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展,科技与文明的日益进步,我国人民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和享受文化艺术乐趣的时间日益增多,文艺样式和品种日渐丰富,作为艺术接受主体的人民群众对艺术消费的选择也越来越大。社会主义的文艺市场正在需求中形成。这种情况向社会主义文艺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繁荣文化艺术,满足人  相似文献   

2.
消费环境将人们的文化身份归于图形表述范围,数字艺术消费逐渐冲击着文字文本的消费习惯,并成为大众文化主流,人们可以从中轻而易举地获取消费信息.这种大众消费文化模式被判定为现实社会环境下的文化原则,让消费成为文化,消费文化演变为文化消费,由此产生了消费模式背景下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易十四时代的文化艺术理象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专制王权下为何出现了文艺繁荣以及这种文化艺术繁荣与专制王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是人类最富代表性的特征。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符号的过程。我国艺术市场源远流长。艺术品的消费和艺术市场的繁荣是否消解了艺术行为的价值呢?文章运用符号学原理以及精神分析方法理论等对艺术市场繁荣现象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继承魏晋六朝文化向前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更是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唐诗的发展繁荣固然有诸多因素,但与当时文化艺术的繁盛也有密切关系.本文拟从唐代诗人与音乐这一层面来考察唐诗的繁荣与文化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民间文艺普遍萎靡的背景下,东北民间文艺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大众广泛的审美认同。但当这种认同与消费时代的商业逻辑互为缠绕的时候,不断被表述的“民间”与原初意义上的“民间”已经背离,消费文化对其文化意义形成了巨大的削蚀,在各种晚会和娱乐场所演绎的东北二人转,因为其同一性、复制性而具有了消费文化的趋同化特征。这种变异了的二人转并不是对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而是对其艺术精神的切割与断裂;出现在旅游景观中的萨满文化表演,一方面满足了生活在异质文化空间中的人们对东北文化的想像,另一方面又惊动了民俗的自然性与原初性,使游客只看到了民俗文化的外壳,而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内核却被搁置。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东北民间文艺由于承载了太多的利益诉求而不断沦为商业消费符号。  相似文献   

7.
艺术展馆是指以艺术品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传播为主要目的的建筑空间.传统的艺术展馆处于权力主体地位,以展品为核心的展示机制以显态或隐态的方式规导和塑造着受众,禁锢着受众的身体体验.在经济、文化、哲学、美学及艺术自身发展的影响下,艺术展馆也开始了从身体禁锢到身体体验的现代转向.无论是对身体体验的直观呈现,还是通过创设情...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像文化迅速崛起的消费时代,电视媒介的发展与繁荣形成了多样喧嚣的电视文化,与此同步发展的是现代广告及其生成的广告文化.视线所及,广告无处不在,电视文化无处不在.从Guinness啤酒电视广告入手,发觉在电视广告的生成语境下,社会、文化和美学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学翻译家傅雷在谈到“中国艺术家对世界文化应尽的责任”时曾经说:“唯有不同种族的艺术家,在不损害一种特殊艺术的完整性的条件下,能灌输一部分新的血液进去,世界文化才能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完满,愈来愈光辉灿烂。”我想,中国文学翻译工作者对世界文化应尽的责任就是把一部分外国文化的血液灌输到中国文化中来,同时把一部分中国文化的血液灌输到外国文化中去,世界文化方能变得越发丰富多彩,更加璀璨夺目。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种相互之间的“灌输”呢?很显然,必须靠翻译,并且应当是非常完美的翻译,而要达到“完美”的境界,我们就必须懂得一点翻译的艺术。笔者以为,翻译的艺术就是要通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和生活各个层面的文化形态,消费主义带给新闻实践的影响是显著的,由此许多人认为消费主义必将侵蚀专业主义.但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消费社会的逻辑结构是市场民主制.从新闻伦理学角度对专业主义和消费主义重新进行审视,可知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并非是消费主义影响新闻实践的必然结果,新闻实践中呈现出的专业主义或消费主义是政府、媒介、工商界以及公众四种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古筝艺术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否矛盾 ?应该怎样去继承发展 ?学风、争鸣和教学理论贫乏等。发展筝艺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文艺功能或价值的看法是卢梭人的哲学在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从历史的、美学的角度探讨卢梭的文艺价值观,有助于澄清在不同语境下造成的种种“误读”,还其思想的本来面目;而且,在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愈演愈烈,消费文化日趋泛滥的今天,卢梭的文艺价值观对我们认识文艺的存在及对人生的功能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艺术没有隐喻性的思维将举步维艰。中国的隐喻艺术思维具有趋利性、模糊性、尚意性和向善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让隐喻思维成为艺术必备思维的决定性因素。各种艺术形式从自己的角度运用隐喻,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其中,隐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掌握了隐喻艺术思维的特征,对艺术创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导致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关系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观点来阐述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同一性 ,可以重新认识艺术消费者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以促进整个艺术活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 ,国内高校的商学教学发展迅猛 ,但也存在诸多缺憾。如何认识商学学科的多元属性 ?本文以创新的探索态度、较深的学术底蕴与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阐释了作者对商学属性的独特思考 ,提出了诸如商学是科学、是艺术、是“钱学”、是“人学”是“算学”、是“行学”、是“杂学”等新观点 ,相信对完善国内商学院的教学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向注重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审美批判,但是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美的生产愈来愈受到经济结构的种种规范,美的基本社会文化角色与功能日渐改变,当艺术彻底商品化,审美也沦为一种消费,这种批判还是否可能?美国当代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詹明信构想的认知图绘美学是解答这一时代难题的可贵尝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是对古希腊以来诸多文艺思想批判继承的结果,它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中国当代文艺理论者的研究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时期以来的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和文艺生产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巨大发展。首先,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产生到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的若干论断、命题到这一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现实依据、历史影响,研究日趋细致充分。其次,学界由注重对文艺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进行多维度的研究逐渐向注重深入研究文艺创作生产自身的特征、结构、系统和文艺生产方式变化。再次,由注重对文艺创作生产的研究逐渐向文艺社会生产、消费研究并重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目前许多进城的农民在不同程度上仍依赖于农村资源,而且要去大城市就业以赚取更高工资,因此不少农民家庭还是长期分居。这种县域半城市化状态,从微观上来看,主要是由80后、90后消费升级推动的,是其在追求与能力之间平衡的结果。从宏观上看,是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与国家化资源配置公平之间的平衡。当前,农民进入县城实现的主要是生活城市化,县城的消费性比生产性更加突出。县域半城市化状态也反映出县域生产力的不足,农民家庭劳动能力和积累能力的不足。不论是农民家庭通过劳动能力质变或者家庭积累来实现完全城市化,还是县域生产能力提升为农民完全城市化创造更好的条件,都需要较长时间,因此这种县域半城市化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19.
对综合院校与专业艺术院校大学生消费状况比较,得出两类高校大学生总体的消费结构及消费观念的现状,结合综合类以及专业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思考对综合类以及艺术类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对策,从而有利于加强对两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