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心反省原则”是资产阶级启蒙时代产生的一种社会开明人士对自身进行反省和心理解剖的原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一位在创作上坚持运用这种“内省”原则的作家。本文结合作品的实际探讨了郁达夫“内省”原则的多样化方式及其特点;郁达夫“内省”原则的艺术功能,即反映了“五四”新文学作家对人的自我存在价值的重要发现,把“灵”与“肉”的搏斗推进到心理冲突的最深层次,抒发了弱者的强度感情;郁达夫“内省”原则的感伤色彩,有别于西方浪漫主义中感伤主义的颓废与厌世情绪,带有民族自伤自嗟的色彩,是一种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是文化道路问题。鸦片战争以来,历史进程的每一个时期,每一种思潮和思想流派,都对这一问题做出新的反省,试图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而这种反省,又总是在中西文化的撞击、比较、取舍与会通的时代演进中进行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反省,也依然如此。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历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说早已有之,并非晚年师法苏俄之产物。孙中山“耕者有其田”说的提出,与孙中山的个人际遇及理想有关,其关键是要以之宣传革命、动员农民参加革命,乃至巩固革命政权。由此可说,很大程度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沦为其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之滥觞。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物感说”与“摹仿说”分别为中西古典审美方式。一般来说,“物感说”的形成是以《乐记》为标志;“摹仿说”的形成是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标志。由于这两部著作产生的年代十分接近,也就成为中西古典美学寻根溯源予比较的最好样本。 由于人类共同的起源及接近的生理、心理结构,在审美思想上会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同时,也由于生活环境、民族习俗、社会形态等诸多因素,会导致审美思想的差异,也包括审美方式的差异。往往,审美思想的差异又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审美特色。“物感说”和“摹仿说”一定程度代表了中西方古代的文…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和几何学的原理都告诉我们:“身正影不斜”;“身斜影不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身”与“影”的关系却出现了两种反常现象。其一:“身正影子斜”;其二:“身斜影子正”。如君不信,有例为证。先说其一。某公司的党委书记,为人正直,公私分明,坚持原则,扬善祛邪。正是因此,他“得罪”了身边不少营私舞弊者。于是乎一串串恶语谣言,无情地向他袭来:什么“此人是伪君子”啦,“有政治野心”啊,“生活作风有问题”呀……一个面端身正的堂堂男子汉,竟被谣传玷污得不是鼻子不是眼。你瞧瞧,这不成了“身正影子斜”了吗?再说其二。某企业一名党务干部,长期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大吃大喝,请客送礼。正是这样一个党务干部,因其有多种多样的“变身法”和独特的“公关之道”,先后两次提升晋级,连年受到上级表彰,还被树为“先进典型”。此情此景,周围的知情者们诙谐地称之为“身斜影子正”。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