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疾病的发生与"正气"和"邪气"关系密切,正气充足则抗病能力强盛。而艾灸自古以来就是"扶助正气、防病保健"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增强免疫力的穴位很多,为了大家简单、有效地体验艾灸,在此重点推荐以肚脐(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艾灸。该区域内的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天枢穴(如右图),都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抵御病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人过三十天过午",男性从30岁开始,身体机能进入衰退阶段,只有多注意养生保健,才可以使人体正气充足、阳气不亏,从而降低各种男性疾病发生的几率,提高生命质量。男科保健,有一个首要的穴位——关元。关元穴位于人体脐下三寸处、"阴脉之海"的任脉,又称下丹田,有培补元气、强壮身体之功效。按摩关元穴时,首先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分别向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按摩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也可以用艾条灸关  相似文献   

3.
正在人体数百个穴位当中,有一些穴位除了治病之外,经常按摩还有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增强体质的作用。内关这个名字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归经:手阙阴心包经。穴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理失常、晕车、手臂疼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女中医李智带着她的畅销书《小穴位大健康》,在京城刮起了一股穴位养生的旋风。其实小穴位不仅关系着大健康,还蕴含着美丽的奥妙。这期我们就为大家介绍3个最贴心的美容穴,手指一点,就轻轻松松拥有美丽健康!  相似文献   

5.
正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合谷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义: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主治:发热恶寒、头痛脊强、耳聋、喉痹、面肿、口眼歪斜、口噤不开、偏正头疼、偏风、风疹、腰脊内  相似文献   

6.
正"津常咽"是古人传下来的养生秘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心得。现代人容易出现口干口渴、咽干等不适症状,这时可适当压揉在下唇凹陷处的承浆穴,口腔内会涌出津液。用力压揉此处10余次,口渴感即可消失。中医认为,按压承浆穴不仅能滋阴益气,还能延缓衰老,使面色红润。  相似文献   

7.
崔键 《当代老年》2014,(12):48-49
拔火罐治病主要是通过借助罐体内压,依靠火罐边缘吸附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了经络、穴位,以达祛除外邪,治愈感冒之目的。感冒是外感风邪侵袭人体的一种外感疾病,所以应选用祛风邪解表证的穴位,常用拔罐的部位是选三大穴位,一个是大椎穴,另两个分别是肺俞、风门穴,每天选穴两个,3个穴位交替选用。  相似文献   

8.
冬春时节,天气寒冷,老年朋友小腹受凉容易引起泌尿道炎症,出现尿痛、尿不尽等症状。此时,按揉大腿内侧可有效缓解。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亏虚,气化失司所致,大腿内侧的箕门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有健脾渗湿,清热利尿之功效,经常刺激此穴对防治尿不尽及炎症导致的腹股沟疼痛作用较佳。箕门穴位于大腿肉侧,血海穴直上6寸处,左右各一。  相似文献   

9.
正一双袜子,被满满当当印上了人体各种器官图案,想养肺就戳一戳"肺区",养肝就戳一戳"肝区",堪称"养生神器"。这种号称通过按摩各种器官的反射区就能达到改善人体机能作用的"足底穴位袜"成了"养生网红"。那么,我们真的可以凭一双袜子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吗?江苏省老年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欧阳钢介绍,不恰当地通过足底穴位来养生,容易养出问题。比如流行的"走卵石路",有人每天都在卵石路  相似文献   

10.
正腹部容纳着大肠、小肠、胰腺,主要负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泄。经常按摩腹部,对胃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脾胃问题有调节作用,可以健脾和胃、促进水谷运化。一、按揉腹部穴位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天枢(位于中腹部,肚脐向左右2寸)、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5寸)、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是常  相似文献   

11.
正有的人很容易上火,其症状是牙龈肿痛、长痘痘、大便干结。怎么办呢?用中医方法按摩穴位,可以有效下火。少府穴这是心经的荥穴,荥穴主身热,可以滋阴降火,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很好的泻心火的药物,安全有效,还不花钱,对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夜不能寐、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少府穴特别好找,大家把手指轻轻地合拢,小指按着的地方就是少府穴,这个穴位也正好位于被称作"感情线"的掌心横纹上。用于保健的时候,用大拇指在少府穴上点揉  相似文献   

12.
正高血脂在中医诊断中,多因"痰湿"过多引起,因而中医降血脂的关键是"健脾化湿"。专家表示,生活中可从穴位按摩、食疗、运动等三方面入手调控血脂。"丰隆穴"和"承山穴"是两个历来被看作能祛除痰湿的穴位,平时可多按压。"丰隆穴"位于人体小腿的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处。"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侧正中,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当伸直小腿时,小腿肚子肌肉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相似文献   

13.
正冬季怕冷老人多是体质虚弱,因此会表现出"阳虚"症状。在日常调理中,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腰阳关穴来改善。腰阳关穴隶属于人体的督脉,是阳气通行的关隘。刺激腰阳关穴可以起到驱寒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是专门治疗腰部疾病的穴位。临床中,该穴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腰阳关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老人刺激腰阳关穴,可一手握拳绕于腰后,再用掌指关节  相似文献   

14.
正乍暖还寒,为预防外感风寒,可以尝试"电吹风疗法"。其原理类似于艾灸,通过热疗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首先选取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平齐)、天柱穴(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大椎穴(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太阳穴这几个跟风寒外感有关的穴位。将电吹风除去前面的扁嘴,选择弱  相似文献   

15.
正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能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或痰液,但也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外感、风寒咳嗽症状表现:咳嗽有力,痰稀白,有泡沫,头痛鼻塞,流涕,发热无汗,关节酸痛等。治疗原则:祛风解表、宣肺化痰。取穴重点:中府穴、风门穴。穴位说明:中府穴,别称府中腧、肺募。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6寸,平第一肋间隙中,为肺经募穴,能  相似文献   

16.
正天气炎热,人容易失眠,表现为要么入睡困难,要么睡觉太浅,或者睡到半夜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睡。失眠者可以进行一些穴位按摩,来缓解症状。安眠穴:有安眠、助眠的作用。此外,对治疗头痛、头晕、颈椎病、头皮发麻等也有一定的效果。神门穴:主要作用是宁心安神,临床经常用于治疗心律  相似文献   

17.
对腰疼的人来说,飞扬穴是一个很好的治疗穴位,关于这个穴位,还有这样一句俗语,那就是:“听到飞扬穴后,腰疼的人都低眉折腰地进来,揉完飞扬穴后,就扬眉吐气地出去。”关于这个穴位的作用,《干金方》云:“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狂吐舌。”《金鉴》云:“主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存在口臭问题,既令别人厌烦,也使自己尴尬.中医认为,口臭源于心脾之火太过,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由脾虚湿浊上泛,熏蒸于口舌咽喉所致.专家建议,有空时不妨按揉下大陵穴来清泄心火. 取穴方法 大陵穴位于手掌和手臂交界处,当弯曲手腕时,在腕部会出现横纹,第2条完整横纹的中点,两肌腱之间便是此穴.  相似文献   

19.
保健信箱     
《老年人》2002,(5)
“足三里”在哪里问:请介绍“足三里”穴位的具体位置和保健作用。桃源县周洮溪答:人体足三里穴是针灸和按摩常常用到的重要穴位。定位足三里的常用方法是,膝盖外侧有一凹陷的地方叫膝眼,足三里在膝眼下方3寸的部位。这里所说的“寸”是“中指同身寸”,即用手指宽度作为侧量标准,3寸的宽度相当去掉大拇指外其余4指并拢的宽度。足三里在膝眼垂直线向下,距膝眼4指并拢宽度的地方。足三里穴具有健脾的作用,按压足三里穴对各种消化道疾病如腹痛、腹泻、便秘均有一定疗效,并对高血压病及下肢麻木疼痛有辅助疗效。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  相似文献   

20.
手到病除     
【天井穴】清热凉血,调理麦粒肿 此穴位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医宗金鉴》中云:“从四渎斜外上行,肘外大骨尖后,肘上一寸,两筋叉骨罐中,屈肘拱胸取之,天井穴也。”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认为看别人上厕所的人眼睛会长针眼,“针眼”就是医学上所谓的“麦粒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