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聪聪 《民族论坛》2008,(10):46-47
迎香火是一种民间宗教信仰,这种信仰植根于古老的农耕生活。迎香火活动反映乡民的祈求,包含着深层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的瑶族,信奉盘瓠,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是瑶族拜祭盘瓠的传统节日。此外,各地瑶区又有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粤中龙门蓝田瑶族,中秋之夜,全族举行"舞火狗"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情趣盎然。是日白天,各村未婚少女都上山割藤条和摘黄姜叶;各家分别准备大把香火,由姑娘们按户集拢,跟藤条、黄姜叶一起集中堆放。晚上,夜幕降临,皓月高悬,全村未婚少女集聚一起,由指定的两名中年妇女为之装束:每人的手臂、腰、腿部都用藤条捆满黄姜叶,并在藤条上遍插燃烧的香火,头戴的草笠上,亦插满香火。梳妆完毕,姑娘们由高至矮排  相似文献   

3.
弘化寺是明正统年间敕建于河湟地区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经明朝和清初的优渥和扶持政策,盛极一时,掌握着当地宗教、政治、经济、税收等权力。随着清朝的拓疆开土,弘化寺一带不再是边关,不再是朝廷倚重的对象,在整治中趋向衰败。在历史演进中,弘化寺一带由番地变为汉地,民族格局亦从纳马番族转变为汉、回二族。随着地理文化生态的变迁,弘化寺的香火和信徒日益减少。弘化寺不仅见证了甘青交界藏传佛教的兴衰,亦映照了区域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敖包与玛尼堆之象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繁衍生息的草原、森林地带,旅人们常常会遇到一种在平地上或路边堆起的土包或用石块、树木垒成的石堆,当地人把这种石堆叫做“敖包”(又称鄂博)。在藏人繁衍生息的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山麓或草地上,旅人们也常常会遇到与敖包大致相似的石堆,当地人把它们叫做“玛尼堆”。人们对这类石堆,抱着十分虔敬的态度。1993年春,笔者到云南省丽江县玉峰寺进行民俗考察时,在山坡下见到一个规模相当大的藏民的玛尼堆,石堆上镌刻着藏传佛教六字真言的石块,历历可见。玛尼堆旁刚刚祭祀过的香火余烬还散发着热浪。在其他民族聚居的地方,往往也有类似的崇拜物,供人们祭拜。这些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堆,又是自然崇拜民俗文化的象征,潜藏着深厚的原始宗教心理。  相似文献   

5.
长汀河记忆     
离开故乡皂市已有30余年,小镇留给我太多的记忆.皂市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历来商贾云集,是区域商品集散地,距省城武汉90公里路程,有“小汉口”的美誉.山名日五华,虽不高,千年古刹——白龙寺却香火甚旺,吸引着一代接一代的善男信女,最具灵性的要属长汀河了.小河从北向南穿境而过,将小镇分为东西两半.连接两岸的五孔石桥应该也有过百年的历史了,名日西大桥.河水可通江达海,经汉江汇入长江.西大桥的两端是面朝河水错落有秋的低矮民房,这里的人们守望着母亲河不知养育了多少代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寺庙宫观的香火背后,在聚礼共拜的清真寺和敲响祈祷钟声的教堂之外,还有一个分布在全国各地数以亿计的民间信仰群体。这个庞大的多民族群体中的普通民众,分别以家族、宗亲、村寨乡里为根基,世代传承着他们的信仰观念、信仰习俗,度过他们异常纷繁复杂的信仰生活。复杂多样的民间信仰的存在和发展,是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来民间文化空前繁荣的组成部分,它们实际上是宋代以来民间文化高潮的延续。这里所谓的民间信仰,指的是普通老百姓所具有的神灵信仰,包括围绕这些信仰而建立的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它往往没有组织系统、教义、教规,既是一种集体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养狗,是在蒙古民族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习俗和文化。从内蒙阴山岩画和古代的各种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草原民族很早就有养狗和用拘捕猎其他动物或搬运东西的习俗。在草原上没有一家不养狗。人们平常以“屋外听不到狗叫声,圈内看不到一只羊”来形容家境之贫寒,因此再贫穷的家也得养一条狗。因为蒙古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养狗一是为了防止牲畜和人被其它野兽及坏人、匪徒等袭击抢劫,同时狗的叫声象征着人家香火兴盛。否则就意味着销声匿迹,或者有什么不测。俗话说:“走马是遥路之伴,好狗是兴家之星”。足见,…  相似文献   

8.
2016年3月7日,湖北省黄石市东方山教协会成立,这是湖北省成立的首个以山为依托的区域性佛教协会组织. 湖北黄石东方山佛教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唐以来,佛教香火绵延不断. 目前,东方山已建有12座规模不同的佛教寺院,其中又以弘化禅寺规模和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9.
数千名华裔泰国人拒不参加1985年度的祭月仪式。多少世纪以来,由中国来到泰国的移民每年阴历十月的月圆之夜要祭月。这一天夜里,他们为月神供上甜点、猪头,还燃起香火。但据万象报纸报道,1985年祭月人数减少一半。原因是,许多信徒认为,自从人类的脚踏上月球之后,月亮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该地区文化历史的发展,使得磁器口信仰文化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宗教文化种类多样;第二,信仰文化与袍哥文化关系密切;第三,信仰文化与水,与龙信仰有一定关联.目前,磁器口地区的佛教比较兴盛,其中尤以宝轮寺香火最旺.除了宗教信仰,磁器口的民间神灵信仰也很发达.  相似文献   

11.
佛殿乐作为佛教寺院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深受安多藏族人民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藏传佛教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佛殿乐在拉卜楞地区俗称“道得儿”,即藏语文中的“道得儿”这一名词较早见于《至尊贡唐·丹贝仲美传记》、《金瓦寺目录》、《安多政教史》等著作中。“道得儿”一词多义;如仪仗队,包括香火、伞盖、旗幡、乐队等都称作“道得儿”。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演变为对佛殿乐曲和所实用乐器的总称专用名词,对演奏员称作  相似文献   

12.
白云山访仙     
陈曦 《民族论坛》2006,(11):52-55
白云山,“西北最大的道教圣地”,它是陕北、内蒙、山西交界地带年年香火最旺的地方——单是它的头衔和盛名就足以构成探访的冲动。我的白云山之行既不是高人雅士的仙游,也不是善男信女的求拜,我只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对这座有名的道教神山进行一次礼节性的探访。当然,如果有可能,我想与山上的住持展开一个关于人生的对话,他的名气正随时代的推演像山上的白云一样慢慢飘散、扩大。  相似文献   

13.
广化寺建于元朝年间,据传皇帝之女到此地游玩,不幸病故于此,皇帝对公主无比宠爱,为纪念其女,花重金建一寺院,名曰——广化寺,此寺院有大殿、二殿,并建有两座30余米雷锋塔,寺院气势宏伟、壮观,香火兴旺。寺前500米处有一主持和尚死后埋在寺前称和尚坟,在往前500米有一奶奶庙人称南山,周围几百里到此游览上香,名传四方。大金国十年,双塔重修左边一塔。清代地震倒塌,另一塔1963年被洪水冲倒,由于资金之故,未能修复,人们很是惋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华人家族企业的典型特征出发,探讨了家族企业治理中所相应出现的矛盾与问题,而它们能否得到解决就成为决定家族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此外,本文运用人类学之研究方法,深入观察了本文个案家族企业——台湾DC集团,观察其如何化解这些矛盾,让家族企业在这一条道路上发展得更远.同时藉此说明了家族企业的治理方式并非一定不佳或落后的经营模式,唯有立足于企业本身实际经营背景与情况,引进现代管理科学与公司治理,才会使得家族企业的香火绵延不断,雄踞世界经济之林.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湖南省凤凰古城是纸扎工艺的故乡。自唐代至今,已走过了十三个世纪。然而,在“文革”期间,它却一度面临灭绝的边缘。是一位奇人,毅然接起了凤凰纸扎工艺的香火,使这门工艺在改革开放年代里名扬全国、蜚声海外。这位奇人便是聂方俊。聂方俊,人称聂胡子。1931年农历6月20日出生于一个纸扎工艺世家。聂方俊在纸扎工艺上十分有天赋,10岁时便能进行独立创作。当他将自己扎制的风筝、蝴蝶、蜻蜓赠给伙伴们时,总能引起人们的惊喜和羡慕。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来了,纸扎传统工艺被列入“四旧”行列。老艺人被…  相似文献   

16.
双山寺猜想     
没想到立春一个多月后,又下了第二场大雪。雪前一个特别阴沉凝重的日子,与几位挚友来到离恩施城约40公里的白果乡两河口,沿山驱车盘旋而上,经过约两、三公里的村组路来到楠木坪村踏访古迹双山寺。听上辈人传说,这寺庙是先有和尚,后有尼姑。开始是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到这里后就不肯再走了,说是看中了双山,在这里修庙建塔。圆寂后,弟子就把他的舍利子埋在塔里了。寺庙香客不断,香火缭绕。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庙里都还有和尚。后来,外面来人,说是牛鬼蛇神要彻底铲除,和尚无处安身,就远走他方了。庙宇也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因为庙门与舍利子石塔修造得坚固,捣毁太费劳力才有幸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7.
公布家藏地契1件:完全以汉族地区传统的地契文书规范写成,立书时间为明朝洪武三年八月十五日,内容是瞿昙寺所辖"索俗户"开荒耕种"瞿昙寺大国师老爷"的"戎马水旱地"。根据地契标明的"四至",作者考察认定,作为当时"戎马水旱地"的"巴藏沟",是明代以后瞿昙寺传统香火地"七条沟"之一,地名至今仍在沿用,为现行行政区划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俗户"后人至今仍生活在原居地,即今巴藏沟乡的"索家村"。据此地契文字,作者提出瞿昙寺的建寺时间应比此前专家提出的1392或1393年早20多年;瞿昙寺建寺在前,受到明朝廷敕封扶持在后;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天聪时,察罕喇嘛从喀喇沁部来投诚后金。其后,奉太宗之命出使阿禄、外喀尔喀等蒙古诸部。五世达赖喇嘛所遣西藏首批赴盛京使团返回时,他作为清朝使者团的首领之一前去西藏(乌斯藏)。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时,他又以清朝代表的身份迎接路途中的五世达赖喇嘛。通过屡次交往,察罕喇嘛和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人物建立了信任关系。此外,他还作为商业贸易者在明清之间沟通货物。正因有以上种种劳绩,入关后清廷授予察罕喇嘛"达尔汉绰尔济"之名号。入关前,察罕喇嘛就创建过果忙库伦,开始管理在内八旗喇嘛诸事务,这种管理方式一直持续到康熙初年。察罕达尔汉绰尔济在北京的驻锡地是后黑寺和前黑寺(慈度寺),其寺庙和僧徒得到朝廷香火地和钱粮的供养。  相似文献   

19.
山里人流传山里的大新闻,揭根兰家六个妹仔,穷得只差没出门讨饭,如今却造林致富成了状元。揭根兰是偏远山区——贵州省锦屏县同古公社马台大队一位女社员,今年二十一岁,她是锦屏县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十二月被批准入了党,今年正月初二又和姐妹们上山整土造林,人们曾预言要断香火的一窝妹仔,如今却走上了经济振兴之路。 1958年,回乡务农的知识青年揭光清双喜临门:第一,被聘请当了大队民办教师;第二,妻子给他生下了第一个妹仔。可是喜会变忧,妻子生的第二个仔仍旧是女的。揭光清不服气,坚持还要生,结果一共生了六个妹仔,好不让人犯难!一下子,民办教师要养活八口之家,可不是吹糠见米的  相似文献   

20.
在黑龙江满族传统社会生活中,萨满充当着重要角色,行使着驱魔治病、祛灾求福、传承文化、喜庆娱乐等多重职能,彰显着满族民间信仰的文化魅力,为黑龙江满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