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浓郁的满族文化情结,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建国前,主要采取"隐式满族文学"的形式,对满族的尚武文化、贞节文化、风俗文化采取压抑性的抒写策略;建国后,对满族文化采取了张扬性的抒写方式。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与老舍的满族文化情结的创伤性记忆有关,反映在小说风格上,"含泪的笑"的幽默艺术和悲剧结局正是他的创伤性记忆的典型表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满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出版了大量学术论著,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满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虽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没有留下多少记载自己历史的文字史料;但我们今天却可以借助其神话传说、中原王朝的文献及考古学的新成果,以展示满族先世几千年的历史。三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满族先世的龙兴之地,这赋予了三江平原以厚重的满族历史文化底蕴,从而使三江地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3.
满族作为东北少数民族中一个卓越的代表,以自己特有的民族贡献丰富了关东文化的内涵,推动了关东历史文化的发展。在满族文化与关东文化的互动交融中,满族文化的很多特点和风情已经内化为关东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关东文化深深地打上了满族文化的烙印。文章结合满族的历史贡献,从关东历史的发展,冰雪文化的形成,饮食文化的创造,民俗风情的展示等方面探究满族在关东文化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满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节日习俗在与汉族的融合中受到很大影响和改变.但深而究之,仍能发现一些满族对节日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研了江西部分书院遗址的现状,发现有独立存在、坐落于村落、坐落于学校等几种情况,大多破败凋零.江西书院遗址有特殊文化价值:儒学教育的“道场”,尚学敦教的园地,教育传承的见证,古代教育和革命教育结合的基地,有着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独特景观.本文认为要从杜绝拆毁破坏,依托学校保护,建设地方文化中心,探索改造新农村的新路径,开设传统文化讲堂,进行特色旅游等方面对书院遗址进行保护利用,为发展和繁荣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历史悠久,风景名胜区众多,其中蕴藏大量人文景观,但在其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对河北省主要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其“分类”为分析研究的切入点,提出“有恢复价值的景观”“价值未被充分发掘的景观”和“需要新建设的景观”的人文景观分类方法,详细阐述了每项分类的依据、内容、问题和治理建议,为进一步阐述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性开发建设策略提供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民族文化的特征.满族早期,渔猎采集、畜牧以及战争掠夺在经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农业经济在此时处于从属地位,但已达到相当水平.而当努尔哈赤兴起时,满族进入辽沈地区,环境的改变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满族开始迅速向农业经济过渡.满族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也同其他活动一样反映在语言中,其独特的文化含义是与其他语言有别的.  相似文献   

8.
论旅游景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景观是旅游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旅游景观的研究主要探讨分析构成旅游资源的地理景观的结构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往景观的研究一般侧重于自然景观方面。人文景观在旅游景观构成中表现为一种文化上的气氛,其中城市中的文化景观还自具特色,其游憩系统随着当代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显出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开展对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景观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一、旅游景观的研究景观一词,不仅在地理学中而且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但其含义对不同使用者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兴产业——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青州旗城(北城)作为山东唯一的满族聚居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历史传统造就了青州旗城独特的人文文化和人文景观,为开展青州旗城文化旅游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化元素对于开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开展青州旗城文化旅游业优势以及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中,不能忽视对其非物质层面的挖掘和利用.对文化遗址非物质层面的关注,有利于使"静态"的遗址遗产"活态化"、保持文化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保障遗址遗产综合价值的实现,以及促进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对文化遗址中非物质层面的开发中,可选取如下路径:在实物陈列中挖掘、展示其非物质层面,在仿制品加工过程中开发、传承其非物质层面,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发展其非物质层面等.  相似文献   

11.
满族向有尊长爱幼的民族传统,尤对族中耆老,阖族晚辈敬之诚谨。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载满族“俗尚齿,不序贵贱,呼年老者曰马法。马法者汉言爷爷也。”此外,在清人随笔中也多有满族敬老的风俗记述,凡族中年高者欣逢辰瑞,全族有庆寿和颂寿之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文化景观是新的遗产类型--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借鉴文化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基于海洋历史文化的空间和地域特征,将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为海洋遗址遗迹景观、海洋历史场所景观、海洋乡土景观、海洋聚落景观、海洋关联性文化景观和海洋文化线路景观等6种类型.并通过自然和人文因素对海洋文化景观形成的作用分析,将海洋文化景观的系统构成划分为自然地理基底、具象质料和非具象质料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门罗的小说集《逃离》展现了独具一格的乡村景观,这些景观既是自然风景,也是人文景观,是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展现,既反映出了加拿大人的生活环境,也反映出加拿大人对于自然、宗教和社会的看法,整体上展现了门罗意识中的加拿大民族性.  相似文献   

14.
~~土地神之原型——社与社神的形成和发展@钟亚军$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1]〔东汉〕应劭撰.风俗通义校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2]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94. [3]南京博物院《江苏铜山丘湾遗址的发掘》[J].考古,1973,(2).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不断扩张市场份额,风景名胜区游憩景观开发越来越重视游人能够参与其中的历史人文景观及其存在环境的保护和开发.文章将历史人文景观及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或人工化的自然环境)作为风景名胜区游憩景观开发的对象,强调保护与开发相互促进方式,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针对性强的的保护性开发要素、指导思想、原则和策略构成的体系,为其游憩景观保护性开发建设的实施与决策提供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6.
汪子入 《理论界》2014,(6):54-56
剪纸作为满族的文化特征,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溪作为满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独树一帜,在满族剪纸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呈现了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剪纸文化产品特色不明显;产业与城市资源特点联系不够密切;对外宣传和营销相对滞后;缺乏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等中国满族剪纸产业共性和特性的问题。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融资渠道、扩大融资比重;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剪纸题材,彰显"异文化"特色;加强对外文化推介及贸易拓展;把剪纸文化产业纳入全市及区域产业发展格局等无疑是发展中国满族剪纸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龙胜旅游景观结构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胜各族自治县景观类型丰富,结构较佳,兼自然和人文景观结合的特点,因而兼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双重身份。文章借鉴前人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成果,根据旅游景观结构的概念及划分,再结合龙胜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实状况,把龙胜现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一步细分,以展现龙胜丰富的自然景观结构和人文景观结构。从龙胜旅游景观结构分析入手,根据龙胜旅游开发形式,针对发展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与矛盾,提出龙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满族传统文化的外在显性文化符号如语言、文字、服饰、居住、风俗习惯和传统精神信仰等方面都在逐渐淡化,并在整体上呈现出"趋同化"变迁.对于这种变迁趋势,许多人认为满族传统文化"汉化"、"西化",甚至有些人认为满族文化被"同化"而正在"消亡".针对这些观点,笔者从文化适应角度,结合实地调研情况,阐述了应该如何认识当代满族传统文化的"趋同化"变迁,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满族作为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曾有着自己特色鲜明的民族风俗习惯,虽然现在大部分风俗习惯已在满汉民族的交往融合中逐渐消失,变得不容易寻觅和辨认,但它们在满族民歌中却代代传唱下来。“人民的诗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人民生活及其一切特殊的色彩和乡土标志。”(《别林斯基论文学》)打开新近出版的第一部《满族民歌集》(博大公、李永海、赵志忠、白立元编,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在那一首首展示出丰富而广阔的民族生活的歌谣中,一幅幅带着“特殊的色彩和乡土标志”的民族风俗图画也扑入眼帘。 满族信仰萨满教,这是我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其崇信的内容,也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而在满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中,肯定人类自身价值的祖先崇拜则占有突出地位。因而,对满族来说,敬祖也成为一个重要风俗。满族  相似文献   

20.
益众 《理论界》2009,(8):1-1
长久以来,有关我国满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满学、民族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界反复耕耘的一块学术"热土".这块"热土"近来拂过一股清新之风,由辽宁大学江帆教授所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一书.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学术视角,打破了学科疆界,整合了民俗学、人类学、生态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满族共同体与族群原生文化、满族民俗建构的生态性本原、满族的认知与象征系统、满族的民间信仰与精神世界构筑、满族的口承叙事与社会记忆、满族民俗的功能、满族的文化适应与文化变迁等满族文化建构与民族生态进行了多维审视与系统剖析,赋予了满族文化研究这块学术"热土"以新的耕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