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元话本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锁链.它的繁荣期出现在南来至元代.也正因此,学者们以往塞本忽略了对北来的“说话”和话本发展的研究。本文认为,我国的“说话”至北来时代已十分兴盛,并且分为讲史、说三分、五代史、说诨话和小说等科目;同时列举《梁公九谏》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例,对北宋话本作了初步的探讨;作者指出,北宋的“说话”和话本是宋元话本繁荣期前的准备和蓄势,在它走向颠峰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2.
古本通俗小说《跨天虹》,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来著录;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第十五章《清代的说书和话本》第三节《清人编刊的拟话本集叙录》总集《跨天虹》条云此书系“傅借华旧藏清初刊残本”,但未有具体介绍;阿英《小说闲谈》、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谭正壁《古本稀见小说汇考》、戴不凡《小说见闻录》、陈汝衡《说苑珍闻》等均未提及此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新编《中国通  相似文献   

3.
晚明小说家冯梦龙的创作实践昭示了文言小说集的评点对话本小说叙事有重要影响。比较冯梦龙《太平广记钞》《情史》《智囊》《古今谭概》等文言小说集中的评点与以之为蓝本改写的话本小说集“三言”的叙事及评点,可知话本小说家改写文言笔记时,蓝本中的文人观念仍引导着话本小说叙事。针对晚明世风日下的时代弊病,冯梦龙在小说中以“泛情”作为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又以适应“俗情”为标准,改造了其在文言小说评点中曾大为赞赏的“奇情”叙事。这种改动彰显了话本小说叙事对文言小说评点所透露的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偏移,及小说评点对小说改写与故事流变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不是公案小说,也不是公案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它却包含了丰富的公案因素。分析其中“公案”的内部构成情况、探析《水浒传》如何融合宋元话本小说中各种题材,以及进一步研究“公案”在《水浒传》中的叙事作用,对于研究话本小说如何过渡到长篇白话章回小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人献疑说:“《世说》是小说吗?”简单地答复“是”或“否”,显然都不能使之满意,因为疑惑未解决。学过一点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学史的人,对此问题有进一步探求的要求是很自然的。究其原因,似乎有三个相关联的问题需要解决:①什么是小说?搞清了‘小说”的概念和定义,就可以用来衡量《世说》是否小说。②我国小说究竟起源于何时?如果认定我国小说起于宋话本,则南朝刘宋时的《世说》当然不得称为小说。③“笔记小说”究竟是怎么回事?现代文艺理论中并无此种分类,那么它算不算小说或古小说的一种?它是古  相似文献   

6.
《型世言》:话本小说的又一重大发现张兵一年前,我为《古代小说评介丛书》写过《话本小说史话》、《凌初与“两拍”》、《文康和儿女英雄传)》等三本小书,当时,曾对有关历史典籍中著录的“《幻影》又名《型世奇观》”一语以及被人称为“两拍”续书的《幻影》、(或称...  相似文献   

7.
《快嘴李翠莲记》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山堂刊刻《快嘴李翠莲记》,明人晁瑮《宝文堂书目》作《快嘴李翠莲》,叙北宋东京女子李翠莲,因心直口快,出嫁为公婆所不容,最终被休,出家修道。谭正璧先生《宋元话本存佚综考》认为属“宋元旧本”(见其《话本与古剧》)。胡士莹先生认为:“其‘撒帐词’颇似元人的‘上梁文’,……当为元代的作品。”(《话本小说概论》)我认为这篇话本小说当是宋人所作。理由是:一、小说开篇有“昔日东京有一员外……”,很明显,是南宋人口吻。如果元人所作,则一般用“故宋”、“昔日宋  相似文献   

8.
从《清平山堂话本》到“三言”,文人的参与对话本小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对《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的改编为例,冯梦龙从体制、情节、语言等方面对柳永形象作了一番重塑,藉此也观见了话本小说发展史中文人化的轨迹:对话本小说体制的完善和定型化,思想主题的升华,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的圆熟,教化性的强化,语言的雅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白话小说的源头可上溯至宋元话本,但长期以来,它们都以单篇形式流传,直至明代,才有文人收集整理,加工出版,出现了《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刊小说四种》等选本.冯梦龙的“三言”集白话短篇小说之大成,不仅对宋元话本进行编订、修改,而且对民间艺人编写的拟话本,也予以增删、润色,此外,还自己创作拟话本.由于冯梦龙的创造性劳动,“三言”在思想、艺术方面都达到以往短篇小说所未能达到的高度.它为话本小说确立了某种审美范式,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说话人的底本,不能对等宋代说话资料里称的“话本”,其不一定是用白话写作的,也不是现在所谓的话本小说,更不是白话小说的雏形。根据《醉翁谈录》里的论述和《绿窗新话》的例子,可以确信宋代说话人的底本有两种:一是前人或当代人收集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或者是史书《资治通鉴》等;二是说话人根据说话的需要自己编订的故事集如《绿窗新话》等。认为话本小说(或者直接称之为话本,指短篇白话小说)等同于底本,甚至把“三言”里的部分通俗小说认作是宋代话本(宋代的白话小说)乃至是宋代说话底本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根据《醉翁谈录》和《绿窗新话》里的文言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就是说话人底本,从而可以推测宋代说话人的底本基本是用文言写作的。  相似文献   

11.
话本小说在我国小说乃至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对话本小说的研究较为薄弱,再加上话本小说本身存在的复杂情况,所以目前连这一文学宝库的“储藏量”,可以说还没有很好的探明,更谈不上对话本小说史的深入研究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是一块有待于开垦的“处女地”。为促进话本小说史研究的开展,本文就它的分期问题略陈管见,向诸位学长同仁求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话本小说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什么是话本”的讨论也有所发展。1988年6月在大连召开的第五次“明清小说座谈会”上,中外学者就话本的定义问题曾展开过讨论。《荀子·正名》云:“名定而实辨”。研究话本小说,有必要搞清话本的定义问题。本文拟对此及有关的几个问题略申鄙见,以期有利于促进讨论的进一步深入。何谓“话本”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种文学样式的形成,大体上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前进的演化过程。以戏剧为例,从表演故事的“游戏”开始,经历了汉代的“散乐(百戏)”与“雅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其影响之深巨自可想见。而话本则是说话人 (说书艺人) 的底本。如果说,“说话”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那么话本就是它的原始的书面记录。因此,要弄清话本的渊源流变就得首先理出“说话”的源头。鲁迅认为小说起于休息:“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  相似文献   

14.
拟话本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话本小说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拟话本”的讨论,也开始受到学者们的注意。如发表于1990年第1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上的李延先生的文章《关于“二拍”体裁的若干思考》,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但相对说来,对“拟话本”的探讨,是目前话本小说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以为,“拟话本”涉及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著名俗文学家冯梦龙在搜集整理大量宋、元、明民间艺人“说话”的基础上,编辑、创作了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史称“三言”,被誉为“话本小说的宝库”。“三言”是拟话本的代表作,与同时代人凌濛初的初、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三言  相似文献   

16.
明末冯梦龙编辑的《三言》,是中国古代小说里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包括有120个短篇,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与民间传说。这些短篇小说系宋元话本小说的继续发展,因多为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写成,故亦称为“拟话本”。《三言》里的小说有一部分是宋元旧作,仅篇目、内容略有修改,如《京本通俗小说》的《碾玉观音》改为《崔待诏生死寃家》,《冯王梅团圆》改为《范鳅儿双镜重圆》等是,其余大部分为明人和冯氏自己的创作,而冯氏创作尤占有较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标出性是符号学概念,指符号文本对立项中不常用的一项,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品质.话本小说存在明显的标出性悖论,即文本形式与价值观念是“非标出性”的,这用来适应作为非主流文类的生存策略;而故事则采取“标出性”策略以迎合读者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市场化需要,话本小说的这种标出性悖论是通俗小说文本的基本特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三言”名篇,历来脍炙人口,其集中表现了话本小说作为通俗文本的标出性悖论.  相似文献   

18.
话本小说研究的新收获──评《话本小说史》石麟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重要一支,与长篇章回小说一样,深受读者欢迎,流传广泛深远。但是,长期以来对话本小说的研究、尤其是专题系统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八十年代初,胡士莹先生的遗著《话本小说概论》出版,这部...  相似文献   

19.
从宋元小说话本到清代拟话本,这种特定的短篇白话小说样式绵延发展了数百年,而冯梦龙于明代天启年间编撰的“三言”则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宋元旧篇和明代前期的小说话本而言,“三言”是一个精彩的集结;对于从晚明到清末的拟话本创作而言,“三言”又是一个光辉的起点。那么,“三言”是如何起到这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的呢?大体上可概括为三点:融合、超越、示范。对此,笔者曾在《论冯梦龙对旧话本小说的改造》(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一期)一文中已有初步涉及。这里,再以“三言”中某些篇什为例…  相似文献   

20.
明代后期文学家冯梦龙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经过加工编撰而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他的小说批评理论主要见于为“三言”所做的三篇序言。在“三言”序言中,冯梦龙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历程,指出了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强调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探讨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并注重小说的教化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