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能否落户城镇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方面对农民工的落户城镇意愿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状况及学龄子女是否在本地就学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表明制度性因素的重要;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看,基于传统的先赋性场域网络如亲属网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而基于现代社会的自致性场域网络如朋友网、行政组织网、工作同事网则显著提高了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387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技术手段,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居住和就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居住因素和就业因素总体与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影响最大的3个二级因素为是否与家人一起居住、收入水平高低和是否举家迁移到城镇。据此,文章最后就如何促进农民工家庭团聚与和谐、提高农民工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幸福感,进而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购买住房是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的最终目标。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居住在出租屋里362名外来农民工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房租、生活成本(不含房租)、居住人数、住房满意度等4项指标是影响农民工在打工地城镇购房计划的显著因素。房租越高,越愿意买房;生活成本越高,越不愿意买房;出租屋内居住的人数越多,越愿意买房;对出租屋的满意度越高,越不愿意买房。  相似文献   

4.
了解农业转移人口是否愿意落户城市,判断影响他们留城定居意愿的因素,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对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个体外来劳动力留居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留居城市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性别、工资收入、城市生活融入程度等.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西省1056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市民化政策总体满意度较高,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随迁子女受教育、稳定就业、农村土地退出、进城落户、房屋租住和社会保障政策;6个结构性核心变量对农民工市化政策总体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稳定就业政策影响最大,进城落户政策影响最小;除婚姻和子女是否随迁外,其他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变量均对市民化政策总体满意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影响最大,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和政府工作成员次之,性别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农民工外出务工期间,土地仍由家人耕种,且1成多农民工将土地转与他人耕种,基本上保证了土地的正常耕作.本文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土地处置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家庭外出总收入和老家地形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外出期间的土地处置方式.最后提出,土地处置的地区差异、农村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农村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7.
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资源,是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的重要资本,影响着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落户意愿.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建立最小二乘法模型,分析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群体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新型农村基本合作医疗对农民工落户城市具有显著"推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落户具有明显"拉力".第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拉力"作用高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力"作用;在考虑个人、家庭、社会特征的情况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群体落户意愿的"拉力作用"会完全替代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群体落户意愿的"推力作用",产生"替代效应".第三,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家庭月均收入、住房性质和社交活动也会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落户意愿.为提高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顺利进行,需要加大制度宣传力度、降低医保制度门槛、完善医保制度异地转接工作、整合医保制度.  相似文献   

8.
进城落户农民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影响中国21世纪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弃地入城"到"带地入城",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已成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基于建立有效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的机制和制度体系这一研究目的,通过采取跨学科研究、实证分析、比较研究、价值分析等研究方法,发现"进城落户农民"是农民由身份性向职业性转变以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地域流动、生存方式变革的结果,进城落户宅基地权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宅基地权益保护状况是影响农民是否愿意进城落户以及进城落户后是否放弃农村土地权利的重要因素。研究建议:针对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保护主要面临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不完善、部分相关制度缺位、宅基地权利缺乏有效实现形式、退出宅基地的相应补偿不合理、相关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需引入协同保护理念,加强宅基地使用权及司法救济制度建设,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有效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宅基地权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3年度“迁移”模块数据,识别已落户与未落户农民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均不高,已落户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略高.具体而言,已落户农民工在公共服务、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方面融入较好,未落户农民工在经济整合、语言融入方面融入较好.研究发现,仅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难以完全解决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除某些险种和个别地方外,我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普遍偏低.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低的现状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既有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也有观念的因素,但从根本上讲,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农民工不能充分享受城镇社会保障的根源.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上,将农民工立即纳入现行城镇社会保险制度或建立单独的社会保险都有所不足.对农民工应当实行分层分类保障,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不稳定就业农民工采取过渡性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川、鄂、苏、黑四省1712份问卷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转向不同级别城镇(乡镇级、县市级、地市级、省会级)农业转移人口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样本总体看,城镇级别对农业转移人口经营权退出和承包权退出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相较于转向乡镇级的农村人口,转向省会级的农业转移人口最不愿意退出经营权,转向地市级的农业转移人口最不愿意退出承包权;省际差异下,相较于转向乡镇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向省内地市级的农业转移人口最不愿意退出经营权和承包权,转向省外省会级的农业转移人口最不愿意退出经营权,转向省外地市级的农业转移人口最不愿意退出承包权;转向各级别城镇农业转移人口经营权和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有显著差异.对此,提出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转向动态机制、构建分类化多层次退出机制、注重乡镇和县域小城市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政新知     
《社区》2014,(31):6-7
◇国务院:2020年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为农民工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意见》明确,到2020年,转移农业劳动力总量继续增加,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万人次,农民工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劳动条件明显改善、工资基本无拖欠并稳定增长、参加社会保险全覆盖,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努力实现l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未落户的也能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工群体逐步融入城镇,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城乡住户调查数据,对就业者个人特征进行泰尔指数分解,受教育程度、户籍属性和就业行业是影响农民工和城镇就业者劳动报酬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农民工和城镇就业者获得不同行业就业岗位的概率测算和工资差异的Brown分解,发现引起农民工与城镇就业者劳动报酬差异的第一位因素是两者个人禀赋上的差异,即工作经验、受教育程度等差异,其次是户籍属性.  相似文献   

14.
城镇稳定居留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为揭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稳定居留和返乡就业趋势,采用全国1023份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二元和多重定类Logistic模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居留稳定性影响因素、未来流动意向和返乡创业意愿。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打工目的是收入挣得而不是居留城镇和市民化;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居留稳定性影响具有两面性;农村产业不具有就业吸引力,大城市难以立足倒逼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归田;打工中见识和自省提高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研究提出协同推进农业转型和农村新型工业化,成立乡村学院培养紧缺人才,整合各类扶持资金支持发展规模化特色产业,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支持市民下乡和能人返乡创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城镇推力和城镇拉力。分析显示:2000年到2004年,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城镇因素中,城镇推力和拉力都有所增强,表明城镇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正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重庆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本文构建了农民工工资决定模型,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中的受教育程度、务工年限、就业培训等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和婚姻状况也有显著影响;企业制度中的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对中低收入群体有显著影响,对高收入群体没有显著影响,企业所属行业对工资有显著影响;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有一定影响,特大城市农民工工资显著高于城镇,大城市农民工工资低于特大城市并显著高于城镇,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农民工工资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在对新生代农民工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发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总体的返乡发展意愿并不强烈,即使被城市边缘化,他们大多依旧不愿意返乡。从影响因素来看,男性返乡发展的意愿高于女性;经济收入、人力资本、婚姻家庭、城市生活经历、家乡社会状况、国家扶持力度等都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发展意愿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经济收入、人力资本、婚姻家庭、城市生活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发展意愿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1362位劳动力调查研究发现:城镇劳动力和农民工平等就业的诉求存在明显差异.农民工在求职公平、同工同酬、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城乡统一的诉求比城镇劳动力迫切,而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更为迫切.笔者认为,这些诉求一方面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另一方面是对不平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遗存和惯性影响的反映和抗争,具有公平性和正义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个体特征、流动变迁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三个维度来考察其就业的身份选择.分析结果表明,老一代农民工就业身份主要受到婚姻状况、流动范围、在本地流动的时间、每周工作天数、每月租房花费、有无签订劳动合同、本地人是否愿意接受的影响,新一代农民工就业身份则主要受到婚姻状况、性别、每周工作天数、每月房租花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落户决策不仅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还受到落户政策的约束。2019年生效的新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城市落户条件,势必会对家庭落户决策产生影响。采用484份农户问卷,研究政策调整对农户城市落户的影响,并识别释放的农户群体特征。研究表明:承包法的修改显著提高了农户城市落户意愿,有26.3%的农户从不愿意转变为愿意城市落户;落户意愿变迁与家庭土地禀赋无关,土地非经济功能更被看重;子女教育需求正向影响意愿变迁,有子女受教育需求、教育强投资家庭的落户意愿更容易被释放;此外,城市生存能力强、对外包容性程度高的农户家庭也易成为承包法修改后的城市落户居民。提出地方政府应重点做好在城市教育与就业领域的扩容工作,提高城市包容度,促进新落户家庭城市融入,实现稳定落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