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湘夫人、湘君的身份《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是抒情诗,但其中又包含了优美的楚地神话。因此,要全面了解这两首诗分别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一方面要弄清湘夫人、湘君这两个神灵在当时神话故事中的身份,一方面要从诗的本身,弄清诗人赋予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性格、感情。关于这两个神话人物的身份问题,从古至今,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湘君、湘夫人部是女神。这一类大体包括五种说法:一,是尧之二女即舜  相似文献   

2.
湘君、湘夫人神话与古代东夷族的始祖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君、湘夫人神话所表现的是男性天神与女性水神的姻缘。在配偶神的身份、男女双方的趋就关系以及婚姻的自由和多变等方面,湘君、湘夫人神话与东夷族始祖传说相通,二者属于同一类型,出自同一母体,并体现出母系社会婚姻的一般属性。它们反映出鲜明的东夷文化特点,是河水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一直被认为是影响日本一个多世纪的对外思想的主流意识.多数学者甚至认为,<脱亚论>不但一出笼就受到追捧,而且是日本对外政策制定的最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该文最新研究成果的分析,从新的角度揭示其中的误区,同时,纵观日本近现代在国际结盟中发展的特点,揭示了<脱亚论>对日本思想界产生影响的时期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代科举在以经义为中心的总体框架下为诗赋考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这为<文选>在清代的接受提供了新的驱动力量.康熙十八年以诗赋为考试内容的博学鸿词科产生了巨大的"右文"效应,在这个历史机遇中.<文选>重新为举业群体所重视;到康熙中期,已经出现了"天下向风"、"家弦户诵"的火暴局面.乾隆二十二年开始的在各级考试中加试试帖诗的改革标志着文学考试的内容由制科走进常科;在此推动下,<文选>成为试帖诗考试的题库和人所争趋的举业宝典,<文选>的接受由此进入极盛期,历嘉庆而不衰.<文选>在清代刊刻和流行的基本情况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李兆虹 《唐都学刊》2012,28(3):41-46
《白鹿原》是广受读者和评论家热捧的小说。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是该书的新突破,文学叙事理念的回归使其具有阅读吸引力,中西方文化思潮相交融的背景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和审美价值;出版体制的变革、文学消费观念的变化,文学商业化突出,使具有雅俗共赏特点的《白鹿原》获得读者共鸣。茅盾文学奖等奖项的获得、文学评论家的好评、现代传媒的介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上综合因素是《白鹿原》20年来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长篇小说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之路,在其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创作与接受不断双向交流互动,作者与读者多层交叉转换,阐释与创作两种角色重合,而这又时时受制于雅文化与俗文化同源分流交汇融合的大文化背景。这种独特的创作之路,带来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民族特色,个...  相似文献   

7.
明代社会思潮与《水浒传》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日晖 《求是学刊》2004,31(3):100-104
明代中后期的经商思潮和人性思潮是封建社会的新生事物,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水浒传》的接受过程中也烙上了影响的印迹。主要表现为:《水浒传》的接受者对义与利关系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对小说中的理学倾向及儒者形象进行讽刺批判,反对虚伪的礼教,倡导真实自然的人性,以及禅宗思想和对《水浒传》趣味性的高度评价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熟谙《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相似文献   

9.
贾军 《社科纵横》2002,17(4):33-34
本文探讨了怎样才能贯彻落实《工会法》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部文学作品,总会有人去阅读,阅读者就是接受者.格·格林在《接受美学》一书中说:“一个作品在历史、社会的各个不同背景里有各不相同的意义结构。这一意义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作者所赐予的意义,用代码A表示,接受者所领会、所赋予的意义用代码R表示,将意义结构用S来表示,则成公式S=A+R.”①随着时间的过去,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断更新,阅读者的文化背景、个人性格和阅历有很大差异,A虽是恒量,但作者赋予作品的意义在某些读者那里可能保留了一部分,在某些读者那里可能已荡然无存。R则是变量,变化范围极其广大。因此,格·格林认为,在A几乎等于0…  相似文献   

11.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问世至今,在文学接受的历程中呈现出论争、改编、质疑、肯定等多种接受形态.最初关于作品的论争和作家的修改说明了文学接受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文学艺术阐释的强力规范和压抑;新时期出现的"红色经典"的质疑与消解是人们文学阅读中"游移视点"的接受反应;而对于<青春之歌>的再解读则是立足于新的文化视野和批评语境对经典文本的特殊观照.<青春之歌>在承传中进行着新的历史重建,凸显出新的文学接受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乞大》(以下简称《老》)、《朴通事》(以下简称《朴》)是元朝时候由朝鲜人写的汉语会话教材,明代有所修改,是为朝鲜人到中国经商办公事服务的,所据为当时北方官话。这两本书是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来源的宝贵资料。本文谈的是其中的四个虚词“但、只、就、便”。它们的用法同现代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将之放在一起讨论,或许对虚词发展史的研究有一点作用。下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明人阅读、接受《山海经》的历史情况,具备提炼问题并进行断代研究的学术价值.《山海经》文本在明代得以广泛传播,明人进入阅读《山海经》的普及化时代;《山海经》的学术价值在明代得以重新树立,通过夏鼎说等问题的申说、论争,明人彰显出治《山海经》之学的高度自信.明代的阅读风气与学术流变互为表里,更易了人们接受《山海经》的传统认知,以古文奇书为接受预期的认知形态,尤其是对奇的标举,促生出诸如史部子部的属性转变等学术问题.明人接受《山海经》的历史全景,描绘出明人这一学术群体在学术史上的独特性情与地位.  相似文献   

14.
对于明代诗文的研究,一度存在边缘化和本位化两种趋势。边缘化是指近三百年来对明代文学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成果都较集中在戏曲、小说等体裁上,它们的光芒笼罩了大部分的明代文学研究,而明代诗文研究则长期在清冷的边缘地带匍匐潜行。所谓本位化,即明代诗文的研究大多以第一视角的方  相似文献   

15.
<萧山水利>是萧山水利史上最早、最全面的文献汇编,是古代萧山水利工作的指导性文献,也是其水利建设的经验总结,故在萧山历史文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关干<萧山水利>一书的形成普遍存在误解,即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交待不清,且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因此,本文对<萧山水利>一书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以期纠谬补阙.  相似文献   

16.
古文《尚书》流传过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界怀疑古文《尚书》为"伪书"的一条重要论据,就是古文晚出。但经过稽查考核,证明古文《尚书》自西汉以后长期流传于世,至魏晋之际完备成集而形成传授关系,其来源可能有七个方面,非一人一时之伪造。  相似文献   

17.
正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囊括了天津人艺"金狮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等各大奖项。曹禺既是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也是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他的剧作影响、培养了几代中国剧作者、导演、演员,在中国现代话剧整体面貌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其中《雷雨》的出现昭示着中国有了第一部可与外国经典戏剧比肩的作品。《雷雨》生动的展现了现实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出发点是建立一种非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叙事剧,"闻离效果"是其叙事剧理论的重要构成,而中国戏曲在"间离效果"的构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布莱希特的代表作之一<四川好人>为例,分析了其中的中国戏曲元素以及间离效果的形成.并指出:布莱希特正是在创造性地接受中国戏曲元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戏剧体系.  相似文献   

19.
沈祺人  余若澜 《阅江学刊》2023,(2):162-170+175
往常认为《正气歌》多铺陈议论,但若引入宋学义理解读,则可见其直白鲜明的铺陈之下含藏着丰富的隐喻。正气之正、学圣贤、大丈夫、卿相之不动心四个意象呈现出与孟子、韩愈、石介的多重互文。《正气歌》旨在抒志,非为辨学,此诗取材宋学义理并熔铸意境。文天祥就义的义举与诗文互证,将文才、义理、情志通贯为一,充分彰显了宋代士人学孟子的大丈夫之志。  相似文献   

20.
战后以来,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政府大都决定采用把利率压低在均衡水平以下和把信贷引向社会中最有用渠道的方法,加速其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可以利用有关数据,从持反对意见的角度,对这种战略的作用进行检验。M.弗赖在其内容广泛的新著中,正是这样做的。他令人信服地表明,这种指导信贷流向的政策,如果不能断言完全失败的话,也是越来越令人失望。对这个问题很难进行理智和冷静的评述。一方是“自由学派”,另一方是“新结构主义学派”。自由学派认为,在大多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