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威 《社会工作》2015,(5):11-54
本文以成都市锦江区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及其家长或整个家庭所开展的家庭教育咨询为例,通过对共100个咨询案例、460次咨询谈话进行质性研究(案例分析),从以下七个方面阐述和分析中国家庭关系的显著特点以及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典型问题:一是夫妻关系与子女教育;二是家长的生活工作状态、行为方式与子女教育;三是家长的心理投射、移情与子女教育;四是离异、单亲、分居和丧偶家庭中的子女教育;五是不合理的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和沟通模式;六是三代家庭与子女教育;七是应试制度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结构性特征与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许多家庭的问题和症状由多重原因导致;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庭关系,而在各种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具有核心影响作用。文中所阐述的“隐性社会问题”在大多数家庭普遍存在,华仁通过尝试建立第三个教育领域“社会教育学”对家庭教育进行补充和协助、关注和应对“隐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温蓉 《社科纵横》2007,24(4):130-13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之下,东乡族的家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体现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家庭发展变化的特殊之处。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呈缩小趋势,但小型化速度缓慢;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同时呈现多样化趋势;家庭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有所增强;家庭生育功能有所减弱;家庭教育功能和养老功能变化微弱,而宗教功能凸现;家庭关系保持和谐,但家庭传统权威力量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3.
李云智 《学术交流》2006,(7):125-1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发生了嬗变,主要表现为:家庭养老仍占主要地位,但经济支持比例下降;家庭养老的照料支持弱化,养老的社会化程度很低;家庭养老形式由“共居式”向“分而不离式”转变;家庭代际关系由“以老为尊”转向平等互利;“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开始松动。  相似文献   

4.
骆风 《探求》2009,(5):60-65
目前制约广州和谐社会建设的家庭道德问题有对配偶和家庭缺乏关爱、不能履行赡养老人的责任、对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生活习惯不健康、损害邻里和公共利益、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等等。广州市民出现家庭道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陈腐的家庭观念未曾得到认真清理;境外消极家庭观念的大量侵入;对居民家庭事务的服务和管理薄弱;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与教育滞后。为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广州市民家庭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汪文羽 《社会工作》2010,(21):19-21
一 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如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环境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无疑将对青少年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的家庭变迁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社会变迁乏际,家庭也处在变迁之中.结构功能理论为我们透视家庭变迁对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家庭变迁的正功能表现为:家庭结构变迁使青少年知识技能得到提高,家庭关系变迁有利于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家庭调控机制变迁增强了青少年自立能力,家庭教育变迁促使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建立.其负功能在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影响着青少年的人格发育,家庭关系的重心转移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危机,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失范和挑战引起青少年的角色失调.全面审视家庭变迁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建构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中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逐渐简化、传统家庭功能趋于弱化。本文对南京市部分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家庭功能情况,具体表现为家庭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情感支持功能依然发挥巨大作用,家庭养老功能面临压力,而家庭教育功能有所分化。  相似文献   

8.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关系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晓虹 《日本学刊》2004,(1):89-102
明治维新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日本的家庭制度、家庭形态、家庭功能和家庭观念都发生着蜕变与演化.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家庭关系经历了沿袭与改良相砥砺的振荡,由外而内的社会变革推动下的重建,由内而外的个体自觉驱使下的渐变.本文分三大历史阶段探讨了日本家庭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演进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机理,旨在揭示社会进步与家庭演变、个体发展之间的同构性与背反性,考察家庭领域内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 ,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合作、竞争的社会 ,要求家庭教育更注重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学习 ,对家庭体育的忽视影响了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河南、甘肃3省6个地市,对2000位城乡初中学生及其父母亲、祖辈老人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居民家庭伦理认知总体处在中等和良好之间.家庭伦理认知的代际比较发现:初中生、父母亲和祖辈老人在家庭伦理6大指标中的5个方面差异显著,其中初中生得分较高的有4个方面,在三代人中最高,父母亲的家庭伦理在三代人中得分居中;家庭伦理认知的地域比较,发现6大指标中有5项存在着显著差异,结合代际因素,发现河南省居民的家庭伦理认知综合分值最高,甘肃省得分最低,广东省居中.对策建议:充分认识当前中国居民家庭伦理认知状况的多样性,发挥党政部门促进家庭文明与家庭教育事业进步的作用,敦促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1.
家庭的心理气候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生产活动、履行社会义务、发挥各种年龄的人的创造力都有直接影响。家庭对儿童个性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儿童都是从小通过家庭进入生活,了解世界,理解社会道德、社会准则和文化传统的。最近,心理学家愈来愈重视研究儿童的家庭教育特点。研究的课题有: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与社会机构(保育院、寄宿学校、幼儿园、学校)在教育方面的区别;家庭结构(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家庭、多子女的和独生子女的家庭等)对儿童教育的影响;父母和子女在家庭中的相互关系的心理特点;所谓不和睦的家庭,它们的心理特征以及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由于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儿童的影响很大,所以特别重视研究父母的个性及其倾向性、父母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动机等。  相似文献   

12.
“孤残儿童”兼具“孤”和“残”的双重特征,需要特殊照顾和特殊教育。家庭教育是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家庭教育方面,寄养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寄养孤残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应当坚撩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和激励自我发展的潜能,注意评估儿童个别差异,强调因材施教。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在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中,总结出寄养家庭教育指导的四种形式:集中培训、经验分享、社区家庭寄养服务中心和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13.
骆兰 《社科纵横》2007,22(5):68-69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其犯罪成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消除家庭,尤其是父母的负面影响,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渐抛弃过去单独探讨某个或者某些家庭因素的研究范式,转向将家庭看作一个系统来研究。因此,更能反映家庭是一个系统的家庭功能便受到研究者的注意,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从家庭功能的定义、家庭因素的分析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对家庭功能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着重从为什么要建立现代家庭文化,建立什么样的现代家庭文化以及社会工作在建立现代家庭文化中的处遇策略及其三个角度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狄金华  郑丹丹 《社会》2016,36(1):186-212
本文将家庭资源分配置于三代的代际链,将家庭资源分配中的“亲代优先性”和“成年子代优先性”结合起来形成资源代际分配的四个亚类型,并以此来审视当前农村家庭养老中的资源分配。通过对CHARLS数据的分析发现,个体的现代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决策,其中,个体的现代化(尤其是经济状况的改进)使其在资源分配时倾向于支持子代。基于此,本文提出,农村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并未呈现“伦理沦丧”特征,上位优先型的分配方式仍在家庭资源代际分配中占据重要位置;造成农村家庭对亲代赡养资源供给不及现象的原因并不总是“伦理危机”,而由“伦理转向”所导致的下位优先分配原则可能是上述现象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颖  王滨 《社科纵横》2012,(11):66-68
美国著名的亿万富翁约翰·洛克菲勒,在其一生40年时间里给他的后代留下38封家书,透过这些经典家训文献,可以看出西方家庭教化的理念与方法,也可以给我们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对“富二代”的家庭教育带来许多启示。首先是基督教伦理理念的价值导向是其德育教育的核心;其次是具有哲理语言的家书形式,起到良好的励志教育功能;最后是充满宗教理性的商业伦理灌输,对家族经商、理财等理念的教化与提升,保证了家族企业发展的价值基础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8.
冀未来  赵然 《社会福利》2006,(10):13-15
随着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和高度重视,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形成儿童流浪的原因很多,但家庭问题则是形成儿童流浪的主要原因。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教育学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也是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服务的社会工作,其主要功能是补充和协助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成都市锦江区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国内率先推动“社会教育学”领域的建立与发展,探索和创立一种崭新的华仁工作模式。本文以“华仁模式”为例,从社会教育学的视角探讨儿童青少年和家庭专业工作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领域的理论基础、功能定位、实践操作和职业发展。在界定基本概念并阐述“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关系之后,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了“华仁模式”的主要特点:应对隐性社会问题、理论基础、功能定位、服务内容、反思性视角、本土文化视角、对专业性和专业素质的理解,并分析“华仁模式”对国内丰富和发展社会教育学领域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贺生群 《唐都学刊》2005,21(6):153-155
家庭及家庭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使人有了家庭性。家庭性是家庭及家庭关系在人身上的体现和反映,它包括两个方面家庭行为和家庭精神;五个层次性关系婚姻化、人际关系伦理化、血缘关系亲属化、消费家庭化、家庭关系泛化。家庭性有四个特点第二获得性、二重性、普遍性、永恒性。家庭性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