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厨川白村对周作人文学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对周作人的文学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灵肉一致”的理想人性、个人与人类的统一及“苦闷的象征”等文学总体观念上,周作人受到厨川白村的启发,但也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厨川白村文艺论著自"五四"以来进入中国,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到学院文化、社会文化认识或接受的不同,看到鲁迅与周作人截然有别的认识和理解及其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鲁迅译介<苦闷的象征>等文艺论著具有独立特征,使之在中国新文学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并显示出他与厨川之间的差异;他通过与俄国文学的联系,深化了厨川文艺论著蕴含的生存意志论、生命哲学和精神分析学,体现了中国新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独立形态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之名作《近代的恋爱观》对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影响巨大,尤以田汉为甚。从田汉后期对《白蛇传》之改编,不难看出《近代的恋爱观》对其影响之深远。其一,受"恋爱至上"论影响,许、白二人的爱情被推向至高,从"佛教宿缘"转变成为"自由恋爱";其二,着力突出了许、白在面临危险时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因应了厨川白村恋爱观中的"自我牺牲";其三,赋予了白蛇全新的"人格",达到了厨川白村恋爱观中的"灵肉一致"。  相似文献   

4.
厨川白村的文艺观在中国颇受推崇但在日本却遭致冷落,反差如此之大乃文化语境相异的文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所致。厨川白村的文艺观既悖逆日本文学传统,也背离大正文坛趋同的审美取向,从而注定它在日本不可能获得响应和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5.
厨川白村提出“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认为文艺创作的动力是由人生的苦闷所造成,人生苦闷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命力受到压抑.厨川白村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并根据他关于文学与梦的文艺观,加入社会和现实的因素,提出自己对苦闷的意义与内涵的解释.同时,厨川白村认为作家在鉴赏中发泄心中的苦闷,进一步论述作家在创作时将心中的苦闷通过文学宣泄出来,以此寻求一个平衡点,说明文学的宣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文学思潮观形成于对欧洲文学思潮的译介,厨川白村最早进行欧洲文学思潮史的系统研究并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文学思潮观,成了后来日、中研究者仿效的主要范例。受厨川白村影响,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写了《摩罗诗力说》一文,是中国人研究欧洲文学思潮的开端。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以及文学研究会均受到日本影响。中国的艺术思潮研究走了一条与日本近似而且联系紧密的道路,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依赖于“日本桥”的中介。  相似文献   

7.
经鲁迅的译介,日本近代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在中国赢得了近百年的读者。然而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我们似乎并没能真正理解这位文艺批评家的精神实质———甚至鲁迅眼中的厨川白村形象都值得再商榷。如何才能还原出一个真实、完整、立体的厨川白村形象,并以此为基础去重新审视中国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厨川白村阅读的虚与实,已成不可再拖待之急务。尤其对鲁迅接受厨川白村的全过程及内涵,须予以全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鲁迅之所以在文学理论与创作方面深受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影响,是因为两人在许多方面具有共通性:一、文学观的大致认同。两人都认为文学是苦闷的产物、是象征的呈现,对社会具有改造作用。二、开放性的理论框架。两人在吸收改造柏格森及弗洛伊德的理论上具有一致性。三、两人人格上的共通  相似文献   

9.
《苦闷的象征》是日本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的文艺心理学专著。1924年初版于日本,不久,由鲁迅、丰子恺相继译成中文。成为当时翻译最早的、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著作。本书借鉴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生命力受压抑而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与厨川白村,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文艺理论家。他们在有关文艺的"苦闷"的本质特征、文学的表现"自我"等问题的认识上,呈现出相同的轨迹。但在对文学的功利价值的理解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些,都植根于中日两国相似而又相异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