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庆市工业结构调整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调整重庆市工业经济结构为中心,以增大工业结构调整的利益空间、资源倾斜配置和援助衰退产业中的企业顺利退出为支点,针对重庆市工业调整的基本思路,提出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
调整援助是适应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调整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援助方式。它的出现对传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援助理论都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其援助的方法及具体的操作方式也都与传统的经济援助有很大区别,在近十年来,世界银行的调整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的影响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对于调整援助的影响人们却众说纷纭,意见很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不少经济学家和世界银行本身为准确地评价调整援助的作用作了很大努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援助面临着外部“新殖民主义”的舆论偏见和内部的诸多误解。中国援助对中国与受援国的双边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国际援助通过深化双边关系间接促进双边贸易,遵循“对外援助—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的影响路径,随着援助合作方的增加,中国援助的贸易效应也随之增加。因此,政府应从国际援助与贸易、海外投资的互动发展机制、基础设施国际援助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机制、国际援助与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等方面优化国际援助的策略,促进受援国产业的发展、就业率的提升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多维度扩大贸易效应,优化中国国际援助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美国对外援助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迫于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的压力,需要大量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下滑,国际收支平衡危机频仍,面对国内尤其是国会的反对,无法获得太多的援助拨款。针对这一状况,肯尼迪政府调整其对外援助政策:一方面将援助类型从以军事援助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援助为主,确立了经济援助,特别是发展援助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提出援助负担分担政策,要求西欧及日本等盟国分担援助负担。这些调整使得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开始走向制度化,并为以后美国政府以及国际援助体系的对外援助政策确立了基本框架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主导产业与产业发展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重庆市的产业发展重点时,应把既能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又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纳入优先发展领域;同时,要实施产业援助与扶植政策,援助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以减轻就业压力,扶植具有秉赋优势的产业为新的经济生长点;大力支持瓶颈产业及有助于产业资源开发与产业总体配置协调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身发展,取决于生产方式、分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新疆少数民族人口70%以上从事农牧业产业,边远农牧区是新疆经济落后的“根本性存在”.对口援疆把重点放在农牧区,构建起农牧产业升级、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平台,但在微观层面上,援助模式还要与农牧民主体性的内部结构调整相适应,形成生存方式变革与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已有六十多年历史,对外援助总额巨大、援助方式多样、援助对象广泛。在实施对外援助过程中,中国一直注重于人道主义和外交方面的考虑。应当适当调整援助政策,将对外援助与经济合作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由于国际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得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对外援助存在过高期待,求中国承担更多的援助义务。但从性质上而言,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一种基于自愿、立足于平等的发展中国家闻的舍作型援助,援助并非中国的国际义务,提供对外援助以不妨碍中国自身发展为前提。实施对外援助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关系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彰显大国地位、加强国际经济话语权,同时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兴产业的成长与传统产业的衰退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是由产业的产生、发展、成熟、衰退的变化规律所决定的,衰退产业是产业演进过程中的产物,产业的兴衰交替已是普遍的经济现象.从战略、组织生态、退出以及对某个国家的衰退产业的研究等方面分析国外衰退产业的研究现状.从衰退产业的识别、战略、调整、援助、转型、退出以及针对某一产业的衰退进行探讨等方面综述国内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有关衰退产业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对外发展援助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扩大。目前,欧盟对外发展援助已成为国际发展援助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成为发展中国家所需外援的主要来源。其中历史渊源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最初动力,政治、经济利益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根本动力,地缘安全战略利益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直接动力,全球利益则是欧盟对外发展援助的外在动力,欧盟对外发展援助就是它们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产业竞争力问题成为各国经济政策的焦点和重心。不仅许多发达国家为优化其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纷纷抛弃不干预政策,以国家的力量参与或插手产业经济活动,如在高科技领域展开争霸战,对新井的成长产业进行扶植保护,对衰退产业进行调整援助,对公用事业和基础领域直接插手建设,运用反托拉斯政策促进市场竞争,利用规模经济政策鼓励适度集中,等等;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主动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和结论来确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制定产业政策,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财政分权下政府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博弈,从理论模型分析了政府产业引导与产业自身调整间的非合作博弈的发生、造成产业结构调整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异质化效应,并应用2004—2017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污染程度较低时,财政分权的施行将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当环境污染程度较高时,财政分权的施行将不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财政分权主要通过税收竞争与财政环境补贴和支出双重路径影响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借此,对在区域财政分权背景下动态调整区域财政体制与产业绿色发展转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3次产业的发展速度、结构变化以及第一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产业结构30年的调整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认为中国产业结构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主导产业的更替、改革鼓点的调整、产业政策的实施、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国际产业的转移而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进程中青海省工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青海的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体制转变,工业结构与消费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青海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本文基于工业化和产业结构理论,对青海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促进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撤县(市)设区"政策是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方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撤县(市)设区"政策是否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需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文章基于2010—2019年共101个县域样本面板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政策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从政策实施的具体区县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两个层次进行效果检验,以综合研判"撤县(市)设区"政策对经济发展、区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经济体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加快经济发展进程;"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具有明显地区差异,重庆市的实施效果优于四川省;政策实施的促进作用为短期激励,且需经历一定适应期方能充分调配市政资源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激励作用会随时间逐渐减弱。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产业聚集效应在政策实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撤县(市)设区"政策的实施可通过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区域内大量企业聚集而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产业聚集效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信息交流与提升分工合作效率,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政区划,应考虑各地区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区划调整政策;协调中心城区与外围县域经济发展关系,根据区域未来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城区功能定位与县域发展格局;提升政策实施经济效率,科学合理挖掘资源潜力,优化区划调整内涵。文章从理论假说出发,经过系列实证分析检验,对典型内陆经济增长极县域经济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拓展区划调整影响效应研究,可为地方政府行政区划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经济调整的大格局与C EPA出台以来的新形势,深圳与香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使深圳未来发展面临重大选择:建设国际化城市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选择;加快产业化结构调整升级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推进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是协调发展的科学方式;以循环经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未来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给连云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给教育结合高等继续教育带来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因为,伴随之规划的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出现各类人才需求的迅速升级,所以作为高等教育包括继续教育,应积极围绕服务于连云港现代农业发展这一大目标,主动适应,积极对接,顺应需求,构筑支撑,在面向农业继续教育的服务型创新中体现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产业结构工业比重较大,尤其是存在着煤炭以及电力、化工产业过重,其他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这种产业结构的形成有很深厚的历史原因,对淮南市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较严重的瓶颈制约。因此,以政府政策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升级显得尤为重要。以财政政策为例,分析政府政策对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从而...  相似文献   

18.
西部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的积极引导下,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速度有所提高,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明显加快。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因素有:包括中央投资在内的资金供给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政策因素。为促进西部产业进一步升级,国家应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运用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带动西部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5年西部产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的5年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逐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并趋于合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有:包括中央投资在内的资金供给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西部产业进一步升级,国家应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运用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带动西部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扶贫是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保障,但实践中却出现了"理性制度无法取得理性结果"的执行困境。现有研究分别从主体行为、制度结构与治理情境三个视角对此进行了解释。其中,主体行为视角从行动主体的利益诉求、角色定位与执行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政策执行的直接因素;制度结构视角从治理体制、组织模式与制度逻辑等方面挖掘了"形塑"该问题的制度基础;而治理情境视角则探讨了造成各地产业扶贫政策执行差异的要素禀赋、产业选择、产业运作模式及关系网络等情境性因素。现有研究虽较全面地甄别了影响产业扶贫政策执行效果的各因素,但仍存在着缺乏整合的分析框架,忽视基层行动者的调适功能,理论提炼与对话稍显不足以及难以识别影响政策执行的共通性因素等问题。后续研究可借鉴制度分析和发展(IAD)框架中的多层次分析思想,建立整合三大视角的统一分析框架,挖掘治理情境中的调适性因素,探讨治理情境与行动者的不同互动模式,寻求与已有政策动员及国家治理理论对话,并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以实现理论的整合与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