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给定允许公交车和轿车两种交通模式出行的双模式单起讫点的交通系统,以瓶颈模型为基础,考虑停车位的空间位置分布,提出了两种停车券管理策略:一是指定车位停车券策略;另一是不定车位停车券策略。两种形式均可以确保持券用户在停车场停车的权利,但前者进一步限定了轿车停车的位置。结合动态拥挤收费机制,以最小化系统出行成本和交通系统碳排放成本为目标进行策略优化研究,研究表明停车券管理策略可以消除停车位供给不足导致的停车竞争,降低轿车出行成本。此外,指定车位停车券和动态拥挤收费的综合实施可以实现系统最优。为了便于实施,并考虑公众的可接受性,只发放不定车位停车券也可以成为效率比较高的次优方案。  相似文献   

2.
相比于燃油汽车而言,共享电动汽车具有排放低,能耗小的优点。然而城市中心区域共享电动汽车有限的停车泊位阻碍了共享电动汽车的出行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办公建筑物附近建立毗邻居住区共享停车位作为共享电动汽车的补充停车网点的可行性;其次,提出了以"共享电动汽车+共享停车位"(Shared Electric Vehicle+Shared Parking, SEV+SP)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早高峰私有小汽车和公共交通出行的一种补充方式,并基于瓶颈经济学探讨SEV+SP新出行模式的定价将如何影响社会效益、交通拥堵和系统交通排放成本。最后本文设计案例分析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系统交通排放成本时,共享电动汽车时变租赁费用和共享停车费用的最优组合定价,以此为SEV+SP新出行模式提供定价依据。结果建议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交通排放成本时,应设置较低的共享停车费用和较高的时变租赁费用;建议管理者在鼓励SEV+SP出行模式时,应充分考虑交通系统的拥堵压力,从减少交通排放的角度,应选取较小的权重指标。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07,(6):125-125
美国的停车位不仅多,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而且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特点:把位置最好的、最方便的几个停车位留给残疾人。同样即使在无处停车的情况下.美国人也都会非常自觉地不占用残疾人专用车位。  相似文献   

4.
董岗  朱道立 《管理科学》2013,16(5):83-94
针对承担货运和客运且通过不同辖区的港口集疏运通道,每个腹地区域独立进行所辖通道的投资规模决策和拥挤收费策略,基于多车型换算系数构建港口集疏运通道的客货运输均衡和腹地区域福利模型,并采用逆向归纳法进行两阶段非合作博弈分析. 研究发现: 实施差别拥挤收费策略对港口货运收费最高,而统一拥挤收费策略对腹地客运收费最高; 实施各种拥 挤收费策略后港口集疏运通道的投资规模均呈下降趋势,且只对货运车辆实施拥挤收费策略时通道投资的规模最低. 通过数值算例并以拥挤收费前作为参照,对比分析港口集疏运通道客货运结构对均衡投资规模和拥挤收费以及腹地区域福利和通道总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系统多时段、多出行方式拥挤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交通拥挤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交通拥挤收费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管理措施.本文分析多种出行方式的单向道路,在高峰和前高峰两个时间段下拥挤定价的问题.结合杭州交通拥挤现状进行实证模拟,比较各种拥挤收费定价方案,并得出各拥挤定价实施的社会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京沪穗津过半停车费未进政府口袋新华社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汽车总量已超1200万辆,车主每次动辄付出十几元甚至数十元的停车费。据调查,至少有一半停车费没进政府口袋。北京到2013年,正式备案停车企业110多家路侧占道停车位5.8万个●以每个车位每天在工作时间8小时内泊车、晚间收费忽略不计且每小时按首小时价格计算,正规停车企业一年向车主收费超过10亿元,但北京市  相似文献   

7.
Vickrey提出的基于出行的瓶颈模型以出行作为分析单位,没有考虑出行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本文对Vickrey的瓶颈模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基于活动的瓶颈模型来研究通勤者早晨上班出发时间决策问题,模型考虑了通勤者对出行负效用与活动效用之间的权衡.在基于活动的瓶颈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常数和线性边际活动效用下瓶颈动态拥挤收费和阶梯收费问题,并与传统的瓶颈模型的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活动的边际效用为线性函数时,瓶颈处最优动态收费曲线不再呈分段线性关系,而是分段二次曲线;与基于活动的瓶颈模型相比,传统的基于出行的瓶颈模型将高估瓶颈处的排队延误、阶梯收费水平,以及早高峰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基于出行的瓶颈模型和常数边际活动效用下的瓶颈模型导致的最优阶梯收费是最优动态收费最大值的一半,并且刚好消除瓶颈处排队延误的一半;与线性边际活动效用下的瓶颈模型相比较,两者低估了阶梯收费能消除的瓶颈排队,从而低估了阶梯收费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近十几年来,小汽车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大多数家庭,停车难、车位少成为人们面临的主要困难。停车场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可以创新的地方。目前,大部分汽车的停车位指标以大型汽车为主要车型,在停车场规划设计时将其他类型车辆换算成标准的大型汽车,以此为当量车型计算总的停车位数量。生活中我们常见在一片停车区域中停放着各种型号的汽车,有的汽车可以占满整个车位,也有汽车只占用了一半的车位,这样就造成了空间的浪费。通过调查了解到,不同品牌的小汽车车身长度有较大差异,从3米多到5米多不等;车身宽度也存在一定差异,从1.5米到2米不等。本文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设计出使停车场利用率更高的优化模型,在此模型中根据汽车车型的大小确定几种不同大小的停车位,在有限的空间划分出更多的停车位从而缓解停车场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出行需求不确定环境下的拥挤收费问题,采用均值-超量系统总阻抗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均值-超量系统总阻抗风险指标,既能够保证系统总阻抗以一定的置信水平α小于决策者的预算,又保证当实际系统总阻抗超过决策者预算时引起的超量延误的均值最小,因此将它作为拥挤收费模型的目标函数能够更加全面地刻画不确定环境下系统总阻抗的分布特征。本文以最小化均值-超量系统总阻抗作为拥挤收费的目标,建立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的拥挤收费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决策者面对不精确的出行需求数据的风险态度。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确定性的模型,降低了求解的复杂性。通过算例分析可得,与期望值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瓶颈处停车换乘的logit随机均衡选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从生活区到工作区有三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的情形:一是全程驾车,二是地铁直达,三是在瓶颈处停车再换乘地铁到达目的地.以瓶颈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logit随机均衡的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恰当的地铁票价和停车收费水平,可以实现系统的净收益极大,此外,也存在一种地铁票价策略使地铁的收益最大,但票价水平高于系统净收益极大时的票价水平.算例结果支持了模型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中车辆择路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时变的交通流分布,偶发的交通事故等因素导致了路径随机的车辆旅行时间,也决定了现实城市交通网络中只存在随机最短路.已有的路径选择研究大都假设人们力求选择最短路,而通过实际调查发现:人们的择路行为依赖出行情景,随出行目的、约束时间、对路径的熟悉程度以及路径的不确定程度而变化.验证了城市交通中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择路行为也符合展望理论.  相似文献   

12.
首次运用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均衡中的价格-数量调节原理和方法,建立网络交通流动态演化模型.假设出行者在路径选择决策时,不但受路径出行时间(价格)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路径剩余通行能力(数量)的影响,并将这种路径选择行为形成的稳定交通流模式定义为价格-数量混合调节用户均衡.论文分别建立了价格调节演化模型和数量调节演化模型,进而构建了价格-数量共同调节演化模型,证明了演化模型的稳定状态等价于价格-数量调节用户均衡,且价格调节用户均衡和数量调节用户均衡均为价格-数量调节用户均衡的特例.论文最后以一个简单的测试网络为例对文中建立的演化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演化模型均可较理想地模拟路径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且模型稳定状态分别对应三种用户均衡交通流模式.  相似文献   

13.
考虑交通网络中实现用户均衡态的过程,引入决策出行费用的概念,提出一个 ATIS 环境下的交通配流动态演化模型,模型中的 OD 需求是可变内生的.利用稳定性定理分析了该动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的用户均衡态是稳定的.采用改进的欧拉法完成了模型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动态系统确实可以达到用户均衡态,同时也发现,某些模型参数的变化可能导致路径流量和 OD 费用演化轨迹的无规则摆动.  相似文献   

14.
徐薇  马箫宇  徐红利 《管理科学》2020,23(7):116-126
时间和费用是出行者在路径选择时关注的两个重要目标,许多研究将两者加权组合为单目标来考虑,存在一定缺陷.在静态交通分配模型的研究中,已有学者提出将两者分开考虑的双目标用户均衡.然而,在动态交通分配模型中,现有研究仍多以传统的单目标用户均衡作为交通流演化的最终状态.因此,本文针对双目标用户均衡,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路径流量更新的交通流逐日动态演化模型,假设出行者在每天的路径选择中会将出行时间和收费分开比较以决定是否变换路径.论文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模型的收敛性,以及交通流演化的最终状态会达到双目标用户均衡,同时数值算例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集成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监测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朋  崔德光  吴澄   《管理科学》2001,4(4):34-40
提出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指挥监测系统 (ATCCMS)的系统体系结构 .它的基本思路是 :对空中交通管制所涉及的语音通话、雷达数据、飞行计划、气象信息和航行情报等基础信息进行综合集成 ,以实时地获得飞机航行动态信息和管制员、飞行员工作状态 ,对可能出现的管制指挥失误进行报警 .本文还讨论了语音识别、实时飞行冲突探测等几项关键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仿真研究表明 ,信息集成比单纯改进单元技术更能有效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 .这为解决复杂大系统的控制与优化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在民航华北空中交通管理局的密切合作下 ,ATCCMS原型系统的研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the ambit of a large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the Italian population of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an evaluation of their health condition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Standard Shiftwork Index (SSI). The study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572 male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aged between 23 and 59 years, of whom 301 were engaged in three large Regional Centres, 189 in thirteen Airport Towers and 82. formerly active controllers, were working in administrative offices. The former controllers showed worse health levels, in particular min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chronic fatigue. Sixteen of them had been transferred to administrative jobs because of health impairment, owing to severe diseases of the nervous, gastrointestinal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Such disorders, and musculoskeletal ones, were mostly reported by the active controllers. The controllers engaged in Regional Centres showed more sleep disturbances than those engaged in towers. Beside age, som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ppeared to influence health and well-being. Neuroticism was correlated with chronic fatigue, digestive and cardiovascular complaints, min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cognitive and somatic anxiety. On the other hand, morningness was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sleep disturbances on morning shift, and positively with sleep duration both on morning shift and rest days.  相似文献   

17.
拥堵交通网络模型和增强拉格朗日乘子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琳  王炜 《管理科学》2006,9(5):18-27
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拥堵网络的交通流状态,必须在传统交通网络均衡模型中添加路段容量约束条件,限制路段交通流量的非现实的增长,因此构造了一个容量制约下的均衡交通网络流模型.在拥堵交通网络中,传统的路段特征函数不能反映拥堵的交通特性,修正路段的旅行费用表示为行车时间和因为拥堵而产生的等待延迟的总和,路段容量约束条件的拉格朗日乘子等于该路段的等待延迟.把外惩罚函数和牛顿法相结合构筑成增强拉格朗日乘子算法,用来求解拥堵网络的交通流状态.外惩罚函数通过调整惩罚参数,把容量约束下的网络均衡问题转化成传统网络均衡问题.牛顿法通过移动方向、修正矩阵和移动步长的组合来保证路径或路段交通流量解的可行性,同时获得转化后子问题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8.
The nature of the current rotating roster, providing 24-h air traffic services over five irregular shifts, leads to accumulated fatigue which impairs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task performance.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fatigu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aviation safety based upon scientific approaches. Two empiric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address this issue. Study 1 investigated the mixed effect of 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 and resource depletion on controllers’ accumulated fatigue. Then, study 2 proposed a potential biofeedback solution of quick coherence technique which can mitigate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ATCOs’) fatigue while on controller working position and improve ATCOs’ mental/physical health. The current two-studies demonstrated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fatigue analysis and fatigue risk mitigation in the air traffic services domain. This research offers insights into the fluctuation of ATCO fatigue levels and the influence of a numbers of factors related to circadian rhythm and resource depletion impact on fatigue levels on study 1; and provides psychophysiological coherence training to increase ATCOs’ fatigue resilience to mitigate negative impacts of fatigue on study 2. Based on these two studies, the authors recommended that an extra short break for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to permit practicing the quick coherence breathing technique for 5 min at the sixth working hour could substantially recharge cognitive resources and increase fatigue resilience. Application: Present studies highlight an effective fatigue intervention based on objective biofeedback to moderate controllers’ accumulated fatigue as a result of rotating shift work. Accordingly, air navigation services providers and regulators can develop fatigue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based on scientific approaches to improve aviation safety and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等问题给我国城市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以成都市为样本,通过融合滴滴出行订单数据、空气质量数据、气候信息等,采用断点回归模型和中介变量分析,对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之间的交互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网约车运行规模的增加会加剧城市的空气污染,其机制是由于车辆流动效率降低这一中介变量的作用,即交通拥堵导致空气污染的增加.但另一方面,空气污染又会对交通拥堵产生抑制作用,而这一现象产生的机制是由于空气污染会促使人们的出行减少,车辆需求和运行规模的减少反而使流动效率增加.本文从人们流动性行为的视角,揭示了城市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这些问题的协同治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星光 《管理科学》2015,18(6):58-69
针对道路网络需求时变的交通流达到均衡的条件以及均衡状态的稳定性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动力系统稳定性理论,提出了流量演化动力学研究的一般框架,建立了多群体多准则出行选择流量演化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证明了流量演化动力学模型平衡点与动态交通流量分配模型均衡解之间的等价性,讨论了模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流量演化动力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等价于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的均衡解,流量演化动力系统在某个局部区域总存在着唯一解,并且在出行者个体收益参数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流量演化动力系统在平衡点附近会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质,通过一个简单路网的数值算例说明了本文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本文在出行者博弈行为和动态交通分配之间建立了联系,有助于加深对于城市交通流演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