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阐述青少年在练习投掷项目中进行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论述了青少年在进行投掷项目力量素质训练时应注意的方法和手段,指出合理有效地专项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使青少年进行投掷项目训练时通过科学的力量练习达到较高水平,总结出一套新的行之有效的少年投掷项目运动员训练的方法,为以后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打下坚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 45名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力量训练手段进行分析研究 ,找出影响专项成绩的关键因素 ,为检查评定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水平提供准确、易行的检查性项目。通过R型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得到各项检查性指标与运动成绩的数学模型 ,制定出评定运动员力量训练水平的评定标准和评定方法 ,从而给教练员提供了评价力量训练水平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45名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力量训练手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专项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检查评定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水平提供准确、易行的检查性项目.通过R型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各项检查性指标与运动成绩的数学模型,制定出评定运动员力量训练水平的评定标准和评定方法,从而给教练员提供了评价力量训练水平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力量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45名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力量训练手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专项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检查评定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水平提供准确、易行的检查性项目.通过R型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各项检查性指标与运动成绩的数学模型,制定出评定运动员力量训练水平的评定标准和评定方法,从而给教练员提供了评价力量训练水平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5.
从跳高运动员的主观状态、客观因素、教练员的焦虑问题三个方面对背越式跳高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克服方法和建议,为背越式跳高理论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60名优秀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的调查,分析在特殊竞赛形式下,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变化的原因以及引起不同焦虑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性别差异、文化程度、运动水平、训练年限对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卡特尔16种性格因素测量表,对参加199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并以同年龄、同性别的普通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图表比较法、结合跳高专项的特点,对跳高运动员的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为我国高校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提供某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训练特征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着地支撑是影响和决定背越式跳高技术质量与成绩好坏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是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改进专项技术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篮球运动员协调能力直接影响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战发挥,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提高篮球运动员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及训练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训练方法主要有:强化身体力量训练法、发展肌肉内部协调性的练习方法、发展肌肉间协调的练习方法、篮球专项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对克服不合理的肌紧张,提出了经常性的变换练习手段和方法,训练时要在持球的情况下完成技术动作与篮球战术训练紧密结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跳高训练中遇到的助跑弧线问题展开分析,利用几何知识以及结合运动员的训练实践,同时,对跳高的助跑弧线的方向及助跑半径的确定作了比较系统的量化分析,旨在为以后的跳高训练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力量训练对掌握技术、技能和专项成绩提高有着直接影响.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对各种力量与400米栏运动员机体的影响、运动素质训练敏感期、跨栏跑运动项目所需力量的基本分析,探讨安排力量训练的顺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绝对力量的训练与方法,使力量素质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改善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跳高运动员心理自控能力的训练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种心理自控能力的训练方法,并对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从运动训练和心理的角度,探讨青少年在跳远比赛前的心理障碍及主要表现,对比赛前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影片拍摄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阶段的着地角、起跳角等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跨步跳中的着地角和起跳角均小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体现在摆动腿摆速偏慢和支撑腿的快速蹬伸能力较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助跑能力对跳远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参数及成绩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运动员只有在提高绝对速度的同时,进一步减少速度的损失率,才能更有效地使中国跳远运动员的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从各级体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是在教育系统以外形成的另一套体育和文化教育系统.该系统使青少年运动员因偏重运动训练而导致文化水平低,分流与退役安置困难.针对这些问题,从伦理学视角对其进行规律、价值及效益评价.指出要实现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需做到:1)人的发展应与社会系统的发展相协调;2)结合奥运战略,从物质利益和精神状态2方面关心人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包含伦理因素在内的多维目标和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掷标枪的基本力学原理和解剖机制出发提出了在运动员的训练中应有针对性地、长期地进行系统的专项力量训练,因为专项力量是标枪运动成绩高水平的保障。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体能是球类运动,尤其是身体直接对抗的球类运动达到高水平的基础.没有高度发展的体能水平,就不可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发挥高超的运动技术,达到有效的战术配合.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体能的训练一定要结合其专项,脱离专项的一般体能训练是不合理的,这一点必须引起教练员足够的重视.经过研究表明"YOYO"测试方法符合足球运动规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traces the origins, tactics, and reception of teenage feminism between the late-1960s and mid-1970s. Letters and essays written by teenage girls during this time demonstrate how girls saw feminism as a tool to challenge gender role socialization and build a supportive and collaborative community of girl activists within this revolutionary context. When compared to male or adult peers, teenage feminists during the Second Wave were perceived as illegitimate and inconsequential (Graham in Young activists: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age of protest.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Dekalb, 2006]. These perceptions have inadvertently positioned teenage feminism as a post-Second Wave “girl power” movement (Snyder in Sisterhood interrupted: from radical women to girls gone wild. Palgrave Macmillan, New York City, 2008; Siegel in Signs 34(1):175–196, 2007]. However, using primary sources written by girls, this paper illuminates how teenage and adult feminists created space within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to identify, discuss, and combat the particular gender oppressions experienced by adolescent girls. Through consciousness-raising groups, essays, and direct actions, teenage feminists focused on the materiality of sexual objectification and gender discrimination. Framing their own form of body politics, they fought against sex-specific dress codes, sex segregation in schools, courses, and sports, as well as lack of access to sex education and birth control. Teenage and adult feminists argued that these gendered customs trained girls for subservience that prevented them from attaining full citizenship. Vivid personal narratives by girls illuminate the impacts of feminism on their gender identity and relations. Ultimately, by challenging age divisions between the adult-dominated face of the Second Wave and the girl-focused Third Wave, this paper uses the voices of teenage girls to shed light on an earlier movement of “girl power” that has yet to be excav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