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墨子教育思想简论王思中墨子出身卑微,精于工艺,善于守城,其思想反映了当时平民阶层──“农与工肆之人”的要求,对“王公大人”奢侈淫靡的生活方式作出毫不留情的批判。墨子十分重视教育,注重以收徒授业的方式和上说下教的措施来扩大影响;以其学不厌诲不倦、积极力...  相似文献   

2.
田野 《新天地》2011,(8):84-84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得目的是以培养人才需要为目标,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能力的教育。而全面实现教育目的最有效和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的。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是“学”而不是“教”。  相似文献   

3.
孔学,也就是孔子的学术思想。但孔子死后,其后学便分出了许多流派,正如《韩非子·显学篇》中所说的,“自孔子之死也”,“儒分为八”。到了战国时期,继承并发展了孔学的,又有孟轲和荀卿。由于流派的不同,自然各派间的学术思想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即如对人性的看法,孟主“性善”,而荀则主“性恶”,然而到后来,凡是宗法孔子之学的,统统标之为儒学。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但价值观的学与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与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逻辑、教育逻辑与生活逻辑,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符号世界、价值世界和实践世界,构建“精学+泛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三结合”的立体化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教学”活动是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成,所谓教学过程就是“教”和“学”有机结合的过程。 “教”是教师的职责,“学”是学生的任务。“教”是“学”的手段,“学”是“教”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实践证明:教学中忽略了哪一方面都是徒劳无益的。 本人由于工作关系,近年来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映,总结学校各阶段“教”与“学”的情况,发现不少教师教学之所以不成功或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  相似文献   

7.
教什么、怎么教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教师要处理好“教”的问题,必须研究“学”的问题。文章通过阐释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思想中“先学后教”和“为教而学”的内容,深入探究教师的“学”如何立足学生,以研究性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动”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好文言文,无疑是搞好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我在文言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今简述于后,以求教 于大方之家.一、熟读精背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相似文献   

9.
《史记》中有言及“使人不倦”“使民不倦”的文字,以为是政治成功的赞语,但参考《史记》其他所谓“不倦”语例,发现“使人不倦”“使民不倦”具有激励社会能动性与创造力的意义。司马迁有关论述,体现了开明史学家对于行政史、社会史关系之观察的重要发现。相关论说为考察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之动力的形成和持续的原由,提供了积极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古来学者,莫不欲以其学易天下,而终于“易天下”者,唯有儒学。自孔子总结原始道德,摒弃“小人儒”、标榜“君子儒”而后,孔学即以中国儒学的姿态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从此炳彪于世。又三百年,董仲舒综赅孔学,杂以墨、名、阴阳、道、法诸家学说,构筑其“天人感应”体系。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是为董学。又千余年,朱熹集理学大成,遂使孔、董以来的儒家道统又占据了封建正宗的思想统治地位,统治封建后期的思想学术达七百年之久,所谓“后之时君世主,欲  相似文献   

11.
一、及时捕捉创新教育的“信息点”我认为在教学中及时捕捉创新教育的“信息点” ,应作为开启创新教育的钥匙。近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而是教学生学”。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 ,在于他辩证地指出我们教师不仅是教授课本知识 ,更重要在于启迪教化学生怎样去学 ,尤其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潜能 ,指导他们从明显的课本知识去挖掘推敲 ,旁引出与此相关的隐性知识内容 ,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在教授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第三节“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这一课时 ,第二目“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课文…  相似文献   

12.
孔学是同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的一种反动思想体系。我党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都利用孔学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把孔学作为他们的反动路线的重要精神支柱。叛徒、卖国贼林彪,更加卖力地搜集儒家的黑货,胡说儒家的“四书”是“中国政治思想的蓝本”。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每个时期,林彪都利用孔学搞修正主义,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因此,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从批林批孔方面加深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双体”与“互动”是依据《教学论》和《学习论》的一般性原理 ,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从“教”和“学”二个侧面探讨主体性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把教师的“教”置于学生“学”的活动之中 ,学生的“学”又融于教师“教”的过程 ,最终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最佳临界点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有机融合,然而我们今天中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点,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得到体现。不少课堂,“主体”实际上却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现行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念回归基础上的创新,但其逻辑起点值得商榷,是“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催生了招录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后者催生了前者。目前这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保障问题及师资问题。为此,应当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录体制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加强体制保障;应当抓紧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构建满足“教、学、练、战一体化”模式的教学团队,促进其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琼昵 《新天地》2011,(12):240-24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也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课程改革,新学习方式核心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7.
小笑话     
吝啬鬼 吝啬鬼逼着儿子学盲文,儿子说:“我又不是瞎子,学盲文干什么?” 吝啬鬼说:“你学会盲文,晚上做作业不是可以省点电费吗?”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说可谓脍炙人口,无人不晓。然而,何为“天命”,为什么人到五十岁就能“知天命”?我国著名的孔学研究专家扬伯峻先生在注释“天命”时说:“孔子是不是宿命论者,我不敢论定。孔子所谓的天命究竟是什么,也很难臆测。”“天命”这两个字“不便译出”(《论语译注》)。这里先生自有其隐曲之心,难言之苦衷。同时也可看出孔子此说难予具体注释,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本文不揣冒昧,试从文理、医理等角度略陈管见,给历来的注释予以点滴补充,权当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的影响 ,人们一度把“教”与“学”纯粹当作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教”而忽视“学”。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在认知语言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 ,第二语言教学中心转向关注“学” ,同时又出现淡忘“教”的倾向。本文探讨上述两种偏颇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 ,认为在中国的语境下学习外语 ,“教”与“学”不可偏颇 ,否则既不利于第二语言成功习得又阻碍学习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庄力和应试教育的流弊,加之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地存在以下三大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的“四中心” (1)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从一般的课堂教学来看,在这一点上并没取得真正的共识。不少的课堂上,“主体”变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