总结全国各地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有益经验,提出了“乡政村治”矛盾障碍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岩 《理论界》2008,(8):113-115
“尚贤”思想,是墨予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墨予“尚贤”思想的产生既有时代动因,又有阶级动因。“尚贤”思想包括重贤之因、众贤之术、选贤之阂、选贤之标准和原则、用贤之制度保障等丰富的内容。深刻理解墨予“尚贤”思想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进而实现科学治政、科学管理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乡政村治”模式在实践中异化村民自治的性质,形成了乡村关系中的诸多复杂矛盾,并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即“附属行政化”和“过度自治化”。据此对这两个极端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意见。  相似文献   

16.
“乡政村治”管理体制是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而产生的,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乡政村治”在运行中暴露了其在治理架构上的缺憾,导致在实践上的矛盾和管理中的偏差。矫正“乡政村治”管理体制,要明确界定各级的职能定位,理顺各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创造村民自治的良好环境;探索卓有实效的方法,在真实、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四民主”上下功夫;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社会治理的宗旨和理念;以政策调整为主线,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的支持与反哺的力度,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的和谐与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7.
德法同治,简要地说就是用道德和法律同时治理国家,其实质就是治国的方略问题。古今关于如何治国,历代思想家、政洽家的论争不断。我国自古有“以仁待人,以德治世”的传统。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开我国历代“以德治国”之先河。而与之相反,战国末期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却主张“为治者—…·不务德而务法,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提出“法治”思想。在西方,公元前八至六世纪的古希腊、罗马政治学说,又极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相近。在古希腊的城邦制下,亚里士多德提出治理城邦就是追求至高无尚的“善”,亦即我们今天的“…  相似文献   

18.
吴萍 《兰州学刊》2002,(6):53-54
在“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下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即乡政基层政府是村社区公共权力运作的监督者 ,而不是领导者。但在实际的村治运作中 ,政府却往往干预过多、过深 ,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浅析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政权控制力的弱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最低一级政权即乡镇政权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的“党政不分,政社合一”变成了“党政职能分开,乡政村治”;经济上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变成了“所有权不变,经营权分离,农户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格局。在这一体制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实践的结果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力明显的弱化了,它既反映了社会历史进步性的一面,同时又从体制和管理上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好这一社会转型期的现象,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本文谈些粗浅的看法。一、社会现象与历…  相似文献   

20.
在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我国农村基层形成了“乡政村治”的基本政治格局。所谓“乡政”,是指以乡这一级作为国家基层政权单位,代表国家,负责执行国家政务;所谓“村治”,是指以村这一级作为社会自治单位,代表农民,负责治理农村内部事务。目前乡镇政府同村委会的关系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协助与合作关系。这种变化的确给乡镇政府行使国家管理权和推行政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制度和组织机理来看,之所以出现这种困难,根本的原因在于授权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