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彝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剖析这一符号,对于我们了解云南彝族的心理和精神特征,尤其是彝族的宗教信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云南传统彝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简单剖析传统彝族服饰潜在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彝族服饰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市场有密切的关系,要创办和发展彝族服饰产业就必须研究彝族服饰的市场,了解和把握彝族服饰市场。目前,彝族服饰市场没有形成规模,不活跃。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彝族服饰产业自身的改革发展,并结合民族文化旅游,采取多种措施开辟市场、扩大市场、巩固市场,从而为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市场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彝族服饰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地域差异性较大,但从历史来看,一些古老的服饰传统还是传承下来。彝族服饰变迁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对生态环境的调适和文化接触的结果。而服饰传统传承因素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之外,重要的还有彝族文化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二者促成彝族服饰主要的文化要素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初探孙法鑫彝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服饰,保持其强烈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作为彝族文化的一种符号,一种形式载体,彝族服饰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表现了一定的等级特点,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  相似文献   

5.
彝族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这些珍贵的资源及其载体正在快速流失和消亡,急需进行数字化保护。 该文首先阐述了构建彝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资源体系的意义,然后研究了彝族口述历史资料资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资源体系 构建的原则和方法,最后得出了彝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的资源目录体系和元数据信息表。彝族地区的图书馆、档案馆、文化 馆等机构在进行彝族口述历史资料采集和数据库建设时,可以依据这一框架和目标,开展彝族口述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数据库 建设工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彝族服饰图案类型及内涵的探索总结,讨论了提炼其中主要设计元素的意义和可尝试的方法,并对彝族服饰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论述彝族先民(古羌人)各部落群体服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彝族服饰的因素,认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等因素是影响彝族服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凉山平坝彝族主要指居住在安宁河流域平坝地区、以种植水稻为生、汉化程度较高的那部分彝族。由于与汉族接触较多,他们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受汉文化的影响也较深。本文主要以喜德大石头和冕宁漫水湾平坝彝族的丧葬习俗为调查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揭示所发生的文化变迁及其影响,并认为:平坝彝族葬俗的变迁并不是单一方面所发生的文化变化,体现出的是文化叠合与文化选择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凉山地区旅游的发展有许多依托条件,而民族服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彝族服饰对凉山地区旅游形象具有强化作用,凉山地区旅游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彝族服饰;通过彝族服饰可以加强凉山地区旅游形象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凉山州昭觉县位于凉山彝族文化腹心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彝族服饰传统文化兼具有彝族三大方言区特色。该县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资源发展彝族服饰文化产业已经给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实际调研中,同时也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进一步实现彝族服饰产业化发展计划,特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白彝支系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的“活态史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白彝这一族群独特的文化心态与审美意识。研究其民族服饰,对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而开发民族商品与发展文化旅游,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凉山州会东县为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入新疆巴州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彝族务工人员的“获得感”的 来源,从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个人能力提升以及所处社会情境改善等方面探讨了这一群体的“获得感”的基本情况,并进一步提 出了彝族务工人员获得感提升路径,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彝族农民更好地融入流入地,也有利于推动凉山彝族地区脱贫攻坚及 乡村振兴工作,助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彝族服饰     
彝族有6,572,000余人,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各地彝族群众的服饰有所不同。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服饰,本民族特点尤为浓厚。 彝族妇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上衣一般为浅天蓝色,衣长过腰,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彝族服饰的款式、色彩、装饰与纹样、面料、工艺五个方面的符号构成,从符号语义的角度分析,彝族服饰具有指示性语义和社会文化语义双重语义功能,指示着人们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的差别和季节变化,也指示着其民族标志与信仰图腾。  相似文献   

15.
明清西南地区彝族服饰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服饰文化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彝族服饰与之相适应。明代中国西南地区彝族先民罗罗服饰的共同特征:男子椎髻,摘髯,带竹笠,着短衣,披毡,跣足或着履。女子发式和头饰复杂,披毡,衣黑,着短衣,着长裙或齐膝裙,带耳饰。清代中国西南地区彝族服饰的总特征:男子椎髻,剃须缠头,披毡戴笠,短衣。女子短衣配百褶长裙或短裙(根据社会等级),服色尚青。山区或交通闭塞之处彝族多继承传统服饰特征,坝区或交通方便之处因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和渗透而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常装服饰作为一种结合了美与实用性的民间艺术样式,有其独特的美学意义。本文试以审美的视角,通过对凉山彝族常装服饰的造型、色彩、装饰、材质的分析,探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真诚与平常之美学。  相似文献   

17.
古朴醇美、绚丽多姿的彝族传统服饰作为彝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彝人集体智慧和生活情趣的反映,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民俗观念与民族精神内涵。随着原生社会形态的瓦解,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经济在当地的发展,传统服饰的商品化趋势愈加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商品化与延续了千年的彝族服饰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8.
彝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彝族土司也是中国土司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彝族土司的研究?有助于深化西南民族史学科的纵深发展2009年以来,彝族土司研究产出了一批新的成果,在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在通史性著作、研究资料的拓展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楚雄彝族服饰的种类与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彝族支系繁多,各个支系服装的款式、图案和选色上都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从这些服饰中体现出来的夸张艺术造型和大胆配色,是彝族审美与文化功利性的结合,是情感表达与文化意蕴表达、传递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凉山彝族服饰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我国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中蕴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四川凉山彝族三大次方言区的服饰特色,从款式、色彩、纹样和佩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问题;对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