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本质及其对两性的影响,目的是让我们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学会用性别平等视角来审视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努力消除传统性别观念中陈腐的、反科学的刻板印象,建立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促进男女两性各自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前排女孩: 展信问好了,实属无奈才贸然提笔给您写信,虽然此刻教室里异常寂静,但仍可听见我提笔给您写信的心因忐忑不安而剧烈跳动的声音。您可知道,您细细咀嚼散发诱人香味的薯片发出的吧唧吧唧的响声,实在扰得我忍无可忍,所以斗胆给您提个醒。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4):25-27
劳伦斯高中的校舍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它由淡褐色的砖块砌成,外观上是20世纪60年代盒子型的建筑样式,显得乏味。午餐时间,那些“重金属”乐迷们慢悠悠地向吸烟区走去,而那些打扮得像空军宪兵的学生们则在马瑞那拉店将比萨饼当作了午餐,学校的走廊中挤满了女生,其中的几位主角穿着最时髦的衣服,嘴唇画得很浓艳,而其他的一群女生则都穿着露脐装?该校的男生们也毫不示弱:脚蹬溜冰鞋的小朋客,穿着阿曼尼牌服装的富家子弟,以及那些穿着蓬松裤、迈着艾米纳姆式阔步的神气活现的招摇者。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女子缠足的意象参与国家形象的建构,郁结男性精英的文化焦虑,促生强国保种、贤妻良母的国家主义父权话语.民族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交错扭结的权力/知识生产机制,男性精英话语呈现明显的文化宰制,留美女生的性别话语对此则作出遵从、协商与调适,采取保守而非激进的姿态,建构自身的职业女性认同.  相似文献   

5.
女性崛起与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型师生关系所强调的平等、对话、关怀等核心理念,与女性气质体现出的同情与理解、关心他人等特质相似和相通.伴随着女性的崛起,教育领域中的女性工作者不断增多,在她们的不断努力下,曾经受到压制的尊重与关爱学生的理念逐步获得解放并上升到重要位置,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巩固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女性的崛起也使广大男性从男性气质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来,男性不再压制自身的女性气质,避免了由于固执追求男性气质意识形态而带来的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进而有效地推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王熙凤和斯佳丽这两位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她们都是婚姻上的失败者,原因是她们都对父权制所建构的性别角色观念进行了反抗,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揭示了导致她们婚姻失败的根源,即父权制社会构建的社会性别结构与普遍存在的男性权力中心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萨拉·朱厄特的短篇佳作《白苍鹭》除了展示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注外,更体现其对男女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本文借助性别研究的视角,分析朱厄特在《白苍鹭》中对男女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首先通过对刻板的男女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女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其对理想的男女气质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9.
语言,男性与女性的另一区别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男性与女性的另一区别所在 ,它是男女社会差别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0.
女性性别优势与管理风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期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中,"男强女弱"都是一种恒常的社会观念.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许多领域具有独特的性别优势.在未来的社会中,女性将越来越多地发挥出了在管理中的性别优势,从而形成女性独特的管理模式并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阿尔玛·德·葛瑞恩是当今澳大利亚最富盛名的剧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角度新颖,能准确地反映当代澳大利亚社会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她的剧作《中国的河流》的双重叙事结构、多种叙事策略以及多元叙事视角等三方面的分析,结合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指出德.葛瑞恩对女性传统角色和男性气质的双重否定,其实是对不合理的父权制的有力控诉,因为父权社会的强大不仅压抑了女性对自我的追求,也限制了男性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双性同体"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拉姆齐夫妇婚姻悲剧的分析,揭露了男权社会传统婚姻中以拉姆齐夫妇为代表的单一男性气质和单一女性气质的对立,进而揭示伍尔夫在<到灯塔去>这一作品所表现的深层内涵,即对男女两极对立的传统婚姻关系的否定和对"双性同体"这一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此问题的产生有女性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男性中心主义倾向,某些学科体系的构建不适合女性学习。引入女性特色教育,可以根据女性身心特点,选择、建构适合女性学习的学科体系,改变性别意识缺失的高等教育现状,对无社会性别意识教育进行有效纠偏。  相似文献   

14.
人类如何解读有关两性关系的男女符码 ,往往从根柢处规范着父权制以来男性中心文化的内在结构和意义。中西女性边缘化、男性中心化的方式不同 ,由此建构的男性权力话语各具形态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罗蔚 《新华航空》2011,(3):10+12
自古以来,卧室并非温情浪漫的象征,宫廷剧的谋划者都在用宫闱之事来满足大众对那些遥远政治生活的好奇心。人们一般认为,皇家的卧室大抵要比普通人家的卧室更加丰富多彩和惊心动魄些。殊不知,真正的精彩在民间。回到卧室,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很快成为"你"与"我"的"夫妻关系"。只不过,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效益来自男女两性有效的合作,而这种高质量的合作来自相互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如此才能让社会组织运行得更好;只有认识这种性别差异,突出女性主体性意识,才能使妇女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她们天生的才能,进而在男人和女人之间建立新的理解,否则两性都会受到损失,社会也会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17.
十七年女性文学对传统伦理秩序的消解与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女性文学与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女性文学相比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行为使她们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同时也带来了性别意识的萎缩和消解。这种现象体现出新的伦理道德在女性问题上的矛盾性及与历史难以割舍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生理的差异不影响性别的建构,真正对性别划分起作用的是文化的规范,女性在社会性别体系下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她们通过外在的服饰和容貌的投其所好及内在的精神和道德方面俯首就范,对男性话语表示了认同和迎合,做了文化规范的良民和男性的附庸。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采取传统性别模式评价性侵犯罪,在应对新型性侵犯罪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通过对刑法法意和性权益保护方式的分析,发现由于受制于单一性别模式,强奸罪立法规定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法益保护、犯罪行为方式、犯罪主体对象划定、涉性犯罪的概念位阶等的规定不周延,以及罪名体系不统一方面。强奸罪的立法完善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取消强奸罪的性别限制;扩大强奸罪行为方式;强调对不同性别人群的性权利予以同等保护,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型性侵犯罪行为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在今天,它已不再是男人和女人的代名词,也不是简单的男人和女人的角色代码,而是一种社会结构、一种社会关系,是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工具。它是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有革命性的积极意义,也存在着时代局限性。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现代知识女性的价值取向和角色转换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其面临着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琼·W·斯科特从历史学角度将社会性别描述成一种“分析范畴”。强调社会性别提供了一种区分男女两性不同行为和社会角色的方法,为分析女性角色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