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探索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创举。整体性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精髓和特色。我国现有"整体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两个表述。目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整体性保护的探索主要有对文化形态实行综合保护,注重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建设,讲求文化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三种方式。而保护区的建设要有所成就,最终仍倚赖于区域内政府整体协调规划机制的构建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强调区域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从这种理念出发,对整合张家口地区的文化遗产,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了探讨。认为深入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与广泛地历史文化知识传播,对充分展示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河北乡土建筑保护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模式和保护方式仍然在探索之中。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生动体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包括传承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传承人从艺表演的现实语境、传承人传艺的社会组织关系网络、传承人相互认同的信仰基础。由罗山皮影戏的传承江湖构成因素可以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保护进行实证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项开拓性工作。国内关于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至今没有可资借鉴的模板,因此必须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草原地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探索自己特有的路径。在论证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的重要前提后,参照国内外相关经验,对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的步骤、模式和途径,提出了具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开始实施的文化发展战略。八年来,我国已批复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武陵山片区批复设立了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但都各自独立于省级行政区内,使相同或相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行政区域切割,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流动性。因此,对区域内批复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整合,构建更加开放、一体化的“武陵民族走廊文化生态保护区”,更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内在规定性。这一构想首先基于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条件良好,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割裂,要实现这一构想又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其出路就是打破行政疆界,整合资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传承为核心,把整个区域建成“中国武陵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6.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创新性课题,是对文化遗产开展生态性、整体性、系统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也是以创新思路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模式和良好载体,既符合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也有助于积聚各类文化要素,协调各类文化关系,用活各类文化资源,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连云港云台山是江苏省最大的山地区域,区域内有江苏省特有的山海文化、淮盐文化、渔俗文化、生态文化、徐福文化、《西游记》文化、《镜花缘》文化、大陆桥文化等多种文化要素,便于集中性地开展文化保护,发展文化产业,方便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发展,促进江苏省沿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7.
整体性保护、区域性整体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探索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创举。整体性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精髓和特色。我国现有"整体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两个表述。目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整体性保护的探索主要有对文化形态实行综合保护,注重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建设,讲求文化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三种方式。而保护区的建设要有所成就,最终仍倚赖于区域内政府整体协调规划机制的构建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文化遗产以来,到文化部提出的具有中国非遗保护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可认为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体保护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而之后文化部提倡的生产性方式保护,不但会促使非遗的进一步资源化,也会推进保护与利用、发展关系的进一步明朗化,同时,在前一阶段非遗保护工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都将在追求经济价值的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实践中突现并且具体化。针对保护和利用、持续和发展等问题,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切实探讨的课题。结合日本的经验和探索,面对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提倡"适应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的方法更科学地管理资源,面对一项新的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业,我们也有必要在非遗的管理上探讨运用内发型发展论的可能性,以取之于民间,惠泽于民间。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代化冲击科尔沁传统文化、部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是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础。建立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区,确立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机制,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科学利用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立法,旨在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运行良好能够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地活态保护及传承。本文指出了在建设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即政府主导力量不足,为保护而保护,造成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失去长效机制;原住民的文化主人身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造成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原动力的缺失;民族文化开发过度,造成对民族生态文化的严重伤害。并以此对正在建设的凤凰山江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提出建言,以推进凤凰山江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健康、有序、规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铸就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北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衰退、失传的困境,根本问题在于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因此,认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运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其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同时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保持特色的关系等,以推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创举。本研究在生成整体论的哲学视域下,针对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非遗空间再造为契机,将人的保护与空间的保护结合起来,并发挥多元行动主体的作用以实现区域共同体的再造。这是文化修复与维护的过程,也是共同体再造的过程。生成整体论赋予文化生态保护区以重要意义:从科学共识走向社会共识、决策共识、行动共识,以此逐步将文化生态保护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项目,但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强调并倡导在全球探索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多维度(不可移动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达多样性)保护方式:强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系;扩展文化遗产的概念,纳入非点状整合式遗产;强调遗产对文化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这些经验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关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全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单位。在保护区建立的两年多以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但仍然存在不少理论上的疑惑,应加强实践,总结经验,避免走弯路。在实践层面上必须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物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诗经》属地,在河南省分布相当广泛,《诗经》文化遗产是河洛地区非常宝贵的财富,但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增强保护和利用意识,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和经济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建设河洛生态文化旅游圈,并与周边的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积极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保护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文化生态区"的保护项目,但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强调并倡导在全球探索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多维度(不可移动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达多样性)保护方式:强化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关系;扩展文化遗产的概念,纳入"非点状"整合式遗产:强调遗产对文化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保障.这些经验对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文化遗产是土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更好地保护土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从条件上讲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遵循开放性原则、人民主体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区的渝东南地区以土家族苗族文化为核心,在建立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做到“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旅游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五个结合,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并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生命的关怀是跨越种族、国籍、语言的文化"大我"情怀,对边缘群体生存境遇的体察是文化"小我"情思,当文化"大我"情怀面对文化"小我"的种种跨文化相逢与跨语言表现,族裔文学就成为文化观照的一面镜子。本文以《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为切入点,发掘汤亭亭创作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丰富了当代华裔经典作家的批评话语。  相似文献   

20.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传承人管理、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等,逐渐成为工作重心,由此说明:管理已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手段。为此,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有效的、专业的管理机制十分必要和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