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境,构建了对称免费(FF)、不对称付费(PF)和对称付费(PP)3种网络视频平台市场竞争模型,通过模型的对比分析,揭示我国网络视频平台商业模式的演变机理和路径,重点探讨了正负交叉网络外部性的相对关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平台节目内容差异性一定的情形下,两平台竞争博弈的均衡结果和商业策略选择均受到正负交叉网络外部性的相对关系的重要影响.随着正负交叉网络外部性相对关系的变化,我国网络视频平台商业模式将经历“对称免费模式”、“不对称付费模式”和“对称付费模式”3个阶段的演变.相应地,平台所采用的商业策略也将经历“免费+广告”、“补贴+广告”、“会员费+广告”和“纯会员费”4个阶段的变化.然而,只有对称的F F和P P模式才是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纳什均衡结果,而不对称的商业模式竞争(PF)不构成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2.
付费和免费并存是近年来涌现的网络视频提供新模式。本文针对同时提供付费和免费视频的网络视频运营平台以及向平台投放广告的广告商,考虑存在不同消费者偏好主导的市场环境下,探讨基于视频热度的平台视频划分策略、订阅费定价以及广告商的广告投放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在以视频热度为主导的消费者市场中,随着消费者对视频热度的敏感系数增大,平台会提高订阅费价格,同时广告商会提高广告投放水平;随着免费消费者规模给广告商带来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的提升,广告商会提高广告投放水平,平台会提高订阅费价格并减少免费视频的提供。(2)在以付费意愿为主导的消费者市场中,当广告投放价格较高时,随着消费者对视频热度的敏感系数增大,平台提高免费视频比例;随着免费消费者规模给广告商带来的网络外部性强度的提升,广告商会提高广告投放水平,平台会增加免费视频的提供比例。(3)随着视频热度为主导的消费者规模的扩大,平台提供的免费视频比例会降低,而订阅费定价则会提高;随着付费意愿为主导的消费者规模的扩大,则反之。当以视频热度为主导的消费者规模较大时,广告商不会向平台投放广告。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网络视频的平台运营商和广告商有一定的管理启示与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视频的消费行为特征,在正负试看效应下建立了考虑消费者学习成本和预期认知的网络视频平台收益模型,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平台收益和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当平台不提供免费试看时,若消费者学习成本较小,付费策略的收益大于免费策略的收益。当平台提供试看时,若学习成本较大,正负试看效应下平台提供试看的收益均大于不提供试看的收益。试看效应为正向时,若学习成本较小,平台应该选择付费策略;若学习成本较大,平台应选择试看策略;若学习成本适中且预期认知较高,平台应选择免费策略。试看效应为负向时,无论消费者预期认知和学习成本如何变化,平台均不会选择试看策略,但提供试看不一定为最劣选择。此外,当消费者预期认知较低且学习成本较小时,负向试看效应下的平台收益大于正向试看效应下的平台收益。  相似文献   

4.
在线视频行业的发展产生新的盈利模式(付费会员制)与供应链模式(分账模式),以传统零售制视频平台与买断模式为核心的现有视频定价理论与方法难以指导新实践.为此,本研究探讨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在两种不同供应链模式下的定价策略,并分析其供应链模式选择策略.研究发现随着视频质量增加,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在买断模式下将依次采用“会员免费”、“会员优惠”与“对称定价”定价策略,而分账模式下仅采用“会员优惠”与“对称定价”定价策略;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的供应链模式选择策略主要由视频质量决定,质量较低(高)时,应选择买断(分账)模式.此外,研究亦发现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并不从普通用户处直接获取点播收入,且其收入结构由现有会员占比决定;分账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可激励其引进高质量视频.通过将模型拓展至会员专享视频情形,研究主要结论的稳健性得到验证.本研究可为付费会员制视频平台的运营决策及在线视频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针对个人即时通信这一典型虚拟社会网络情境,引入网络外部性(关系数量)、虚拟社会资本(关系质量)和网络黏度来构建免费顾客付费意愿的影响模型。基于422个样本的研究发现,免费顾客付费意愿受到网络外部性、虚拟社会资本和顾客感知价值的直接影响,网络黏度调节虚拟社会资本与网络外部性对免费顾客付费意愿的直接影响。最后,为提高免费顾客的付费意愿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视频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消费内容,同时网络口碑对在线内容扩散的影响也日益深刻。本文考虑网络视频收费期内用户情绪效用产生的网络口碑对视频节目扩散过程的影响,运用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网络视频运营商关于节目价格与广告投放量的最优决策问题,并分析了节目口碑属性、节目试看、节目体验质量和收费期等因素对最优决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付费用户与普通用户的视频体验质量差异足够大时,运营商将选择广告主导型策略(广告投放水平相对较高),反之则选择收费主导型策略(收费水平相对较高)。当节目口碑越好、试看时间越短、付费模式体验质量越低或免费模式体验质量越高时,运营商越倾向于选择收费主导型策略,相应的节目价格、广告投放量和运营商期望利润也将视条件发生不同变化。基于前述最优决策结果,运营商可进一步针对节目口碑属性对收费期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李稚  谭德庆 《管理评论》2020,(1):211-218
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视频需求,如何选择商业模式,以及如何在不同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已经成为网络视频运营商所关注的问题。以网络视频商业模式收费型与免费型为研究对象,考虑用户对视频选择的不确定性和情绪因素,建立连续时间收益模型。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哈密顿方法,得到收费-免费模式的转换时间点,并确立最优的收费策略和免费策略。研究表明,视频收费价格和嵌入广告量均受视频推出时间和用户体验效用的影响。此外,视频用户对广告的厌恶度也会影响广告嵌入量。研究指出,当网络视频在连续时间内无限期播放时,纯收费模式或纯免费模式为最优策略,即保持单一商业模式可使运营商获利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两个网络视频媒体提供有质量差异的视频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建模分析两个网络视频媒体节目提供模式与在线广告定价模式的最优选择问题。研究发现,在均衡条件下低质量网络视频媒体的用户只选择其免费模式的视频节目,低质量网络视频媒体应提供免费模式的视频节目且选择CPC广告定价模式,通过广告来获取得收益;高质量网络视频媒体的用户只选择其收费节目,高质量网络视频媒体应提供收费模式的视频节目,通过节目收费获得收益。低质量网络视频媒体的免费节目的用户规模要大于高质量网络视频媒体的用户规模,并且两者节目质量差异的缩小将导致两者的用户规模的差距扩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已融合网络视频新媒体的传统电视媒体在制定节目策略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组内网络效应引入双边市场定价模型中,研究组内网络效应和组间网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问题,突出分析组内网络效应对双边平台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建立两阶段的定价博弈模型,得到组内网络效应和组间网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双边市场竞争价格均衡。研究结果表明,组内网络外部性强度对消费者价格和厂商价格的影响取决于双边用户接入平台后的市场结构,即在双边用户单平台接入市场结构和厂商多平台接入的竞争性瓶颈结构下,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在这两种市场结构下,双边平台竞争获得的利润水平与组内网络外部性成正比,与组间网络外部性成反比。同时,双边用户的价格在单平台接入和多平台接入的市场结构下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厂商组内网络外部性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张轩  陈宏民  赵丹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2):130-139
同时考虑平台需求端和供给端不确定性,分析此时服务平台的产品定价、最优激励、商业模式和效率损失传导。通过将委托代理理论和平台理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需求端和产出端的不确定性越高,平台对消费端的定价越低;随着需求端自网络外部性增强,需求端不确定对消费端的影响减弱;随需求端交叉网络外部性增强,需求端不确定对消费端的定价影响增强。(2)需求或产出不确定性越大,分成报酬占总报酬比例越低,平台商业模式更接近于雇佣或自营模式;反之接近纯平台模式。(3)产出端不确定性带来的效率损失在平台两端之间传导。当服务端存在不确定性,服务端报酬和需求端定价同时上升,服务提供端的报酬升高幅度大于需求端产品价格升高幅度。同时,平台将部分效率损失内化,平台承担的效率损失与需求端交叉网络外部性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现有分层决策方法无法反映决策者真实风险态度、难以保证学习与协调效率或效果的问题,构建了决策信息双平台提取模式和双平台学习协调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决策信息单平台学习修正模型、基元前景价值双平台系统协调模型以及双平台学习协调分析方法。该新模型方法不仅能够就上下两层在知识结构上的分布性认知优势应用学习修正定理有效地消除两层决策者在单平台上的认知偏差,而且还能系统协调双平台上差异性的决策信息,从而保证所做出的是科学有效决策。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方法具有科学有效性和实际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平台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何构建并应用这种平台商务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然而现有文献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基于平台主体的案例研究,缺乏从平台商家角度对如何形成电子商务平台的吸附力并激发网络效应的实证检验.基于模块系统理论和控制机制的相关文献,提出了平台柔性、平台控制、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平台吸附能力的影响模型.通过对185家平台参与企业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平台柔性、正式控制、和关系控制均显著影响电子商务平台吸附能力;另外,平台柔性和正式控制对电子商务平台吸附能力的形成存在替代效应,平台柔性和关系控制对电子商务平台吸附能力的形成存在互补效应,正式控制和关系控制对电子商务平台吸附能力也存在互补效应.研究发现,对于模块系统理论和控制机制的应用情景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也为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凯 《管理科学》2019,22(4):110-126
平台模式已然是一种全球化的商业模式,与之相对应的平台经济也成为当前最显著的经济现象之一.本文以京东商城、亚马逊等为代表的复合型电商平台中的第三方数量为研究视角,旨在回答:1)为何有些产品的第三方卖家数量较多,而另一些产品的第三方卖家数量较少? 2)第三方卖家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3)为何平台自营产品的售价往往介于众多第三方卖家售价之间? 4)复合型电商平台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平台自营业务还是第三方卖家?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特性的不同导致不同产品的第三方卖家数量呈现出显著差异;复合型电商平台应将第三方卖家数量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平台自营的售价介于众多第三方卖家售价之间有助于平台在提高产品价格的同时增加销量;当第三方卖家数量较少(多)时,(非)平台自营利润占主导地位.此外,本文还将基本模型拓展到纯开放平台的情形,并对比分析了三种定价机制.研究发现:在相同外部环境情形下,京东模式优于天猫模式优于淘宝模式和美团模式.对于纯开放平台模式,两部收费定价模式优于会员费定价模式和佣金定价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零售商之间竞争加剧,自有品牌战略成为零售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研究拥有自有品牌零售商的平台开放策略,通过对比零售商不开放平台和开放平台下的均衡利润,给出零售商平台开放策略选择条件,并分析产品之间价格影响系数、固定成本和潜在需求差异系数对零售商平台开放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结合数值分析和京东自有品牌的发展现状验证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第一,随着固定成本的增加,佣金费率逐渐减少,随着潜在需求差异系数的增加,佣金费率逐渐增加;第二,当产品之间的价格影响系数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第三,当固定成本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第四,当潜在需求差异系数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杨勇  仝甜甜 《管理学报》2022,19(2):213-224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分析数字创业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与分配过程,构建多Agent模型,利用仿真实验模拟平台企业的开放策略对系统演化及平台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①当平台企业实施静态开放策略时,短期内平台企业的利润与开放度之间大致呈倒U形关系,而从长期来看,随着系统价值共创的增速不断提高,平台企业利润也将随着开放度的增加而增加;②与静态开放策略相比,平台企业通过实施动态开放策略,对有能力的数字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开放资源,并激励其创新积极性,进而提高平台企业的长期利润;③当平台企业实施动态开放策略时,不同的开放度激励对数字创业者的积极性及创新成果影响差别不大,因而提高开放度激励对平台企业的长期利润没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现有研究未考虑决策者的认知判断参考点与风险偏好态度对现实决策选择行为影响的问题,首先基于前景理论和T -JM矩阵构建了用于提取主观决策信息的价值平台与风险平台,然后针对上下两层知识在两个平台上的分布性特征给出并分析了两层双平台协调决策结构及运行机理,最后从上下两层满意协调度最优化的视角提出了能够有效提取两层决策信...  相似文献   

17.
平台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选取恰当的视角研究它的运营策略是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以平台生态圈的实际规模、期望规模及时间为参数,构建平台生态圈生命周期曲线,通过识别关键节点将曲线分为若干发展阶段,平台生态圈的规模、网络效应、发展模式在各阶段中体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为平台企业制定运营策略提供了依据.总体上讲,当平台企业无法充分利用网络效应时,应依托各种“非网络效应诱因”吸引用户进入生态圈,不断激发网络效应;反之,则应充分利用网络效应,迅速扩张规模,同时解决成长中暴露出的问题,优化成长方式.构建了平台企业运营策略的理论框架,深化了平台生态圈生命周期理论,对网络环境下的平台企业进行自我诊断、制定运营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闫强  麻璐瑶  吴双 《管理科学》2019,32(3):80-9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购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购物方式,电子口碑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前的重要参考内容。但大多数关于电子口碑的研究集中在电子商务平台,很少关注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电子口碑。微商的崛起促进了社交媒体中网络购物的发展,社交媒体中的口碑信息也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但很少有研究探讨来自不同平台的电子口碑对消费者感知影响的差异。因此,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电子口碑对比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在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有用性理论,从边缘路径和中心路径两个方向入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28名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和凝炼,对电子商务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差异及其是否对消费者对于电子口碑的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在评论数量、评论来源可信度、平台功能、评论质量、平台评论公开性等10个方面存在差异,电子商务平台的评论数量、评论质量、评论公开性等方面均强于社交媒体平台,而社交媒体平台评论来源可信度高于电子商务平台,且评论语言风格更加优美、细致。评论类型不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口碑的感知有用性;评论数量、评论来源可信度、平台功能3个差异从边缘路径方向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口碑的感知有用性;评论风格、评论质量、信息效价完整性、评论发布动机归因4个差异从中心路径方向对消费者对于电子口碑的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丰富了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口碑和感知有用性领域的研究,也为电子商务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口碑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论证依据。此外,还为社会化电子商务实践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对实践和理论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乘车需求波动下网约车平台间存在乘车需求竞争和乘运供应竞争的最优定价问题,以平台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最优控制论方法,构建不同竞争情形下的网约车平台动态定价模型,并利用哈密尔顿函数及模型推导,求得最优动态竞争价格解以及乘运供应率与需求率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平台最优动态竞争价格随市场需求的波动而动态变化,且最优价格可以有效调控平台供应能力,促使平台供需匹配,优化平台期望收益。此外,乘车需求市场竞争越激烈,平台最优价格越低,而乘运供应市场竞争越激烈,最优价格越高。平台间竞争的加剧将降低平台的期望收益,且平台期望收益随着固定佣金报酬率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