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艾时钟  杜荣 《管理学报》2009,6(4):432-434,443
为治理管理学领域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的顽症,基于法理学和指示优先级程式方法,提出指示优先级的程式化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将研究复杂管理问题的过程分解成相互关联的4个活动方面和8个主要活动,构成管理科学研究中的"指示优先级轮",以保持各个活动方面和主要活动的均衡为原则,纠正研究过程中的不平衡现象.分析了该方法的理论含义,剖析这一方法为什么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并阐述指示优先级程式方法的实践应用.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的应用,可避免管理科学研究中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2种偏向,使管理研究过程的管理科学理论与管理实践行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吕力 《管理学报》2012,9(9):1277-1283,1396
尽管泰勒所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效率至上"的思想受到过一些批评,然而它所秉持的后果论的功利主义伦理原则在管理学百年发展历程中影响深远。20世纪末开始,由于功利主义原则的统治地位,包括管理伦理在内的当代人类道德实践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事实表明,现实生活中很多道德难题都无法依靠单一原则解决。管理学界对于现实管理伦理问题一概源自泰勒以来的功利主义伦理传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管理的效率维度,从而丧失了对于现实管理实践中价值和伦理问题的发言权。管理学研究的"实践导向"绝不应是单纯的"功利和效率导向",它应该鼓励和提倡多元化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管理研究的话语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平 《管理学报》2010,7(3):321-330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管理研究与实践经历了3个阶段,其话语权经历了从萌芽到催生到完全西化的演进过程.西方管理学在中国的话语权可以解构为:引领学术共同体的学者;先入为主成为管理理论的主流;自诩为普世的管理学理论;控制大量国际学术期刊;借力强势组织管理实践活动;扩散和推广其研究方法与范式;依托国际化的英语语言等.当前,需要统筹"中国管理的理论"与"中国的管理理论"2条研究路线,在争取话语权利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话语能力,并以国内话语权的建构为切入点,继而争取国际话语权.在此过程中,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在学者个体话语权和中国管理研究集体话语权2个方面齐头并进,坚持问题导向的本土化研究思路,通过理论研究与组织管理实践的共同努力,最终重构中国管理研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曹振杰  王学秀 《管理学报》2010,7(2):159-170,253
第2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的研讨内容可分为3个方面:①对“管理学在中国”研究的理论反思;②“管理学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包括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模式和战略管理实践等问题的研究;③“管理学在中国”的理论体系建构。本届研讨会的学术特色为:逐渐向解决中国实际管理问题聚焦;平等、热情与自信的学术对话;更加开放的学术视野。在研究的前瞻与期盼方面,要有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切实行动;进一步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采用那些适合于原创性知识形成的研究方法:加强“管理学在中国”的国际学术交流等。  相似文献   

5.
王明华 《决策探索》2008,(10):35-36
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以全新的视角更为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理论,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物质利益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2011’"中国·实践·管理"论坛以"直面中国的管理实践"为主题,从实践导向的管理研究的内涵、机制和成果评价进行了丰富而有启发性的探讨。论坛强调"中国实践导向的管理理论研究"的价值,认真探索中国情境理论化的方法和实例,达成了源于中国管理实践的理论研究基本共识,呼吁正确评价实践导向的管理理论研究,强化了"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学术导向的影响,期望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合作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7.
盛昭瀚 《管理科学》2019,22(6):1-14
话语是学术和理论的载体, 话语体系不仅包含话语内容而且在平台和体制层面上赋予了话语的生命力与权力表征.没有自主和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 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和知识主张就难有通过话语进行叙事和表述的场所和机会, 学术就像在真空中呼吸, 是不可能的.当今, 我们在推进管理学术中国化的进程中, 应该加速构建与我国世界性大国管理学术地位相称的话语体系, 这就是讲好管理学术创新“中国话”的内涵.否则, 有可能会使我们仍然在国际学术话语平台上“跟着讲”或者跌入“追赶者陷阱”.构建我国自主性管理学术话语体系要以我国高水平管理学术研究为基础, 提高我们自身的学养水平, 取得国际前沿性、突破性理论成果, 这是我们构建自主性话语体系的资格和底气.在构建过程中要正确选择构建技术路线和操作“抓手”, 以体现时代性的原创性学术成果作为标识性话语内容, 进一步优化话语平台体制, 并让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贡献融入世界管理学术话语体系文明之中.  相似文献   

8.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100年来,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无论《原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或管理哲学,还是对制度经济学的推进,以及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轫,其理论和技术的生命力都不容忽视。由此,探讨泰勒科学管理的本质所在,揭示科学管理在过去100年对人类组织管理行为的深刻影响,批判性地分析我国科学管理的思想传播和实践过程显得十分重要。故提出一个核心观点:科学管理原理是科学精神在人类管理行为上的反映,是现代产业文明的哲学基础和行动原则。重新发现和挖掘泰勒管理哲学和技术的现实意义在于坚定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这对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创新具有方向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理 《管理学报》2011,8(2):179-185
以中医学的五行学说"生长化收藏"各自功能状态的特征和顺应自然气候的人类养生原则为视角,分别依次对应"生长化收藏"不同阶段,论述了"管理学在中国"的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管理实践、学术组织、应用领域5个主要特征方面在学术上和谐发展的设想。最后指出,现阶段需要加强在学术上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且以"生长化收藏"系统性的动态观念提出,在"管理学在中国"的各个不同的学术发展阶段中,需要学术带头人遵循"生长化收藏"规律,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对不同阶段进行引导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盛昭瀚 《管理科学》2019,22(4):1-10
管理理论的时代性是理论对管理的时代特征和重大问题的深度关切与回应,管理理论的时代化是管理理论能够随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能力属性. 时代性是管理理论的生命表征,时代化则是管理理论的鲜活度,时代性与时代化的统一构成了管理理论的基本品格. 管理理论的时代化和中国化是管理学在中国实践与发展中的两种基本形式. 时代化是普遍原理,中国化是时代化在中国的具体形态,是管理理论在中国发展的现实道路. 时代化通过中国化走向中国管理实践; 中国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又促进和推动了理论的时代化,并以此融入人类先进的管理理论文明之中,这既是中国管理的基本现实,又是中国管理理论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Despite ambitious efforts in various fields of research over multiple decades, the goal of making academic research relevant to the practitioner remains elusive: theoretical and academic research interests do not seem to coincide with the interests of managerial practice. This challenge is more fundamental than knowledge transfer, it is one of diverging knowledge interests and mean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is article, we look at this fundamental challenge through the lens of design science, which is an approach aimed primarily at discovery and problem solving as opposed to accumul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We explore in particular the ways in which problem‐solving research and theory‐oriented academic research can complement one another.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 (OM) research, recognizing and building on this complementarity is especially crucial, because problem‐solving–oriented research produces the very artifacts (e.g., technologies) that empirical OM research subsequently evaluates in an attempt to build explanatory theory. It is indeed the practitioner—not the academic scientist—who engages in basic research in OM. This idiosyncrasy prompts the question: how can we enhance the cross‐fertilization between academic research and research practice to make novel theoretical insights and practical relevance complementary?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 to bridge practice to theory rather than theory to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要求理论研究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与管理实践的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学报》杂志致力于推动中国实践管理的研究工作,及时而且必要。从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现状、学术和科学问题提炼、中国管理模式总结3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突出管理实践的学术研究,希望引发学术界对管理研究的思考,在提升研究规范性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丰富和创新管理理论,增强国内学术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张玉利 《管理学报》2008,5(3):336-339,370
讨论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是否脱节的问题,管理学科的特性决定了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不应该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这一基本问题入手,结合教学科研经历,分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改进思路,目的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术界与企业界的互动,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科学地提炼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图谱理论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指导,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9年期间,与中国管理研究以及理论构建相关的561篇施引文献和7108篇被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进行中国管理研究与理论构建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主题演进脉络等的可视化分析与研究;并进一步精选了116篇科技文献为样本数据进行三级扎根编码,构建中国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模型。研究表明:中国管理研究目前聚焦于理论构建范式的研究主题,构建中国管理理论要直面实践导向,扎根传统文化,实现实践与文化的融合,要采用多元科学方法论与方法,辩证地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锡斌 《管理学报》2006,3(4):379-386
立足中国实际,深入研究企业环境理论及分析方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既是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急需,也是管理理论发展与创新的需要。企业环境理论伴随着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它大体经历了封闭系统观、开放系统观2个时期和产生、发展(理论丛林)、尝试融合3个阶段。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企业环境的研究存在着8个方面的缺陷。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环境理论体系,从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要着重从企业环境的研究对象、一般概念的定义、中国企业环境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特征、企业与环境的动态分析与调适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彭贺 《管理学报》2012,(5):637-641
不仅理论本身的原因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管理者不愿意使用理论或者不正确使用理论也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对管理者实践逻辑本身的分析就非常必要。基于对管理者实践逻辑的分析,管理者不仅应作为研究对象进入研究过程,即对管理者的实践智慧进行研究、吸纳和提炼,而且应作为研究主体进入研究过程。弥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不仅要基于实践的逻辑去构建理论,更要研究实践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