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分析政府碳税与补贴政策对外包再制造影响,基于政府两种政策构建了外包再制造下制造/再制造博弈模型。基于博弈模型,对比分析政府两种对策对外包再制造下最优解的影响,研究主要得到:政府补贴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但只有当单位新产品碳税额度只有大于某一阈值时,政府碳税政策才会提高废旧产品回收率;政府采取补贴政策时,原始制造商通过降低单位再制造产品外包费用来获取政府补贴;政府采取碳税政策时,原始制造商通过提高单位新产品零售价格,把部分碳税转移给消费者;政府补贴政策可以同时增加原始制造商和再制造商收益;政府碳税政策可以增加再制造商收益,但只有单位新产品碳税额度大于某一阈值时,才可以增加原始制造商收益;当单位新产品对环境造成影响一定,并且单位再制造产品对环境造成影响与单位新产品对环境造成影响之比大于某一阈值时,政府补贴政策对环境造成影响最大、政府碳税政策对环境造成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奖惩机制下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研究了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问题。为引导制造商回收再制造,设计了一个奖惩机制。建立了制造商回收再制造的三个决策模型并分别比较了三种情形下制造商的决策结果。研究表明:只有回收再制造具有成本优势时制造商才自愿回收废旧产品;当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具有成本优势时,该奖惩机制导致回收率提高、新产品销售价格降低、新产品需求量增加;当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不具有成本优势时,该奖惩机制导致回收率提高、新产品销售价格提高、新产品需求量减少;针对有无回收再制造成本优势情形,分别给出了奖惩机制下制造商利润大于无奖惩机制情形下制造商利润的奖惩力度和最低回收率的临界值;本文结论能够为政府引导制造商回收再制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政府“以旧换再”补贴政策为背景,建立了原始制造商、再制造商与零售商两阶段博弈模型. 基于此博弈模型,考虑政府不采取补贴政策、政府补贴给再制造商及政府通过零售商补贴购买再制造产品消费者 3 种情况,对比分析了政府不同补贴策略对两种产品单位批发价格、零售价格、销售量、利润、消费者剩余及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再制造产品的需求不受废旧产品回收量限制,政府补贴可以降低两种产品单位零售价格,增加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提高消费者的剩余; 当再制造产品的需求受到废旧产品回收量限制时,政府补贴可以增加两种产品的单位批发价格和两种产品制造商的利润,但是会降低零售商的销售利润.  相似文献   

4.
以政府“以旧换再”补贴政策为背景,建立了原始制造商、再制造商与零售商两阶段博弈模型.基于此博弈模型,考虑政府不采取补贴政策、政府补贴给再制造商及政府通过零售商补贴购买再制造产品消费者3种情况,对比分析了政府不同补贴策略对两种产品单位批发价格、零售价格、销售量、利润、消费者剩余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再制造产品的需求不受废旧产品回收量限制,政府补贴可以降低两种产品单位零售价格,增加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提高消费者的剩余;当再制造产品的需求受到废旧产品回收量限制时,政府补贴可以增加两种产品的单位批发价格和两种产品制造商的利润,但是会降低零售商的销售利润.  相似文献   

5.
基于绿色再制造的废旧产品回收外包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博弈理论构建了考虑激励因素和不考虑激励因素两种情况下废旧产品回收外包的决策模型,推导出临界外包成本,提出废旧产品回收是否外包取决于临界外包成本.通过算例,分析了考虑激励因素前后的两个模型中,再制造产品生产成本节约的变动对外包决策批发价、零售价、回收率、制造商利润以及临界外包成本的影响,认为对于废旧产品回收外包,引入...  相似文献   

6.
废旧产品再制造环境下的产品定价和再制造方式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制造企业开始通过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再制造来缓解制造成本的上涨.然而,制造企业可以采用较昂贵的技术生产与新产品无差异的再制造品,也可以采用较廉价的技术生产在低端市场销售的再制造品,不同的再制造方式会给制造商带来不同的利润;另一方面废旧品的边际回收成本随着回收率的上升而上升,使得制造企业必须小心选择废旧品的回收数量.文中构建了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之间存在需求的线性替代关系时,再制造品和新产品的定价问题,并在优化计算的基础上得到了成本结构对于最优利润、最优价格、最优回收率和不同再制造方式比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奖惩机制下具竞争制造商的废旧产品回收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加强了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再制造的管制。本文研究了两个制造商竞争情况下基于政府奖惩机制的制造商的废旧产品回收决策问题。具体研究时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两个制造商中只有一个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制造商都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研究表明:奖惩机制下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的制造商的回收率提高;无论制造商是否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其新产品销售价均比无奖惩机制时低,奖惩机制对消费者有利;制造商竞争有利于奖惩机制引导制造商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率;回收率随再制造率的提高而提高;无论另一个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与否,实施回收再制造制造商的利润随奖惩力度的提高而增加,随政府规定的目标回收率的提高而降低,且奖惩力度越大,降低幅度越明显。算例分析说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废旧工业产品的回收再制造活动具有较大的正向外部经济特性,常常导致企业从事该项活动的动力不足。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各国政府大都制定了给予补贴以鼓励回收再制造活动的政策。而且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一般具有一定的感知价值差异,可能会影响到再制造成本优势的发挥。将政府也作为一个决策主体,建立了以政府为领导者、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回收商为跟随者的三级非线性闭环供应链上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其中嵌套了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基本技术框架的再制造商对回收商回收努力的最优激励契约。分析求解了政府和制造商、再制造商等的最优决策。政府的补贴政策将有效提高再制造品的竞争优势,同时有效降低废旧产品的掩埋等处理成本,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最优补贴下再制造商对回收商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废旧工业品的回收再制造效率。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相互替代程度将间接影响到政府的最优补贴决策。同时通过数值分析得到再制造的比较成本优势对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影响。可供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以及闭环供应链上的企业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产品与再制品销售市场的纵向差异和常规材料价格随机波动的情况,建立了"制造商-回收商"Stackelberg博弈模型,设计了考虑常规材料价格信息更新的两阶段回收费用共担再制造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证明了两阶段可变契约的效益高于单阶段固定契约。算例分析表明两阶段可变契约的有效性:常规材料价格随机波动幅度越大,两阶段契约的改善程度越高;且协调机制能夠鼓励废旧产品的再制造,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再制造设计已应用于企业实践,利于产品的再制造过程,但需要额外的投资。本文以多个规划期为决策环境,以包含需求市场层、零售商层和制造商层的闭环供应链网络为研究对象,其中每层包含多个成员,研究了制造商产品可再制造性设计水平决策问题。政府规定最低可再制造设计水平,各制造商对新产品的可再制造设计水平、生产和交易等变量进行决策;正向渠道中零售商同时销售新产品和再制造品,逆向渠道中零售商受制造商委托,在每个规划期末,回收各需求市场产生的废旧品;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评价不同,通常对新产品评价较高,而对再制造品评价较低,其对两种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不同。利用变分不等式等理论获得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条件,并获得整个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采用修正投影收缩算法求解。通过算例对再制造投资影响因子、政府最低可再制造水平、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评价系数等参数对均衡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在多规划期供应链网络环境下,制造商的产品可再制造设计水平和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时需关注的问题等管理学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只知道需求分布部分信息条件下,研究三种碳排放政策(碳限额、碳税和碳权交易)下零部件再制造决策问题.首先根据销售收入、再制造成本、废弃处理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等构建总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扩展建立三种碳排放政策情形下包括碳排放成本的生产决策优化模型;然后将它转化为REVD(relative expected value distribution)模型进行求解,在具有相同一阶矩、二阶矩的分布集合中,以最小化相对后悔值为鲁棒标准,寻找使得最坏分布下期望利润最大的最优再制造数;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再制造率、有无碳排放政策以及三种不同碳排放政策的严惩程度对再制造数和总利润的影响,以期为再制造商和碳排放政策制定方在制定决策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经销商从事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已有涉及经销商的闭环供应链研究中,经销商只从事废旧产品的回收与产品销售,而本文首次研究了经销商从事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模式.研究表明,与经销商未从事再制造相比,经销商从事再制造对经销商自身以及制造商都有利.与制造商从事再制造模式相比,经销商再制造模式对经销商自身更有利,对制造商不利;从市场盈利角度看,经销商再制造模式优...  相似文献   

13.
Capacity planning is a critical element of any successful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 A method of rough-cut capacity planning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bill-of-resources approach, that can be used to plan for capacity required for firms in a remanufacturing including overhaul repair operations environment. The modified bill-of-resources approach developed takes into account two major stochastic elements inherent in this environment; probabilistic material replacement factors and probabilistic routing files. A detailed example from an actual repair overhaul operation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4.
聂佳佳 《管理科学》2014,17(1):1-13
新能源汽车及其加能站的扩散是多种主体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现有的分析该过程的基于agent的模型没有考虑现实的路网结构和驾车者行驶路线的分布,不能为具体某一城市或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探索了一种集成ABM(基于agent的建模)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Repast仿真框架对图形文件的读写接口,建立其与ArcGIS间的通信,形成一种松耦合的、基于矢量的集成方式。应用该集成方式,本文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了基于城市路网结构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加能站交互扩散的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15.
陈伟达  刘碧玉 《管理科学》2015,18(12):36-46
研究需求和再制造率不确定下整个再制造系统的综合协调问题,帮助再制造商制定各环节批量决策以实现整体最优. 首先,考虑对应其拆卸后不同质量状况的差异再制造成本,构建能反映质量成本的拆卸和再制造总成本模型; 接着,考虑新零部件采购提前期,利用两阶段利润函数的思想,构建包括拆卸、再制造和重新装配3个子系统中所有成本因素、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 然后,求解最优再制造/拆卸比率、拆卸批量、再制造/采购批量和重新装配批量; 最后,通过算例验证并讨论平均再制造零部件获取成本对再制造批量、采购批量、拆卸和再制造总成本以及总利润的影响,再制造/拆卸比率和单位拆卸成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品质量内生的制造/再制造最优生产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造商的视角出发,将产品质量水平作为内生变量,并考虑质量水平对返回废旧产品的降级率的影响,分别讨论单寡头、双寡头非合作以及双寡头合作市场中,制造商最优制造/再制造决策策略.根据需求市场对产品价格和质量水平的敏感性,进行经济性分析,权衡制造商的制造/再制造的收益、生产成本,优化产品质量水平,帮助企业决定合理的再制造比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降级率的增大,制造商会降低再制造比例;制造商设置的降级率在不同模式下对利润与价格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7.
郑本荣  杨超  杨珺  黄宏军 《管理科学》2018,21(8):98-111
针对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通过建立无再制造与再制造两种情形下制造商的渠道入侵决策模型,分析了产品再制造、渠道竞争和制造商渠道入侵决策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产品再制造带来的成本节约效应缓解了渠道冲突,从而间接增加了制造商渠道入侵的动力。2)无再制造情形下制造商的渠道入侵会直接损害零售商的利益;而考虑产品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中,再制造会对零售商产生正向的外部性效应使得当直销与传统渠道之间的竞争较小时,制造商的渠道入侵会提高零售商的收益。而如 果渠道间的竞争较强时,再制造对零售商的外部性效应难以抵消渠道冲突对零售商利润降低的影响,从而渠道入侵会损害零售商。3)如果产品回收成本降低或再制造节约增加,则渠道入侵下再制造对于零售商的外部性效应会增强,且制造商和零售商受益于渠道入侵的Pareto共赢区间扩大。最后,对原始模型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扩展,分析了零售商回收、产量竞争和多零售商竞争情形下以上研究结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Remanufacturing practices in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 (CLSCs) are often characterised by highly variable lead times due to the uncertain quality of returns. However, the impact of such variability on the dynamic benefits derived from adopting circular economy model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in the closed-loop literature. To fill the gap, this work analyses the Bullwhip and inventory performance of a multi-echelon CLSC with variable remanufacturing lead time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of return rate and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in the remanufacturing process.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ignoring such variability generally leads to an overestimation of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CLSCs. We observe that enabling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generally reduces order and inventory variability, but it may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average inventory if the duration of the re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highly variable. Our findings result in useful and innovative recommendations for companies wishing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lead time variability in CLSCs.  相似文献   

19.
偏好市场下制造 /再制造系统最优生产决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家平  王爽 《管理科学》2011,14(3):24-33
从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偏好入手, 引入市场需求偏好函数, 构建单一垄断生产商利润最大化的带约束生产决策模型, 探讨偏好市场下的两期和无限期的最优产量 -价格决策策略.此外, 通过对再制造经济优化模型的数据模拟, 分析消费者偏好系数对生产商利润、成本节约、产品价格的影响, 为生产商的生产决策, 以及政府如何影响消费者偏好决策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