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膝关节退化可以多练骑车。我曾经在门诊遇到一位阿姨,膝盖严重磨损,她难过地问我:"医生,我的朋友们经常爬山,膝关节都没事,我平时不会去爬山,为什么关节还会磨损?"经过问诊,我找出了伤害阿姨膝盖的真凶——蹲跪动作。跪在地上擦地板、蹲着挑菜或洗衣服、坐矮板凳看电视……这些对阿姨来说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细节,却一点一滴地磨损着她的膝盖,导致关节出问题。蹲、跪、坐矮板凳是最伤膝盖的3个动作,老人一定要避免。  相似文献   

2.
正一套在减肥人士中流行的"相扑蹲"养生操,您想试试吗?坚持练习,可柔软骨关节,延年益寿。具体做法:上身挺直,双腿打开比肩稍宽,双手放置在胯骨处。收臀,脚尖向外侧,膝盖方向与脚尖相同,腰部慢慢下落。小腿与地面垂直,身体重心放在脚踝下方处。第一式:腿部伸展1.由腰部下蹲基本姿势开始,腰部下落,腿部  相似文献   

3.
正李阿姨一不小心从椅子上跌下,膝盖着地,巨大的冲击力导致她髌骨骨折,家人将其急送医院急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非常成功,李阿姨很快就出院了。出院后的李阿姨听从家人的建议——"伤筋动骨100天",她便过上了"葛优躺"的生活。在休养3个月后,李阿姨却发现自己膝关节僵硬,无法弯曲。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太多不便,包括走路步态异常,无法正常上下楼梯,因为无法下蹲,上厕所也受到了影响。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4.
正婚姻失语症从来都不是突然出现的。爱情既有风花雪月,也有怒吼争吵和沉默冷战。这些都是婚姻的真相。婚姻失语症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以下3点:1.我最怕和亲爱的你没话说婚后,由于每日的琐碎,爱情从最开始的热恋期,慢慢进入磨合期,最后进入平淡期。爱情在婚姻中会慢慢升华为亲情,这是正常的现象,也会出现传说中好像"左手摸右手"的感觉,这都是正常的。但是慢慢地大家都只说一些具体的事情,比如孩子多久接啊,今天回不回来吃饭啊,这个月收支情况啊,渐渐地就不会讲一些彼此的感受了。甚至我们关注在伴侣身上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5.
早上还在睡梦中,我就接到了老爸的电话,劈头盖脸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出大事了!"出大事了?我那时还处于迷糊状态,感觉就像听到一句没头没脑的电影台词。然而后面的话让我迅速地清醒起来,原来老爸老妈夜住旅馆遭遇小贼,相机、钱、证件都被偷走了。不幸中的万幸,老两口都没事,这让我放下心来。"钱财毕竟是身外之物,损失的钱,我们总会慢慢赚回来的。"我安慰  相似文献   

6.
君君 《伴侣(A版)》2014,(1):46-47
正棘手:丈夫出差,继女网恋说不得我和丈夫认识时,他刚从一场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拖着一个12岁的女儿悦悦。我进入这个家庭后,悦悦一直对我这个后妈充满敌意,时常令我感到尴尬。好在悦悦活泼可爱,学习也很少让我和丈夫操心。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开始在各个方面都很注意,避免自己在她心里变成"恶后妈"。悦悦进入初中后,也许是心理上慢慢成熟起来了吧,有一段日子,她变得不如以往开朗,显出很深沉的样子。一开始,我和丈夫也没往深处想,只是在背后议论:女孩儿长大了,学会装深沉想问题了。可后来我发现她居然恋爱了,而且是网恋。  相似文献   

7.
正蹲起练习对于下肢功能来说至关重要。既要有力量,又要有活动性还,要能稳定。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蹲起比起静蹲,是更为功能化的康复练习。静蹲这样的姿势,在生活中并不多见。但是蹲起,每天不知道要做多少次类似的动作。比如从坐着到站起来,就是双腿的蹲起动作;蹲下系鞋带或者是捡东西,也是双腿的蹲起;上下楼梯就不必说了,是左右交替的单腿蹲起动作;就连走路,如果地不是很平  相似文献   

8.
正和李敖离婚后我整个人好像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礼,体重瘦到44公斤,身上的肋骨一条条地露了出来,但精神很好,心情也出奇的平静。虽然饱尝此生第一次的大是大非,我对于人性却仍然充满着憧憬。我白天拍连续剧《碧海情涛》,专心地工作,几乎没什么念头。我还开始练习瑜伽,整个人仰卧平躺,慢慢调息,再配合一些观想,让自己进入定境。  相似文献   

9.
姥姥老了     
在记忆里翻找出那只猫时,忍不住哭了。姥姥老了。阿姨在电话里说:"她就是身体不怎么好,过年前才去打了四天吊针。"姥姥今年98岁,四世同堂。几十口人都眼巴巴盼着给她做百岁大寿。93岁时,她打麻将无人可赢她分厘;94岁时,厨房里淘米做饭是她的工作;95岁时,她还在电话那头唤我:"宁宁,过来耍啊。"可是昨天见到的姥姥,瘦瘦小小的老太太,变成了孩子般的脆弱。阿姨没告诉我,姥姥已经快看不见了。我坐在她身边,唤了声:"姥姥。"她应是听不见的,可她能感觉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的印象里,婆婆是一个自我、强势的老太太。第一次去男友家,她直言不讳地问完我的家世、学历、工作后,毫不客气地来了一句:"贾程是独生子,被我们娇惯坏了,以后你让着他点儿。"气氛立马变得尴尬起来。公公忙打圆场:"小朱,你不是想喝可乐吗?走,我跟你买去。"在电梯里,公公对我说:"小朱,我现在说什么都不管用,慢慢你就会知道,你程阿姨这个人不坏,就是直肠子,不会说话。"  相似文献   

11.
亲情成为最远的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阿姨最后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认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现在,我成了一名牙科医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付出的代价是,我几  相似文献   

12.
莫阿姨前几天特高兴,天气转暖了,自己胸闷,气紧,胸痛的症状慢慢减轻了许多。几天没有服药,身体也没有不适感。冠心病好了?可昨天突然而至的寒潮,莫阿姨再次病倒了,而且胸痛得更甚……  相似文献   

13.
隔着2000年生活在2001年,提起旧日时光更让人有恍惚迷离感,空气中仍旧充满怀旧的味道。我甚至忘了确切的那段时间,录音机的带舱一直被两张专辑占据,那些充满感觉的音乐和歌声不倦地流泻着。一张:许巍《在别处》。一张:《玻璃之城》原声音乐。 “我在遥远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感觉着你那遥远的忧伤。我的幻想……”那是在那些阳光有些慵懒甚至羞涩的午后最容易生出的感觉,慢慢分不清那唱歌的人是许巍还是你,那歌里的人是很遥远还是他早就是你? 1997年让人最狂热、最迷恋的就是许巍的《在别处》。他用《青鸟》、《水妖》…  相似文献   

14.
张哲 《职业》2007,(25):50-51
1.在我真正进入这家公司并真正开始工作之前,我曾经不懂"寻求快捷方式与公司的合力相融"这句话. "没关系,你慢慢就会熟悉的",这句直接上司安慰新进员工的惯用语已不存在,无人再用这句敷衍的老调误传新员工可以姑息的错误信息.比起那些"没什么难的,你慢慢会掌握的"和"没什么可怕的,你慢慢会上手的"之类的抽象语言来说,他们更喜欢直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因为病与痛,柯蓝更清晰地看见了自己;又因时远时近的死亡,她衍生出了向死而歌的勇气。2017年5月,演员柯蓝凭借作品《金水桥边》获得了第22届华鼎奖中国近现代题材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项,与此同时,她在《人民的名义》《外科风云》等剧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而在做演员的同时,柯蓝一直在练习如何与疼痛共处。通过练习,她慢慢接纳了与生俱来的病痛,以及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她说:"我不会因为做了某件事  相似文献   

16.
来到舒缓疗护病房差不多有5年了,刚开始我也压抑过,也无法接受所面对的一切.尽管一直在医院工作,可死亡离我并不是很近,而来到这里后,死亡却几乎天天发生在我眼前'我想过逃离,想过离开'但是有一位病人深深触动了我.我一直称呼她苏阿姨,她是肺癌晚期,每次我问候她"今天感觉怎样",她尽管病得很重,有时气也喘不上来,却总是微笑着答应"蛮好、蛮好",眼里包含着对我的感激.她在弥留之际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但每当我进屋时'却总是艰难地翘起大拇指,做个"好"的手势. 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舒缓疗护的意义.原来这里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时间在这个病房里显得更珍贵.  相似文献   

17.
阿姨和阿婆     
在台湾新竹,中午了,给我当助教的研究生M起身告辞:"我去阿姨那里买菜。"见我有点疑惑,她笑着解释:"就是大学路转弯处的那家果菜铺啦,店主不愿意我们叫她老板娘,要叫阿姨,只要是叫阿姨的,她都特别热情地招呼,还经常大幅度减价:‘五十块,这一堆都给你啦!’好像我们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18.
"我身边的这些80后,大多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极度迷茫,这些状态我看得非常清楚,我深知迷茫、空虚这种感觉对人心灵的摧残,也非常痛心。"任天寂意味深长地说,"应试教育体制把这一代人的80%都摧毁了。"  相似文献   

19.
你是不是常被别人称"可爱肚腩"或者是"小水桶"?长时间以来"减出优美体形"根本就是你的一个无法完成的梦?原因很简单:由于运动的枯燥你无法坚持下来。这回不会了,跟我一起轻松做美女吧!本文介绍的这套练习就是从"皮拉兹"动作中选出的。"皮拉兹"本是芭蕾舞演员加强力量素质的一种锻炼方法。它强调练习要身心统一,练习者在动作中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肌肉感觉上,而不是仅仅数次数,明白了吧,那么,现在开始!1、吊床铺一条大浴巾,仰卧于上。两手抓住浴巾的两个角,兜住后脑;屈膝,吸气,收腹向上直至肩抬离地面。保持这个姿势,吸气同时把一条腿慢慢蹬直,脚跟儿不离地;呼气,把腿收回到屈膝姿势;换做另一侧腿。注意呼吸顺序要正确,每次呼气时腹肌向内用力收紧。2、旋转鸟  相似文献   

20.
五姐弟一夜之间失母爱妈妈离开我们的时候,我11岁,大妹董芝8岁,两个双胞胎妹妹还不到6岁。妈妈是生小弟的时候大出血,抢救无效去世的。那一刻,我和董芝抱着妈妈冰凉的遗体拼命地哭喊,似乎这样可以唤醒妈妈,双胞胎妹妹还不知道妈妈已从此离开了我们。才生下来的弟弟让隔壁好心的林阿姨抱去喂奶。爸爸蹲在妈妈身边,眼睛直呆呆地看着妈妈,一句话也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