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俊文 《南方论刊》2013,(8):I0009-I0011
<正>在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受限于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许多城市不约而同地选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对于如今饱受四个难以为继困扰的深圳,更是不会例外。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福田区迎难而上,永立桥头,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2006年,福田区前瞻性地设立了"文产办",以"中心区经济文化圈"的建设来发展文化产业。这是基于现状,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清醒认识和精准定位。几年来,福田区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推手,作为建设"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重要支撑,全力打造文化创意先锋城区。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有调整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模式,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综合服务环境;创新选人用人育人机制,提升干部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提升区域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确定区域发展定位,是制定发展战略、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产业选择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础.临沂市兰山区确立并实施了"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建设区域经济龙头区;突出商贸物流第一亮点,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发挥中心城区第一优势,建设宜居城市标志区;塑造沂蒙文化第一品牌,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区域发展定位,引领区域经济实现了科学发展、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方论刊》2011,(5):116-119
莲花山上,花开正艳;红树林里,鸥鹭集翔。福田区,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把文化产业作为打造"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有力支撑。通过政府扶持引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塑造品牌、建立总部等方式,  相似文献   

5.
徐晓玲 《南方论刊》2012,(4):93-95,105
作为广州的核心区域越秀区,在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历史时期,已成为广州发挥世界文化名城"文化引领"功能的主要区域,必将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越秀区如何作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将文化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将文化资源要素注入到经济发展、城市更新过程中,以文化品位增强城区魅力,以人文关怀提升居民幸福感,是越秀区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强化越秀作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区域品牌,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向科学发展转型相适应的文化动力、文化条件和文化环境,为建设"幸福越秀"和实现"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学真  高峰 《齐鲁学刊》2001,(6):112-114
知识经济最根本的特性是创新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区域增长极的形成。为了增加我国的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加强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和区域创新环境的培植。  相似文献   

7.
茂名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加快发展步伐,争当东西两翼发展"排头兵"。这就要充分发挥茂名人力资源、石化、农业、地理区位、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把握机遇,利用广东省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区域经济新格局加速形成的有利条件,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更为活跃的角色,在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增强发展动力、突出发展主导产业等方面努力,同时,抓好协调和保障工作,这样,完全有条件把茂名建设成为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粤西经济强市"。  相似文献   

8.
四会以"历史名城、岭南山水、现代都市"为定位,致力于打造"岭南文化优雅之城",四会创建岭南文化优雅之城是根据四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四会所处的区域位置和未来四会城市规划而提出来的。因此,本文着重从城市环境、市民素质、经济文化产业方面探讨如何打造"岭南文化优雅之城"。  相似文献   

9.
符宇忠  邹燕 《理论界》2009,(4):54-56
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思想,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推进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必须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必须形成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必须营造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社会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王舒宇 《学术探索》2006,(5):133-136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云南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从云南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和进行。云南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是要紧密结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特点来进行,发挥自主创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二是要紧密结合各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环境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进行,充分发挥昆明的科技高地优势及各州市的特色和优势;三是要把创新文化建设作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燕 《南京社会科学》2012,(2):34-39,56
在决策理论与子公司发展理论基础上,分析提出在华子公司高管团队决策效力的三个构成变量分别为高管团队的管理连结、决策全面性和决策自主权。对决策效力与在华子公司战略导向的关系及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辩析1,06家在华子公司样本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华子公司高管团队决策效力的三个代表变量均正向影响子公司战略导向,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决策全面性与战略导向的关系、正向调节决策自主权与战略导向的关系,而对管理连结与战略导向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正确认识与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与发展,是辩证思维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眼光,体现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取向与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现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13.
沈晓 《云梦学刊》2007,28(2):123-12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徐顽强  张红方 《云梦学刊》2011,32(2):13-18,3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长期的战略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有实质性突破,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取向孕育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维,并在这种全新的思维下,提出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面对WTO和西部大开发,或者说在西部大开发之际加入WTO,这未必是有意之举,然而却为中国的现代化与改革开放,同样也为江苏省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本文首先分别考察WTO和西部开发,以探索二者的结合点,其次具体分析WTO与西部开发的关系,最后探讨二者的结合给江苏省带来的机遇。一 WTO是一个超国家的经济立法和 司法机构,其规范高于个别国家的法律 规范。任何国家的经济立法只要与 WTO的规范相抵触,就可能被判违背WTO规则和遭到制裁。WTO要求各成员“一揽子”接受有关的协定和协议,不得提出保留。WTO通…  相似文献   

16.
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本文力图从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化 ;国情决定发展战略 ;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科学的战略决策指导伟大的实践等方面论证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道理 ,以期引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培养新型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也是市场经济建设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我国在创办社会工作专业过程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办学方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加深学生对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理解,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如何保证社会工作专业队伍的政治素质等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目前社会工作办学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努力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确立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6):142-143
生态安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经济发展中,“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形成了诸如生态恶化、资源枯竭、自然灾害频繁等生态环境问题。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正确认识生态安全的重要性,确立生态安全新战略。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产业是一种知识、技术、智力高度密集型产业,具有低耗优质、效益高、增值快等特征,成为替代或改造传统产业的战略产业,然而信息产业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趋势逐渐加重,必须走与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化进程与企业战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铁波  曾萍 《学术研究》2012,(3):52-59,159,160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制度安排,企业针对这种制度安排构成的压力选择新战略反应.作者构建了一个制度压力下企业战略反应的模型,并运用模型分析当前的制度压力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度化进程对企业战略反应的影响.研究认为,制度压力下组织可以采用适合于自身的战略反应;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压力尚不够强大,龙头企业将根据自身战略目标与外部制度压力一致性程度的高低,选择顺应程度不同的战略反应,不同的战略反应将对外部制度压力产生强化或者消退作用,进而影响到其他企业的决策,最终促进或者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