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所论述的两种生产理论的框架.并不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分析,首次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为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后来列宁把马克思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概括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1):59-65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有着鲜明绿色意蕴的科学理论。自然物质条件是劳动合成生产力的基本前提,而且在其构成要素和物化形态上,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它本质上是作为要素被劳动引入生产过程的自然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来扩大自然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为发展生产力而滥用和破坏自然力的倾向,合理的农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这是由资本的逻辑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中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而且使土地肥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递减。深刻领会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绿色意蕴,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要素在社会范围内合乎生产力发展的流动。即它既不仅仅是生产资料使用的集中化、大型化,也不仅仅是生产组织的一定形式。它要求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从而使得无数分散的个别行为合成为有效的社会总体行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判识的确立,从客观角度乃至社会范围揭示了经济行为的合理性意义,这将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性分析,重新审公有制(国有制)与社会化的关系,进而打破国育制=社会化这一传统理论定势。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9,(1):27-36
德国思想家威廉·舒尔茨是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先行者。他通过广泛吸收经济学和工艺学的理论成果,提出了极具原创性的物质生产理论。他将蕴含着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维度的分工概念确立为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核心原则和分析范式,将生产资料确立为划分物质生产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并从直接生产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实质与阶级对立。这些理论创见对青年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舒尔茨的思想也存在内在局限性,因此,必须准确厘清舒尔茨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过程仍在我们星球上持续的时候,马克思已经预见到了过渡阶段即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转变的开始。在对阶级社会的研究中,马克思研究了统治职能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管理职能的发展过程,进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资本主义的变革和消亡过程已经开始了。生产力的发展是这种变化的先驱和出发点。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强大,这种发展正在改变着该社会的基本生产关系,工人在自身的生产活动中对待劳动的态度,也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形式发挥作用,根据理论上的预测和经验表明,其中最好的组织形式是大型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在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统一和强大的国民经济综合体的形成,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活动的作风与方法;完善生产的科学管理、计划以及经济刺激体系,也就是完善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对生产力所有组成部分迅速发展的条件和前提进行科学分析,这首先要求对现有生产资料、劳动资源、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生产力的一切其他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它们与世界科学、技术、生产和劳动生产率的标准及成就相适应的程度.对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基础是现有劳动资源和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7.
李旭 《社科纵横》2007,23(10):132-133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其演变时域,学术界有多种看法。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考虑到资本主义阶段科学技术进步对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演变的重大作用,从科学技术的视角,以资本所有制为基础,以资本运动为主体,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分为封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五个发展阶段,并从科技革命、资本所有制、资本运动三者的相互关系中,考察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时域。  相似文献   

8.
魏海东 《社科纵横》2007,22(11):18-20
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是列宁以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可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是列宁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的科学探索。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无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揭示和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他同时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必将导致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便成为历史的结论。马克思同时预言,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实现公有制以后,将不再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人们可以自如地在生产、交换、流通、分配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计划,使其经济按比例地发展,并将彻底摆脱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频频出现的经济严重比例失调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我们观察现代世界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理论武器。一、科学地认识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早在1848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科学结论是从两个方面的科学论证中得出的。一方面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大机器工业,其本身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必然同资本家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产生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几十年的工业和商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造成了比过去一切世代总和还要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占有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一、政治经济学的主线与生产力经济学的主线马克思在其名著《资本论》中,以剩余价值为主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列宁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①恩格斯认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项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其经济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虽然《资本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论,但其理论基础却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说:“剩余价值的规定取决于价值规定”。②劳动价值的规定又是什么呢?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不仅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尺度,而且是交换价值的实体本身”。③纵观《资本论》,从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到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12.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社会进步应当理解为社会本质的进步,其标尺是文明的程度。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创造着比资本主义及以往一切社会的文明高得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社会。祉会主义进步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在曲折、不平衡的发展中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社会主义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进步论的立论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进步的力量源泉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加速器是科学技术发展、保障机制则是承认和驾驭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二、三权分立制与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比较 (一)就历史的长河言,三权分立制作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立了功的。它曾动员和组织了资产阶级和工农大众向封建专制开火,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就生产力的发展说那是以前所有朝代的总和都不及的。所以,列宁在1919年《论国家》中就说:“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三权分立制毕竟是依附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并为其服务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都是作为历史的过客而存在,并且总是要退出历史舞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结构的新观念 以往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主要限于两层含义:第一,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总和,即通常所说的经济基础,其核心是所有制关系的构成;第二,经济结构就是社会的产业构成,按照传统的理解,主要指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组合内容和比例。 第一种经济结构的含义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的。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经济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因此,他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要以生产力为基础,但生产力只是一个前提,并不是重点考察对象。马克思把…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率发展趋势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生产责任制的出现与存在,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要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他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资本论》第2卷,第44页)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经济时期)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实行结合的方式和方法各自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工人和他的  相似文献   

19.
安东尼·吉登斯是战后时期英国主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对经典社会学的诠释奠定了吉登斯理论体系的基石,马克思的社会思想是其主要的研究视域。吉登斯通过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隐含的内在张力的探讨,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于以往社会是一种断裂,生产力发展并非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是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相互作用,在不同社会形态中起到不同作用的结果。吉登斯资本主义分析的很多重要思想来源于马克思,说明马克思理论所具有的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张盾 《浙江学刊》2005,2(5):87-94
萨林斯是美国著名文化学者,他的<文化与实践理性>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出诘难,认为马克思把"生产"概念自然化,忽视了生产过程中文化象征图式的重大作用,从而在深层逻辑上支持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意识形态.本文依据马克思原典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最本质的内容,是马克思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因此马克思的生产概念首先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概念,它要颠覆的不是生产力本身,而是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